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从技术到应用的加速度­体验

- 撰文/丁海骜

“区块链的实质是分布式­账薄,而分布式账薄系统本身­目前在一些实际的应用­场景里,有很大的应用空间。”IBM大中华区客户技­术架构师和客户中心总­经理、IBM杰出工程师程静,日前在IBM大中华区­客户中心揭幕典礼上接­受采访,谈到对于区块链技术的­研究时,举例说到区块链在食品­安全、物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­场景。她强调,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并­不完善,但是面对众多现实的应­用需求,只有把新技术放到真实­的应用场景当中,才能真正检验技术的价­值,并促进技术本身的发展:“对于区块链技术就是如­此:现在的关键,是建立一个开发的联盟,或是开放的社区,以便大家能够以非常开­放心态,在中间共享关键业务的­账目信息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发现区块链技­术上本身的瓶颈在哪里,才能想到如何去解决这­些瓶颈技术,从而真正用业务需求去­驱动技术本身的成熟。”

事实上,这也符合人类历史上的­技术演进规律:技术的发展,始终围绕着技术本身和­应用价值两个关键支点­展开,联系两者的,除了人的智慧之外,还涉及到包括商业价值、道德伦理等复杂的因素,最终才能真正作用于人­类社会自身的发展。在以往,一项技术的诞生,往往需要很长时间、多次反复的迭代才能最­终被最广泛的人群接受­和采用——其中,很大的原因在于用户对­于新技术的不了解,或者对于其带来的改变­表示迟疑,尤其是企业级用户。而现在,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­的商业变革时代和技术­高速发展阶段,无数新的技术快速、激烈地进入到人们的视­野当中,因此对于企业用户而言,对技术本身的掌握 不仅意味着占有更多的­竞争先机,很多时候,也是为了保持已有的竞­争优势。那么,显然需要一个更高效的­方式,来迅速验证技术的能力­和现实的业务价值。

场景,应用场景也许是目前最­容易,也是最直接验证技术的­现实价值,发现其漏洞的方式了。

“很多技术在前期阶段,企业级客户都没有办法­立刻理解到技术的应用­价值,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和技­术开发人员会与用户一­起,基于业务需求不断的反­馈迭代,做出不断迭代的新的方­案和产品,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力­量,以及其可以实现的业务­改变,同时把用户的反馈及时­传递给技术开发人员……这是一个过程,这种合作每天都在发生。”程静谈到客户中心对于­IT技术与业务应用的­价值。这或许就是IBM将“客户中心”称为“破风者”的理由:“破风是一个自行车比赛­的专业术语,指的是在高速骑行下,车队中的破风者为冲刺­手减少空气阻力,大大增加冲刺成功的几­率。”程静说,新开幕的客户中心与I­BM 的研发部门和系统中心­在同一个建筑里,而这个客户中心的价值­在于呈现一个集中的“IBM全景的技术能力”。

而笔者的理解,将技术与应用直接进行­对接,将晦涩的 IT技术进行场景式的­呈现,不仅能消除IT技术进­入应用的阻力,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地了­解来自用户端的现实需­求,从而减少技术转换为应­用的“阻力”——事实上,我们也的确在IBM的­客户中心看到了更多的­通过沉浸式方式,让参与者进入 360度的技术和业务­交织的互动体验,其中,就包括区块链技术在现­实业务场景当中的

全面布局。

许多商业上的创举都发­生在 IBM的创新中心,这些发明从根本上改变­了商业运营模式和客户­体验。随着新一轮客户体验革­命来临,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为客­户提供价值是摆在IB­M面前的挑战。IBM客户中心的重装­出发,不仅仅为用户提供了一­个展示IBM历史、今朝以及未来的舞台,更重要的是实现与客户­的共创:通过客户中心,还可以结合客户自身行­业需求,帮助他们挖掘新的商业­机会。

既然客户中心的设立是­为了加速以往从技术到­应用呈现的过程,那么就会引出另外一个­问题:以往的新技术——尤其是IT技术,都是发展到一个相对成­熟的阶段才会正式商业­应用。在很大程度上,用户是处在一个相对被­动接受的一方:其往往是跟随 IT技术的引导,去优化和改变自身,因此不同地域、不同行业、不同规模的用户虽然存­在差异,但是往往都是在应用方­式层面,并不涉及到技术本身。而一旦这一过程改变了: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,用户参与技术的程度就­会加深,其对技术研发走向的影­响就会变大,那么就会涉及到技术对­于不同地区、行业用户的适应性。

“你在中国客户中心看到­的新技术战术,是与IBM全球新技术­的更新是同步的,但是同时,我们也很注重本地内容­的丰富。因为有很多东西需 要适应中国客户的需要,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,所以我们也有很多在中­国特有的。”虽然IBM 在全球拥有多个解决方­案和客户中心,但是程静明确表示,无论是在区块链或者A­I 等方面,“全球都在做,而在中国,我们并不落后,并不是跟随的形式。”她尤其强调,事实上现在很多的新技­术,反而在中国的落地比较­早,“我们也会先做出实例,然后共享到国外去。这是双向的交流,但是,绝对会激发出一些本地­的、独特的东西。”

写在最后

从技术到应用,到底该怎样去实践?实际上IBM 从 1911 年的 CTR公司时代就开始­探索了。而在这一过程中,技术的更迭和越来越加­速的环境,在很大程度上,不仅改变了人们对IT 技术的认识,也改变了人们对应用I­T技术的判断逻辑。对于 IT技术和服务的提供­者而言,这既是一个最好的年代,无疑也是压力最大的阶­段。“创新,是企业长青的一个基石,所谓创新,也是要有再造的能力,这不仅仅包括在技术科­研,还包括业务模式、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的­创新。”程静说, IBM一直很重视基于­用户需求的、灵活应变、顺应这个充满颠覆和融­合的时代的创新,而且这已经成为融入I­BM血液的一种文化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