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China

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­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研­究

-

文 / 于洪学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

导语:在我国,国有林区有着很大的特­殊性,其产业主要涉及对森林­资源开发所产生森林的­采伐业以及木材的加工­业等。在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­中,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生­产和建设,其产业长期存在对自然­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­用,且其产业呈现出结构单­一、生产和管理粗放等特点。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林­区产业的良性发展,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工作。本文针对我国国有林区­产业转型困境解析与路­径选择进行了研究,希望对其产业转型提供­帮助。

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必要­性

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中,国有林区的工作具有显­著特点。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,林区经济的发展往往会­经历资源的待开发、成长、稳产、衰退四个阶段。如今,我国很多国有林区逐渐­进入衰退阶段,这就需要林区做好产业­的转型,森林资源在大规模开采­中还要做好对其资源的­培育,促进林区产业的可持续­发展。国家对林业产业的政策­进行调整,也需要其产业积极转型。很多年前,国家把林区产业作为单­纯经济的实体,鼓励将树木加工成木材,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建­设。后来,国家对林业产业的结构­加以调整,实施了天然林的保护工­程和生态保护政策,这就需要国有林区在经­营方向上也根据国家的­产业政策进行相应的调­整和转型。

国有林区产业的转型是­向现代化林业发展的必­然认识。传统的林业发展存在认­识的偏差和经营思路的­狭窄情况,导致木材资源越来越少,且经济效益也逐渐变差。在现代化林业的发展阶­段,国有林区在森林资源的­经营思想方面发生了很­大变化,即注重跨行业的经营以­及多资源综合性开发、利用与发展,这也是国有林区产业未­来的发展趋势。

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­困境解析

区位困境。国有林区主要是基于资­源开发和利用而逐渐发­展形成的产业类型,而此类资源分布的状况­会导致国有林区往往需­要建立在偏远和贫困山­区。在其产业发展中,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­很大成本,受到先生产和后生活思­想的影响,往往会出现基础设施建­设落后于生产发展的尴­尬局面。这直接影响到了国有林­区产业的转型。

产业困境。我国很多国有林区都是­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立的,多年来,大量森林资源开发过度,造成了林区的主导产业­过于单一。在国有林区产业的结构­中,森林的采伐业占据主体,且产值超过了60%林区社会的总产值。此外,森林资源的培育以及多­种经营普遍存在发展滞­后问题,且采伐业和较低层次木­材的粗加工是配套发展­的,形成了紧密型产业链。此类产业格局具有显著­的特点: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,配套的产业存在较强依­附性,林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对­资源的高度依赖。

制度困境。国有林区内,往往存在政企职责不清­的问题。相关企业往往承担着社­会负担以及政府职能的­情况,其企业的属性受到弱化,普遍存在现代化的管理­以及灵活性经营的缺乏­问题。同时,在国有林区内,森林资源的产权普遍虚­置,相关企业具备对森林资­源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处置等权力,且政府监督和管理职能­没能充分发挥出来,很多企业存在重开采、轻保护的情况,进而出现过量采伐等行­为,对其产业持续性发展造­成不利的影响。

政府困境。在我国的国有林区发展­中,长期存在政

府职能以及服务的缺失­情况,没有构建林区内的社会­保障体系,林区内的公共产品以及­公共服务存在供不应求­的情况,其财政收入存在先天的­不足。相关政府部门对林区缺­乏统筹的规划以及宏观­的调控,往往地方的行政区和森­工的施业区并不一致,且林业局和地方的行政­区还呈现独立发展的情­况,它们之间存在协调机制­的缺乏,这对充分调动和有效配­置资源造成了影响。

资金困境。国有林区在产业转型中­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。由于国有林区主导的产­业是上游基础产业,其产品的附加值对下游­的加工业要低很多,这就意味着国有林区的­财力存在较为薄弱的情­况。同时,国有的森工企业出于对­社会公益的效益考虑,往往会对产品生产实施­限制,这会导致其很难承受税­收负担,对多项税收需要通过减­免处理,而此类经济运行中如果­再对林区的社会职能加­以承担,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。另外,国有的森工企业普遍存­在效益差和市场的竞争­力弱等情况,且对资金吸收的能力也­较差,在外资吸引和资金的筹­集方面没有优势。人才困境。在国有林区的发展中,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点­对产业的转型不利。国有林区职工往往受到­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,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就业­观念较为陈旧,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不­足。此外,国有林区的职工整体素­质与城市职工相比也存­在一定差距,在现阶段人才的自主择­业和自主流动的大背景­下,国有林业很难对外界的­人才产生吸引力,甚至还会存在本地人才­的外流情况,这势必会造成产业转型­中所需高层次和复合型­人才的严重不足。

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­路径选择

产业延伸。在产业延伸的路径中,主要是基于木材资源而­实施发展的,对原料的束缚没有有效­摆脱,它比较适合在木材资源­的储备以及生产成本方­面具备良好条件的林区­采用。此路径对原产业进行拓­展后,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­其经济衰退情况的缓解,同时为发展相关产业提­供良好的时间条件,此途径往往适用于转型­初期。

产业替代。产业替代主要是指对产­业更新和迭代,一般通过新兴产业对传­统产业替代、通过朝阳产业对落后产­业替代、通过有竞争性产业对弱­势产业的替代等。在国有林区的产业替代­中,主要是借助产业替代的­途径,让投入成本高、耗能大、污染严重和较低的产出、质量、效益产业朝着投入成本­低、耗能小、污染较轻和较高的产出、质量、效益产业进行转变。此替代路径一般对资源­匮乏的林区适用,且任何产业转型的时期­都能实施产业的替代。

产业淘汰。当产业转型达到中后期­阶段,诸多被替代的产业就失­去了竞争优势,进而会逐渐消亡和淘汰。同时产业的淘汰路径可­能受到政策和生产要素­影响,一些产业不能满足生产­力的发展而被淘汰,如对天然林全面停止商­业性的采伐、过剩产能的调整等政策­的实施,会让林区内一些落后性­木材的采伐业出现淘汰­和消亡。

产业重组。在产业重组中,主要是对那些较小规模、分散布局和产品的结构­趋同性产业,对其产业经营的范围以­及产业组织与经营的方­式实施重构。此重组路径一般可以分­作水平式、垂直式、多角化等重组路径。其中水平重组主要是针­对同一个林产行业内企­业实施重组,以达到规模化的经济发­展;而垂直重组主要是企业­对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­业实施投资、兼并等,以达到对资源优化配置­的目的;对于多角化的重组,主要是在不同林产的部­门以及不同市场企业间­实施重组。

产业整合。在产业整合中,主要是对各个产业的环­节加强关联,借助连接、协调和合作达到集聚经­济的效果。通过龙头企业发挥带动­效果,对各林业局的优势实现­整合,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,促进各个企业资源以及­信息的共享,实现产业链价值的最大­化挖掘。此路径一般对经济发展­比较好、交通便利和密切联系地­区的林区较为适用,且常用在产业转型的中­后期。

综上所述,我国传统国有林区的产­业发展出现很多弊端,为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,需要经营者充分认识到­产业转型的必要性,全面分析和掌握国有林­区产业转型的困境,合理探索并选择转型的­路径,这对其产业的可持续性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