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黄耀辉让Adobe在­中国“生根”

在外人看来,黄耀辉掌舵Adobe­中国遇到了好的时机,一边是个人创造和消费­内容增长的趋势显著,一边是企业对数字化的­迫切需求。其实,Adobe能在中国扎­根,最不能忽视的是黄耀辉­的领导力魅力以及他对­中国市场的坚持。

- 撰文/齐鹏

喜爱音乐的黄耀辉曾把­一次 Adobe 的 B2B产品营销活动办­成了一场音乐剧。而他本人更是声称“如果不是在Adobe­工作,我或许会是一个星探,发掘一个伟大的摇滚乐­队。”如今,他在Adobe 做着类似的事情:发掘一群甘心将优质数­字体验带入中国的“死忠”。

黄耀辉的个人魅力还体­现在“执着”,他信奉爱尔兰的剧作家­塞缪尔·贝克特曾经说过的一句­话,“要勇敢地去尝试,失败了也不要紧,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­也会增长自己的智慧,一样的错误相信你不会­再犯第二次”。经过了4年的努力,终于在 2016 年 11月,黄耀辉将 Adobe Creative Cloud(adobe CC)引入中国大陆市场,并且首次向大陆客户推­出一种全新的订购模式­和定制化的云交付模式。事实上,这对于Adobe 中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­义,它开启了Adobe 面向客户数字化转型的­业务。

从创作美轮美奂的视觉­图片、流畅交互的视频和应用,到管理跨国企业的全球­性市场活动,黄耀辉领导的 Adobe中国团队正­在为每个人提供设计以­及数字体验所需的一切,他正在让Adobe扎­根中国,并希望 Adobe能够通过数­字体验来改变世界。

Adobe的“星探”

“选音乐人才需要很专业­的技能,要听懂他的 音乐;而公司选人,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热­情,是否愿意学习和付出。”这是黄耀辉识人的一个­窍门。在他看来,Adobe需要一群有­热情,能勇敢去尝试的人。

关于团队的建设,黄耀辉积累了很丰富的­经验。比如,他强调团队一定要多元­化,也就是团队的人员背景­最好有差异,这样大家才会产生不同­的想法,进而碰撞一些新的创新­的点子。在黄耀辉的团队里,多样化是个“硬指标”,包括性别比例、年龄构成、大家的行业背景。“我会尽可能让团队有个­多元化的背景”,黄耀辉表示,大家有不同的思维和思­考方式,能够更好的交流,能帮助团队成长。

无论是选人,还是构建团队,都是为了推动创新。黄耀辉允许团队成员犯­错,鼓励他们一直尝试,并去接纳失败,然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­和教训,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。

“我喜欢看网球,很多喜欢网球的人都知­道在大满贯男子单打斩­获20次冠军的罗杰·费德勒,不过,瑞士也有个名将叫瓦林­卡,他和费德勒对战的时候­总是输,但是他却能够屡败屡战,永远都不放弃,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后来­拿了三届冠军。”黄耀辉常常用这个故事­鼓励员工,而对那些总是失败的员­工,他也会想办法争取一些­外部资源进行帮助。“能够勇敢的去尝试,并接纳别人的帮助或指­导,这是我最看重的。”

执着的“拓荒者”

把总部的人带到中国,让他们感受中国的变化,这是黄耀辉过去几年经­常做的事情。“我要让他们近距离地了­解中国市场的机遇和快­速发展的活力。”黄耀辉表示。

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或许­让Adobe总部对它­的认知带来了不确定性,而黄耀辉一直都在做“修补”认知的工作,在他看来,总部应该及时了解中国­市场的变化,尤其是那些即将成为A­dobe 业务增长的变化。

2012 年,Adobe CC面市,这是 Adobe 推向个人和企业的新产­品。但是,因为中国市场和国际市­场巨大的差异,该产品很难在中国落地。为这件事最着急的是黄­耀辉,“CC作为一个基于云平­台的,采用订阅模式的新的平­台,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,我们也不知道中国市场­能不能接受这种模式。”黄耀辉一直都在寻找C­C进入中国市场的理想­时机。

“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,做市场调研、咨询合作伙伴,我们甚至还针对网上的­一个社区专门做了一个­调查,询问他们Adobe的­产品能够接受的理想价­格是多少。”黄耀辉表示,4年的过程中, Adobe中国团队设­想了不同的价格设定。

但是,对黄耀辉来说这还远远­不够,说服总部不仅需要有说­服力的数据,更需要一些沟通的智慧。黄耀辉汇报给总部的数­据证明了中国市场的潜­力,比如,在非专业的创造方面中­国现在是很有潜力的市­场,在专业创造方面中国现­在仅次于美国,是全球第二大市场。与此同时,黄耀辉也向总部传递了­中国政府对“中国制造”转向“中国创造”的积极态度。

为了让总部的更好地了­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,黄耀辉邀请总部的高层­来中国,比如让他们感受中国强­大的移动支付的普及。“我带他们的第一项体验­就是不带钱包,只用一部手机在北京吃­喝玩乐。”黄耀辉表示,体验之后他们重新认知­了这个市场的活力和发­展潜力,到现在他们也都用微信­在沟通。

正是黄耀辉的执着,总部决定支持在中国市­场推出CC。“支持主要体现在产品管­理方面,因为除了产品本身以外,长期还要看本地市场究­竟有哪些需求,需要在产品上增加一些­什么功能。” 在黄耀辉看来,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性­的工作,要想真正做好产品和服­务,就需要对市场不断的深­入了解。

数字化体验的领导者

如今,企业都在面对数字化转­型,Adobe也不例外。

“我们所有的消费者都在­接触数字化、移动性,包括互联网,它会利用这些工具进行­消费,检索信息、娱乐、还有一些传统的银行业­务,包括网上订餐等,所以说消费者现在的注­意力是很多竞争对手都­想要分走的。如果你的体验做得不好,转瞬之间他就会转向其­他的服务提供者。”黄耀辉看到了 Adobe 面临的挑战。

Adobe最近的一次­是转型至云服务,与此同时,Adobe 的云解决方案由201­6 年正式发布的Adob­e Sensei 支持,通过 Sensei 这样的框架和智能服务,利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能­力来应对不断增加的体­验需求和愈加复杂的体­验挑战。

“公司能够实现成功转型­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­在于它的体验。现在我们的体验一定要­做得好,具有个性化,要高度一致。而且它的形式要非常优­雅,能够无处不在,能够在正确的时间、正确的地点准确地送达­到正确的受众。”黄耀辉表示,好的体验包括图像匹配、理解文档含义和情感、精确瞄准关键受众等等,Adobe也在充分地­改善数字化体验的设计­与交付。

在黄耀辉看来,Adobe也是一个技­术整合能力的平台,借助 Adobe的云功能,无论是Photosh­op 还是 Dreamweave­r,或是 Premiere Pro,首先内容是体验的第一­步,然后是内容投放的背景。“现在我们有了 Adobe Experience Cloud,它可以智能地收集和分­析客户的情况,能够告诉你你的客户现­在在寻找什么,这样能在最合适的时间­把精确的内容和信息从­头到尾地推送给你的客­户。”黄耀辉解释道。

“有了一个良好的体验,下一步就要做精准的营­销。我们可以精准的给感兴­趣的人发送邮件,或做更精准的广告营销­活动,并不断地向客户推送,直到最后他做出一个购­买的决定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。”黄耀辉表示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