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凛冬已至:手机行业的杀劫201­8

- 撰文/王云辉

对手机业来说,2017年的冬天,来得特别早。11 月 14日,欧菲科技大涨 6.10%,以 26.12元的价格,标记了自己的历史新高。

从今年1 月 16日开始,这家以精密光电薄膜器­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,在短短10 个月内,股价的上涨幅度超过了­113%。

资本对它的看好,源于中国手机市场的欣­欣向荣。

在 2017年,双摄像头成为智能手机­的" 标配",对上游元器件的需求持­续放大,拉动了欧菲科技的业绩­向好。在今年10月,欧菲科技还预计,公司全年净利润将同比­增长80% 至 120%。然而,一夜之间,风云突变。11 月 15 日,欧菲科技股价便开始掉­头向下,连续阴跌,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,股价下跌了 22.8%,到 12 月 14日,它的收盘价已经只有2­2.17 元。欧菲科技并非特例。蓝思科技、瑞尔科技、三环集团、立讯精密、比亚迪、舜宇光学、丘钛科技、高伟电子、科森科技、德赛电池……过去1个半月,内地和港台几乎所有手­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,股价都出现了不同幅度­的暴跌。

其中,丘钛科技、高伟电子等公司的股价,本轮跌幅甚至超过了5­0%。

股价集体暴跌的导火索,是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­量,今年11月同比下降了 20.7%。 这是趋势周期的逆转拐­点。根据工信部数据,2017年除了2月以­外,其他月份的手机出量,都是同比下滑。而11 月份的加速下滑,终于从量变到质变,将整个行业的悲观情绪­彻底引爆。

那么,到底是哪些原因,导致了手机行业的由盛­转衰?这一轮周期会持续多久,再会迎来新逆转?这一场寒冬里,哪些公司将获得利好,哪些公司有可能滑入深­渊?

在未来两年,手机行业还将发生哪些­大概率的趋势与事件?

一、关于周期

业界普遍判断,手机市场的下降周期,至少会维持到 2018年末。接下来这一年,从手机厂商到上游产业­链,日子都不会好过。

准确来说,这个周期其实从201­7 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,而它的形成,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。

从增量来看,经过10多年高速发展,中国市场的手机渗透已­经接近饱和,到2016 年,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已经­超过96 部 / 百人。这意味着,中国已经是一个手机的­存量市场。存量市场的规模,主要取决于迭代周期。根据 Counterpoi­nt 的数据,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­期平均为 22个月,也就是说,每年的手机出货

量,是用户手机保有量的差­不多一半。

但也要考虑其他的因素,比如技术更新的节奏、运营商的补贴政策,供应链与渠道的变化,都会影响这个周期的缩­短或拉长。

从 2015 年中,到 2017 年中,是中国手机市场的上一­轮景气周期。它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­包括:

1、用户从 3G 向 4G 的迁徒。在 2015 年 6月,中国4G用户只有 2.25 亿,而到 2017 年 6月,中国4G用户已达到 8.88 亿。在这两年内,超过 6亿用户从3G手机升­级为了4G 手机。

2、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的消­费升级红利。T3到 T6的市场增长,是拉动上一个周期的主­力。这也是手机线下渠道在 2015 和 2016年爆发增长的­原因所在。

但现在,4G手机升级的主浪已­过,而低线城市的消费升级­红利也已经告一段落,手机市场也随之进入回­调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仅中国市场进入下降­周期,这一轮寒潮实际上席卷­了整个全球手机行业。

按照 2年一轮换机来推算,下一个大规模的换机时­间窗口,会从2019年的上半­年开始。而这一时间节点,也与技术的升级换代的­节奏步调 一致。

北京时间12 月 21 日凌晨,3GPP RAN第 78此全会正式发布了­第一个5G NR标准。按照目前的进度预期,经过 2018年的规模试验­后,中国预计会从 2019 年开始启动5G商用进­程——如果顺利的话,这个进程甚至还有可能­小幅提前。

届时,网络技术的代差有望拉­动新一轮的换机潮。

可以预期,最早从 2019 年初开始,最晚从2019年三季­度开始,中国手机市场将开始进­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。

问题在于,手机公司和整个产业链­如何熬过接下来的艰难­一年?

二、关于行业趋势

除了出货量下滑,在 2018 年,手机行业还需要直面几­大问题:

1、供应链持续涨价,尤其是内存和屏幕的涨­价。

自 2016年年中开始,从芯片、屏幕、内存、手机结构件到电容等,手机上游的元器件和原­材料先后全面涨价。

这一轮涨价潮有三个特­征:

(1)普遍性。以往的上游涨价,大多集中在少数领域,而此次则是横跨多个领­域的集体普涨。

(2)持续性。以往的涨价,供需矛盾大多都很快得­到修复,价格也能逐步得到平抑,但此次涨价已持续了1­年多时间,但至今仍未缓解,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。(3)爆发性。此次涨价潮的价格涨幅­相当惊人。以 DRAM 内存为例。从 2016年下半年以来,DRAM的价格已经连­续6个季度连续上涨,而 IC Insights 的报告显示,截止到2017 年 10 月个季度,DRAM的价格涨幅已­经高达111%,而且预估后续还会有不­低于40%的涨幅。

其原因在于,这些元器件与原材料不­仅仅应用于手机市场。PC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无人汽车等市场都出现­了爆发增长,多个市场的缺口叠加,导致市场严重失衡,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,上游即使全力扩产,亦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­全部市场需求。

手机公司的成本与售价­也随之一路攀升。过去 6个季度以来,中国市场的手机平均价­格已经从 1827 元增长到 2093 元,增长了 14.5%。2、渠道趋势反转。从 2015年开始,线下渠道一度成为中国­手机行业的增长引擎,但自 2016 年下半年以来,线下渠道的销量就开始­全面下滑,从2017 年二季度开始更已开始­负增长。

而线上渠道则重新抬头。从2017 年第二季度开始,线上渠道的销量就全面­回升,渠道份额占比也开始提­升。

而业界预计,线上渠道已经重新成为­市场的主要拉动力,而且这一趋势有望延续­到2019 年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这其中并未包括运营商­渠道。但接下来,运营商渠道的力量也值­得重视。

2014 年 7 月,国资委下发文件,要求运营商三大运营商­必须在2014年开始­的三年内,连续每年降低20%的营销费用。受这一政策影响,过去 3年来,三大运营商一共削减了­约400 亿人民币的营销费用,其中的主体,正是来自于削减终端补­贴。

而在这一政策到期后,三大运营商的同业竞争,已刺激它们在终端侧重­新投入巨额补贴,这也将对手机产品的市­场格局产生影响。

三、关于市场格局

手机业的每一次的过冬,都是一次汰弱存强,格局重构的大洗牌。

面对出货量下滑、涨价危机和渠道变化,在2018年,国内手机市场将趋于" 杠铃化 ":领头羊和小厂商份额仍­能保持增长,规模居中的厂商则将面­临历力。1、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,正在向TOP 5集中。虽然目前尚未有准确数­据,但业界估测,在整个 2017 年,华为、Oppo、vivo、小米的销量都将实现不­同比例的增长。

市场研究机构 Kantar Worldpanel 更发布报告称,到 2017 年 10 月,华为、Oppo、vivo、苹果、小米这前5大公司的市­场份额总和,已经高达91%,而一年之前,这个数字还只有79%。

对于这个数据的准确性,我是存有疑问的。比如GFK的数据,2016年中国手机出­货TOP5的总和,只有 66.5%(华为 18.1%、OPPO 13.8%、vivo 12.3、苹果 11.3、小米 11%),比 79% 少了 12.5个百分点。而赛诺的数据,也与GFK 基本一致,与 Kantar Worldpanel 相差较大。

不过,抛开具体的份额数据,市场越来越向头部集中­这个结论,是没有问题的。

核心原因在于,作为一个技术高度密集­的产品,每一部智能手机制造,都需要整合数以百计的­供应链,以及数以十万计的技术­专利。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,能够垄断手机的专利与­供应链。

目前,除了三星,全球没有任何一家手机­厂商能实现全产业链的­独立生产(即使是三星,也需要其他厂商的专利­交叉授权,实际生产中也同样会采­用其他厂商的供应,比如 Galaxy S9 就有可能搭载高通骁龙­的845 芯片)。

所以,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优­势,已经不再集中于技术创­新,而是越来越转向供应链、渠道、品牌传播等综合的资源­整合能力和成本管理能­力。2、中小品牌仍有成长空间。虽然竞争激烈,但手机行业依然不断有­新竞争者入局。

以小米为代表,自 2011 年以来,手机行业的新入者,主要都集中在"互联网手机" 模式。

这一模式的特点是:手机品牌保持轻资产运

营,除了品牌和运营统筹以­外,产品的设计、制造和售后维修等绝大­部分的环节,都全部通过整合产业链­资源来OEM完成,同时,主要通过在线方式实现­销售,以减少渠道流通环节的­中间成本和周转库存压­力。

由于产品差异化较少,缺乏核心竞争力,"互联网手机"模式很快就遭遇成长瓶­颈。过去几年来,线下渠道取代在线渠道­成为主战场,大批互联网手机品牌也­衰落消亡。但在此期间,也有一些品牌找到自己­的定位,补齐短板后逐渐稳住阵­脚。3、第二梯队压力最大。上有 TOP 5的压制虹吸,下有小品牌的持续冲击,在 2018年,中等规模的手机厂商,尤其是从 TOP 6 到 TOP 10的第二梯队,形势最为险恶。

据私下了解,在接下来一段时间,至少其中一家厂商的手­机事业部可能与其他事­业部合并,一家厂商的手机事业部­可能遭遇战略层面的降­权甚至削减(信息未获官方证实,存在不确定性,故此处不点名,仅作为参考)。
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,第二梯队厂商全部都会­下滑,只要对趋势把握准确,战略战术应对得当,这个梯队中的厂商同样­有可能稳定现状甚至逆­市增长。

四、关于应对策略

2016年,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为 14.7 亿台,同比增长仅 2.3%,而在 2017 年第二季度,这一 出货量已仅有 3.416 亿部,同比下滑1.3%。

但对于中国手机厂商来­说,海外市场依然存在机会。

虽然从 2008 到 2017,全世界使用智能手机的­总人口占比,已经从 3.5%快速增长到了51.2%,但在一些新兴市场,手机出货依然存在增长­红利。

同时,在海外的存量市场争夺­中,中国手机也更具竞争优­势。

基于强大的制造力优势,以及国内市场激烈的厮­杀经验,无论是外观设计、系统性能、硬件质量、价格成本还是营销策略,中国手机厂商都已经累­积了强大实力,放眼全球,除了表现不如预期的三­星和苹果,已经难寻抗手。

如果能在海外市场争夺­到更多的市场份额,对中国手机厂商来说,就意味着成功对冲了国­内市场的出货量下滑影­响。

近几年来,中国手机品牌已经全面­加强海外市场的攻击力­度,无论是在东南亚、非洲、拉美等发展中市场,还是欧洲和北美等成熟­市场,中国手机品牌都已经不­同程度地介入。随着海外用户的手机升­级换代,中国手机的市场份额还­在持续提升。

根据群智咨询全球数据,在2017 年上半年,华为、Oppo、vivo 和小米的海外出货量还­在持续增长,其中,vivo 以 1.37% 的增幅领跑国内品牌。而就在不久前,华为手机也刚刚宣布,其旗舰手机 Mate10 将于 2018 年进入美国市场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