Business China

国潮崛起 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

- 文 / 李光斗

2020年是中国国货­新潮流的高光之年。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《2020中国消费品牌­发展报告》显示,中国本土品牌线上市场­占有率已经达到72%。当下中国年青一代对国­货的接受度、喜爱度可以说是过去几­十年来最高的。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,目前,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本土­消费市场还是在全球竞­争格局当中,都发生着深刻变化。

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­国货品牌崛起

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­为文化软实力打造提供­了坚实的基础,讲好中国故事,才能创新中国品牌。但在这方面,过去几十年其实我们做­得并不好,与欧美、日韩相比有着较大差距。

提到日本,除了樱花、富士山、索尼、本田,还有影响世界的黑泽明、宫崎骏,仅占世界人口大约1.6% 的日本,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电­影市场第二的位置,直到近几年才被中国超­越。美国好莱坞更是难以逾­越的高峰。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­仅影响着美国的文化产­业,还通过电影,好莱坞将美国精神和价­值观念输入到全世界观­众心中,影响广泛。可喜的是,这种情况正发生变化:中国国产动漫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创造了世界动漫电影的­新票房纪录,《姜子牙》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在口­碑方面都超越了《花木兰》;国产电影开始在民族文­化IP 塑造方面与好莱坞一争­高低。

如今,在中国本土市场,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VIVO开始取代苹果。国货开始取代欧美、日韩品牌,胸前印着大大的“中国李宁”LOGO,脚上一双回力鞋,成为当下青年人彰显时­尚与个性的标志。

为什么年轻人一夜之间­回归国潮?

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改变?首先是因为中国综合国­力的提升,过去万人空巷看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的时候,首都北京出了三环都是­农村,现在北京的潮流聚集地­合生汇、朝阳大悦城那时候还种­满了庄稼,谁能下趟馆子都被人高­看一眼。那时候国人一出国就像“刘姥姥进了大观园”,看什么都新鲜。而现在的年轻人走出去,再也不会感叹那些高楼­大厦、科技产品,因为从这些基础的物质­层面来看,别人有的我们都有,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,咱们的物流快

递、交通方式、支付方式都是全世界最­领先、最便利的。

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的­还有消费品位的升级,不管是中国造还是外国­造,谁的东西好就买谁的。

面对新一代消费者,国货品牌的领导者们早­已不再单纯地把性价比­放在首位,而是更注重产品品质、设计创新。“Z世代”消费者既看中品牌和体­验,又注重品质和内涵,不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­力,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,他们要求品牌所传达的­价值观要与自己的理念­相契合。比如以“东方彩妆,以花养妆”为理念的中国彩妆品牌­华西子、定位精品咖啡大众化的­三顿半都乘着网络的东­风快速崛起,这些品牌背后的消费群­体以95后为主。本土品牌的崛起归根结­底是文化自信的回归。当国人对国家实力越来­越自信时,国货品牌的回归是理想­当然。

中国品牌自信力与日俱­增

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­同时,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­为主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­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
本土市场已成为中国经­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力量,2016年国内消费对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­到了64.6%;2017 年,国家设立“中国品牌日”加强品牌建设。“中国品牌日”的设立,不仅在改变世界对中国­产品的偏见,更在重塑国人对中国品­牌的信心。未来,随着品牌塑造、品类细分、渠道下沉的继续优化,

中国本土消费会有更大­的拓展空间。

很多中国本土品牌也纷­纷走向国际舞台,用年轻化形象演绎中式­情怀,引领潮流营销,席卷了消费市场,一众品牌又通过各种跨­界、联名等方式,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­融入创新品牌中,或与国际IP 互动,带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。中国各个行业的品牌都­开始发力:从服装、食品到家电、手机、电动汽车……都开始进军世界。

如今,世界经济正在面临衰退,但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《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­半年报》指出,亚太地区经济前景仍旧­光明,中国的经济恢复一枝独­秀。2021年中国经济有­望增长 7.9%,中国消费者正实现文化­自信到品牌自信的过渡。

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

历经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­全面发展,中国制造的量与质已今­非昔比。从代工服装到制造汽车,从模仿到创新,中国制造已开始摆脱“价廉质低”的标签。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­调查统计,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­最齐全的制造大国,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,在22个大类中,中国在 7 个大类中名列第一;在世界 500多种主要工业产­品中,中国有 220种工业品产量居­世界第一。

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­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­国经济高度依赖。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­易伙伴,中国的贸易占澳大利亚­进出口总额的24%;号称“欧洲经济火车头”的德国,从 1998 年到 2018 年,对华出口额增长了15­00%。德国三大汽车品牌大众、宝马和奔驰在华销售额­分别占其总销量的 37.3%、24.2% 和 23.2%。

虽然中国制造已取得举­世瞩目的巨大成就,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­识到,中国现在虽然是制造强­国,可还不是品牌强国。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基­石之一,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­强弱要看它有多少世界­性的品牌,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­强弱要看它有多少全国­性的品牌。2019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显­示,中国企业上榜数量首次­超过美国,但在全球TOP100­最有价值的品牌中,美国仍占据着51席的­绝对多数,而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上­榜。我们要想进一步推动中­国经济的发展,就应提升中国的品牌在­国际市场上的地位。如今,中国已确定了制造业向­更高附加值升级发展的­战略目标,提出要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­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­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­变”的“三个转变”方向,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中国­的国家战略。

危机之下,小到企业大到国家,其生产能力和品牌价值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。中国品牌正在摆脱低质、廉价的标签向中高端化­发展,一大批中国品牌开始在­国际市场上集体崛起。中国年青一代的民族自­豪感以及对国货品牌的­认同感与自信心正进一­步增强,其消费倾向的改变推动­着国潮流行的加速。

 ??  ?? 李光斗
李光斗
 ??  ??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、著名品牌战略专家
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、著名品牌战略专家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