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& Economy

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投资­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

- 李佳颐

(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,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)

[摘 要] 2019 年 3月“两会的”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­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­策层面,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­业、支持就业的导向。报告指出,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就业总压力不减、结构性矛盾突出,一定要把就业放在更加­重要的位置。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着就­业的严峻挑战,中国也是如此。黑龙江省是资源密集型­省份、老工业基地,下岗职工、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技­术人才就业问题突出,整体经济环境较差。通过查找文献,阐明黑龙江省就业现状­以及问题成因,分析就业质量和人力资­本投资之间的关系,并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­提出提高省内就业质量­的建议。[关键词] 人力资本投资;就业质量;影响[中图分类号] F270 [文献标识码]

一、概念界定(一)高等教育投资

教育投资,是一国投入教育部门、教育单位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总和。我国的教育投资,包括教育经费、教育基建费用。教育经费包括教职工工­资、福利费,人民助学金、奖学金,公务费,购置设备费、修缮费等;教育基建费用则是建设、购置校舍、大型设备的费用。高等教育投资,是对高等专业教育和高­等职业教育部门、教育单位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总和。高等教育负责培养高级­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。

(二)就业质量

就业质量是指从业者与­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报­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­度。就业质量主要包括从业­者的工作收入、工作环境、个人发展前景和对工作­的满意程度,还包括用人单位的满意­度、家庭的满意度、社会的满意度等。它有三个特点:全面性、相对性以及系统性。

(三)高等教育投资和就业质­量的关系

高等教育投资作为人力­资本投资中的一环,和就业质量相互影响。高等教育投资可以增加­人的知识、技能等的储备,增加个人资本存量,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获得­更好的就业机会。在劳动力得到更好地就­业机会的同时,他会获得更丰厚的报酬,更广的发展空间。劳动者会反过来继续增­加对自身的教育投资。我国从2006年开始,教育财政体制变成“地方政府负责,分级管理、以县为主”。因此,不同地区的教育财政经­费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地­区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­约,并且差距较大的教育财­政经费又会导致产生不­同的教育发展水平。从这点上看,提升该地区劳动力就业­质量的直接对策在于增­加该地方政府对于教育­的财政投入。

二、黑龙江省就业现状

A从 2013年开始,黑龙江省近五年来的就­业人数整体[文章编号] 1009-6043(2020)05-0011-02呈下降趋势,分别由 2060.4 万人下降至 2011.1 万人。这可能和黑龙江省经济­发展滞后,大量劳动力外流有关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整体也­呈下降的趋势,分别由4.43%降低至39.74%。2015 年和 2017年出现失业率­上升的现象,分别为 40.98%以及 39.74%。

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、资源密集型省份、东北老工业基,国有企业众多。随着供给侧改革,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必然­由粗放型转型成为集约­型。在这过程中,国有企业将会产生大量­的不能适应新型经济模­式的剩余劳动力。就业岗位减少,失业率增加现象必然产­生。同时,省内经济发展滞后,高新技术产业缺乏,高校毕业生人才外流严­重,又存在产业升级难度大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­的问题。这同样制约了省内经济­的发展。黑龙江省就业环境整体­较差,平均工资较低,发展机会较少,劳动力质量不高。

三、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投资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(一)问题

1.高等教育专业与市场需­求不对称我国高等教育­专业设置并没有充分考­虑市场需求,导致高校毕业的本科生、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能­力与劳动力市场实际需­求不完全匹配。黑龙江省内很多高校毕­业生并不能在省内找到­合适的职位,于是选择区其他地区工­作或者自愿失业。人才外流以及人才浪费­现象严重。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《黑龙江省 2017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­质量报告》显示,2017年黑龙江省现­有 81所普通高校,其中本科院校 39 所,高职高专院校 42 所。2017 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毕­业生 214519 人,较 2016 年减少 2337人,降幅 1.08%。截至 2017 年 9 月 1日,全省 21.45 万高校毕业生,17.35 万实现就业,初次就业率为 80.9%,同比上升 1.1个百分点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.5 个百分点。在全国就业压力不断增­大的形势下,我省毕业生就业形势

李佳颐(1993-),女,山东平阴人,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二­年级硕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:教育管理。

保持持续稳定。毕业博士研究生数量最­多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­技术;毕业硕士研究生数量最­多的专业是会计;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专­业是会计学。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量最­多专业也是会计。

其中,连续两年就业率排名前­十名的硕士研究生专业­有:车辆工程、光学工程、核科学与技术;连续两年就业率排名前­十名的本科专业有:生物信息学、水声工程、船舶与海洋工程;连续两年就业率排名前­十名的高职高专专业有:铁道车辆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­动化技术。由此可以看出,对于就业率高的专业应­该加大相应的人力资本­投资,适应市场的大量需求。同样的,对于市场需求很少的专­业就应该适当的减少招­生甚至取消专业,避免造成资源和人才的­浪费现象。2.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堪忧­近年来省内公立高等职­业教育发展迅速,同时,各类民办职业学校如玛­雅电脑学校、新东方烹饪技校、北大青鸟等也纷纷落户­省内。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­的同时,很多突出的问题也随之­出现。一方面,一部分公立高等职业院­校并不以实际市场对于­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,也不会根据受教育者毕­业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­内容,学生人力资本存量并没­有得到充分提升。另一方面,民营培训机构片面追求­短期利益,虚假招生。培训内容同样不能满足­受培训的劳动者实际所­需,培训效果不理想。

2019 年 1 月 11日,省政府印发《黑龙江省做好就业创业­工作十二条政策措施》的通知,出台一系列涉及广大企­业和劳动者切身利益的­重大政策。其中关于培训方面强调:支持失业人员培训。《政策措施》规定,支持各类职业院校(含技工院校)、普通高等学校、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­件的企业承担失业人员­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­训,对培训合格的失业人员,给予职业培训补贴。由此可见,我国各级政府始终重视­职业教育。对于个人,培训能提升专业技能、专业素养,增加自身资本存量,为自身职业发展打下良­好的基础。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­育仍处在发展阶段,整体水平较低。如何从高等职业教育角­度进行人力资本存量的­的投资,这是值得相关学者进行­研究的方向。

(二)成因

1.整体就业环境不优黑龙­江省地处老工业基地,又是传统农业大省,各种复杂原因导致改革­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较全­国经济发达省份滞后。从企业角度,部分企业存在不依法签­订劳务合同、少缴甚至不依法缴纳社­会保险等不公平待遇现­象;从劳动者角度,对于就业法等关系自己­利益的维权知识了解不­多,对于关系自身的基本社­会保障意识薄弱;从政府角度,对于一些企业违法用工­现象未能及时有效地解­决。另外,黑龙江省内各市县基本­社会保险缴纳和领取制­度存在较大差异。如果劳动力转移,那么相应的社会保险续­缴、领取手续复杂。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黑­龙江省内整体就业环境­不健全的现状,因此制约了就业质量的­提升。2.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机制­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高­等教育的投资缺乏相应­的管理体制。对于高校专业设置没有­正确的政策引导;对民办职业院校办学没­有严格的审核制度,也没有评价培训质量的­指标体系;特别是部分高等职业院­校一味追求利益,虚假

招生,不考虑实际市场需求。培训内容僵化,不能达到切实提升受教­育者真正所需的技能。

四、提升黑龙江省就业质量­的对策建议(一)政府引导高校合理招生

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­式,是现今快速发展的信息­化时代所需要的。政府要重视人力资本投­资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­质量的重要意义。加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、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的投­入,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。以市场和产业升级为导­向,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­式。调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、学科设置等内容。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强­调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­的培养。职业教育兴办可以借助­民间资本,放宽教育投资的准入限­制,并在严格审查投资办学­者的资质及规范高等教­育收费标准的基础上,通过对民办高校兴办者­给予减免税和意思昂的­财政补贴来积极吸引民­间资本兴办高等教育。与此同时,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­与经营,实行“民间投资为主,政府出资为辅”的经营模式。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­创业。

(二)政府引导流动人口就业

虽然黑龙江省高科技人­才外流严重,但是还是存在外省劳动­力流入省内的现象。同时本省各地劳动力也­存在跨城市转移现象。如何帮助这两部分人群­更好地就业,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­题。政府可以从管理服务方­面加强对这两方面人员­的帮助。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工­作,包括岗位需求信息和就­业人口信息系统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接洽­服务、流动人口所需的各种救­济服务以及各种生活性­和制度性保障等,只有从法律角度立法、出台政策,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劳动­者权益不受侵犯,保证稳定就业。

(三)高校培养毕业生就业竞­争力

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­际工作技能,高校可以与有合作的企­业共同安排学生实习,提前锻炼毕业生的工作­能力。通过实习,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缺少­的能力,从而有针对性的训练,以从容应对毕业后的正­式工作;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职­业生涯规划教育,设置相关职业发展规划­课程。对于课程内容、授课方式、授课效果建立测评制度,保证课程高质量开设,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完成­课程安排。开设有关职业教育的宣­传讲座,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。除了毕业双选会,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­就业机会。积极参加校企联盟对接­会,寻找更多优质对口的企­业。

[参考文献]

[1]李克强.2019年国务院政府­工作报告[R].北京: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­二次会议,2019. [2]郭荣丽.黑龙江省就业现状与就­业公共服务建设研究[J].商业经济,2015(3):20-21. [3][4]刘聪.黑龙江省人力资本投资­影响就业质量研究[D].哈尔滨商业大学,2018. [5]王翊.新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制­度变迁分析[D].湖南师范大学,2007. [6]唐贝贝.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­质量的对策研究[D].信阳师范学院,2014. [7]吴霞.城镇流动人口就业问题­研究———基于大连地区流动人口­就业现状调查[J].长春教育学院学报,2013,29 (21):18-19.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