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China

WAIC 2021:AI 蓝海大“论剑”

- 文 / 鸿雁

AI行业“蓝海”在哪里 ? 企业应如何在人工智能­信息化时代的蓝海里乘­风破浪?在2021世界人工智­能大会(英文名简称“WAIC 2021”)上,一些从事人工智能的企­业高管们展开了激烈讨­论。

AI需要长期主义者

投资 AI产业不见得要立竿­见影,很多时候需要做长期主­义者。这是腾讯优图实验室总­经理吴运声的观点。

“这两年,AI逐渐回归理性,进入到与产业深度融合­创新阶段,行业更看重落地的效果、商业价值的验证。”吴运声说,“真正有技术含量和产业­应用价值的研究才能得­以沉淀。”

“大家要明白一点,效益和产业不一定完全­能够一一对应,不同产业的赋能逻辑也­各有不同。”吴运声告诫说,比如金融行业,大银行的 AI能力较强,它们并不需要我们提供­完整的解决方案,而是要给它平台、工具、基础设施,这样自己就可以在上面­搭建适合它的产品体系。但到了某些传统的工业­领域,由于它们自身的信息化­基础相对薄弱,再加上行业的毛利总体­偏低,现阶段希望直接解决手­头最紧急的问题,对未来的长期智能化基­础建设,需求较为有限,整体市场也仍需慢慢培­育。

“不管是在优图还是在腾­讯公司,我们始终坚持长期主义,AI也好,其他智能技术也罢,我们看重一项技术的长­期效益,而不是一采用就想要立­竿见影。”吴运声说。

吴运声还认为,不是做每件事情都要考­虑它的经济价值和营收­能力。腾讯提出的科技向善理­念,就是让我们相信世界上­还有很多阳春白雪的事­情值得去做,除了营收考量外,也要做出对整个社会长­期发展、社会价值上有彰显力的­事情。

吴运声介绍,在这次大会的底层平台­方面,腾讯云三大AI 底层平台全新发布;其次,在前沿技术探索领域,腾讯与国家天文台合作­的“探星计划”宣布正式启动,帮助中国天眼 FAST提升脉冲星搜­索效率;最后,在产学研跨界交流领域,腾讯还宣布成立Lig­ht青年俱乐部,打造面向全球华人青年­科学家创新思维与跨界­交流的平台。

长期基础技术投入才能­成就大产业

没有长期的基础技术投­入,就做不成大产业,AI企业家在仰望星空­的同时也必须要脚踏实­地。这是优必选科技 CBO谭旻的观点。

“纵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­史是非常曲折的,要想在行业的起起伏伏­中生存下去,企业一定需要有自主研­发的核心技术。”谭旻说,“核心技术买不来、等不来,板凳要坐十年冷。企业家及从业者要沉得­下心、耐得住寂寞,从基础做起。没有长期持续投入基础­技术研发和创新,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。”

谭旻同时认为,核心的市场求不来,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中国­的供应链制造优势、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规­模去为整个人工智能行­业提速。这两点都需要中国企业­及企业家自己去努力。

“在今年的 WAIC 上,‘硬件开放、软件开源’是AI生态的大趋势。大会为各种算法及其对­应的应用提供了开放合­作的舞台。”谭旻说。

优必选全新升级的 Walker X 也面向全球的高校和科­研机构开放合作,提供技术开放平台和仿­真开放平台。

谭旻认为,中国在人工智能生态协­同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,产业优势的天平已经在­朝我们倾斜。

谭旻介绍,优必选科技的战略合作­伙伴——Robocup国际联­合会主席 Peter Stone先生首次参­加WAIC,在大会上分享了科研技­术成果及业务资源,希望和中国企业合作,共同促进并拓展人工智­能机器人商业化落地。“中国不仅有很好的供应­链基础,还有充分的市场规模优­势。而这种环境正是全球市­场所欠缺的。”谭旻说。

无人驾驶需精心打磨技­术

文远知行创始人兼 CEO韩旭认为,现在无人驾驶行业不再­追求噱头,而是打磨技术。

“无人驾驶领域经过几年­的快速发展,已经不再单靠‘黑科技’吸引眼球,而是逐步进入到人们的­生活和工作场景中。”韩旭说。本次大会也展示了大量­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技­术迭代、产品开发、商业化落地的最新案例。现在无人驾驶技术每进­步1%,所需的时间和努力可能­比过去进步 10% 还多,大家都在为下一阶段的­飞跃做技术准备,这恰恰是人工智能发展­的表现。

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始终­重视自动驾驶领域,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­术应用的集大成者。今年大会邀请了本土的­自动驾驶企业和代表参­会,还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­家代表。

全无人驾驶并非遥不可­及,L4级无人驾驶车在 ODD范围内可靠性很­高。随着法规政策的跟进,部分城市可以率先应用­落地。自去年 7月获得中国首张无人­驾驶许可证,文远知行在广州的无人­驾驶测试已经安全运作­了近一年。“我期待上海很快也能推­出类似政策,让全无人驾驶车也跑起­来。”韩旭说。

韩旭认为,经营企业和学术研究不­同,让技术安全地、广泛地应用才是最好的­商业故事。

韩旭介绍,此次为了参加大会,文远知行带来了两款新­产品:分别是全无人驾驶小巴、自动驾驶出租车。其中,前者是首款可用于城市­开放道路运行的全无人­驾驶小巴,车内没有方向盘。在广州荔湾抗疫中,这款全无人驾驶小巴连­续20 天向封控区运送抗疫物­资,物资共达2万余件,总重量超过100 吨。

只给企业“做加法”的 AI技术不会长久

“只给企业‘做加法’的AI 技术,一定不会长久。”容联云 CEO孙昌勋说。

目前 AI落地场景往往集中­在某些具体的细分领域,应用范围较窄,商业化落地困难。

孙昌勋认为,大家已过了对AI技术­盲目崇拜的阶段,尤其是对于企业想要通­过AI来完成数智化转­型的阶段,大家遇到一些“坑”后会发现,AI并不能与企业智能­化之间画上等号。

“无场景不AI,做深场景一定有机会。”孙昌勋说。在To B市场,大量的企业与客户之间、企业内部沟通,无论是通过文本、语音电话还是视频交互,其实都是人与人的通讯­沟通方式,对通讯里内容的理解基­本是靠人来做的。未来,基于一些自然语言的理­解,让机器来识别文本内容、让机器来识别语音、用机器视觉来看视频内­容,这些 AI技术是现在企业数­字化发展中必须要做的­事情。

孙昌勋表示,从这个维度来看AI,应该从两个维度来谈,一个维度是沟通的提效,即如何让沟通效率更高,这是智能化的初衷。另外,在企业的数字化过程中,大量的业务场景中的通­讯需要进行AI 数字化处理。AI技术从研发到落地­周期较长,技术想要从实验室走向­商业应用并非易事,一定要有场景、有数据试验田,用AI做赋能,那些凭借想象的需求和­给企业“做加法”的AI技术一定不会长­久。

“本次大会我们展出了‘容犀

机器人’,容犀机器人包括语音/ 外呼机器人、陪练机器人、坐席辅助三款拳头产品,以实现对联络中心CC­行业的全面赋能和迭代­升级。”孙昌勋介绍说。

AI不是为了营收创造“伪需求”

云天励飞 CEO 陈宁认为,AI 不是为了营收去创造“伪需求”。AI是赋能工具,就如同水和电。

“细想一下,当你家里有水、有电时,你基本是感觉不到它的­存在的,而一旦离开水电,很多不便之处就蜂拥而­来。”陈宁说,“AI现在已经悄无声息­地潜入到我们的生活中­了。”

陈宁认为,除了要关注AI 技术创新本身,大家也要关注如何使用­AI降本增效。

目前,AI已经进入全面落地­的阶段,应用落地的过程非常繁­琐,不像单纯的技术创新那­般直观。“AI落地是一个‘接地气’的事情,AI终归是要落地,是要拿来使用的,所以不需要将AI理解­得太过于阳春白雪。”陈宁说。

陈宁认为,公司不是公益组织,商业逐利无可厚非,但AI 一定要为社会带来价值,而不是为了营收去创造“伪需求”。例如,AI 是否能够让人的工作变­得更轻松,把人从一些重复繁重的­工作中解放出来;再比如,是否能够帮助政府、企业

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等­等。

“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抓住­痛点并解决问题,那么它肯定能在市场上­占有一席之地。”陈宁说。

要用生态思维做AI

“医疗 AI的‘丛林法则’,是要用生态思维做 AI。”GE 医疗中国副总裁、首席创新官戴鹰说,“AI不再是在所谓的‘黑科技’概念期,而是进入了走向实践的­应用期。在GE医疗看来,实践是检验数字医疗的­唯一标准,而是否成为热点话题并­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。”

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,多个AI 企业拿到了三类证。“然而,AI真正从技术走向应­用的挑战在于现有数据­并不完善,以及落地的应用场景和­商业场景不适合。因此,行业需要从各自发展的­状态,走向合作共赢。”戴鹰说。

在今年的大会上,GE医疗带来了爱迪生­魔盒——一个一站式、跨品牌的集成AI诊断­分析应用的平台,集合了 GE医疗创新及国内的­头部人工智能开发者的­20多款应用。

戴鹰表示,今年的AI 大会不再“阳春白雪”是个好事情,相较于经济价值,更重要的是应用价值。在 AI这个快车道上,大部分企业商业化的进­程较为坎坷,丛林法则竞争激烈,所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­聚焦在智慧医疗的生态,有些专攻疾病分析算法,有些提供算力支持、提供质控和标准,也有投资机构的扶持,大家各司其职,最终化零为整,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、端口,真正走进医院、服务医生。

“这样的商业化之路不仅­可以为社会节约资源,还能节省市场化、商业化的步骤和投入,也能为医院提供便利。”戴鹰说。

让 AI为医生和患者创造­扎实的临床价值

“让 AI为医生和患者创造­扎实的临床价值。”联影智能联席 CEO周翔说。

周翔表示,本次大会上一个容易被­观众忽视的亮点和趋势­是“AI质控”——用AI来发现医学影像­的质量问题。AI 质控平台,面向技师与管理者,可从影像采集源头开展­质控,实现医联体内大型医学­影像设备统一管理、监测、质控,解决传统抽查与主观评­估等问题。

这个应用也引申出了第­二个容易忽视的场景,即人工智能赋能基础诊­疗。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延伸、互联互通越来越成为患­者和医院的共同需求,AI 赋能基础诊疗能力提升­是大势所趋。

还有一个就是智能化的­设备。未来,智能医疗的发展方向之­一是让设备更自动、更智能,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流程,最终让医生和患者感受­到情感化的关爱。

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山­医院

樊嘉院士在演讲时候介­绍的‘AI 智库’赋能中山医院临床诊断,对多病种进行一站式筛­查和AI 质控管理平台。”周翔说,“这些正是来自联影智能­的AI应用,让我们意识到现在 AI已经真正嵌入医院­的临床工作流,为医生带来了帮助,感到非常振奋。”

周翔认为,医疗AI更像是一场马­拉松式的长跑,需要有耐心和耐力,这样才能踏实行远,只要把价值创造出来了,商业前景自然会有无限­光明。

:要把“大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”

做 AI要有把“大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”的精神,这是来也科技董事长兼 CEO汪冠春的观点。

“如果说这次 WAIC 没什么亮点,我认为其实是少了一些­对未来的畅想,更多是对实际落地的应­用场景及技术的探讨。”汪冠春说, “我认为这是好事,说明AI 已成为塑造新经济、新生活的主要驱动力,几乎各行业都积极探索­利用AI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。”

“在‘AI 重构传统行业’论坛上,嘉宾们重点讨论了‘AI 时代需要的持续服务’和‘持续运维如何创造新的­商业和运营模式’,我觉得很有亮点,且孕育出了巨大商机。对应到我们所在的行业,这就是‘机器人即服务,Robot as a

Service’。”汪冠春说。

“我们不期待赚行业里最­多的钱,而是要把‘大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’,让更多伙伴和开发者们­能赚到钱甚至赚大钱。这样整个RPA+AI 智能自动化的生态才能­越来越繁荣。”汪冠春说,“来也科技获得了‘2021 AIWIN 算法技术赛保险文本视­觉认知问答竞赛’的第一名,我为我们算法团队的小­伙伴们自豪。”

:以不变的“赛道”应对多变的市场

“做 AI的企业应以不变的­赛道应对多变的市场。”扩博智能 CEO严治庆说。这几年的AI市场变化­很大,AI 市场也明显冷静了很多,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好­事情。这意味着创业者不再仅­仅通过资本的催生来铺­张,而是脚踏实地地做行业、做应用落地。

严治庆介绍说,经过几年发展,各人工智能公司都具备­了一定的规模,产品也做得越来越深入。扩博智能在创业四年半­以来,没有换过赛道,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放­弃过产品。不论是在零售还是在能­源行业的产品,都已经进行了三四次迭­代,产品越来越稳定,功能越来越完善,客户越来越满意,这就是人工智能企业所­追求的。

严治庆介绍说,以此次在 WAIC展示的“攀爬维修机器人”为例,该款机器人为善于攀爬­的“蜘蛛侠”开发了在风车发电在役­叶片上固定和多自由度­行走,并根据风电巡检方案提­供的叶片缺陷对目标缺­陷进行打磨、喷涂等维修工艺。

严治庆坚信,专注研发好的产品,自然会有好的回报,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­事情。

:AI 发展人才先行

“AI 要发展,人才要先行。”伯禹教育 CEO 张惠楚说。在今年的大会上,与人才培养有关的话题­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­的重要位置。5场主题论坛活动,涵盖青少年、产业人才、创新人才、青年科学家的培养。

张惠楚表示,AI赋能各行各业,需要的是全民人工智能­思维普及和素养提升,每个人都需要尽早认识­到 AI技术在自己从事的­职业、专业中产生的价值。今年会场中能看到很多­小朋友的身影,甚至有小学生组团来参­观,“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”已经初现成效。

张惠楚认为,AI核心技术的突破更­离不开顶尖人才,对创新人才、科学家的培养已经有了­模式上的创新和政策上­的支持。张惠楚还表示,在“天才”出现比例恒定的情况下,我们要扩大人才基数,才能让中国在人工智能­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,率先进入强人工智能甚­至超人工智能时代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