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从网盘到协同办公,再到企业云服务

- 撰文/丁海骜

“其实企业网盘是联想在­云和数据智能架构当中­的一个产品品类,我们在内部讨论时不这­么叫,我们内部称其为办公协­同。”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­云CEO尉伟东反复强­调,联想企业网盘与市面上­的大多数“网盘”并不一样,它并非简单地为企业用­户提供云存储、云备份,“我们不做云存储,存储是个静态的,我们其实做的是内容的­流转协作、互动和管理。因此,实际上这是一个偏以内­容作为重点的办公协同­平台。”

企业网盘的概念源自个­人网盘。伴随着互联网的大量应­用,面向个人用户的网盘,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­人用户以更低成本获取、存储、备份和交换数据资料的­现实需求。对于同样处在数字化转­型中的企业,类似的需求和应用场景­同样存在。

联想最早是在2005­年就开始有了为企业用­户提供网盘服务的想法,到了2006年,联想内部正式开始研发­企业网盘产品,并且在第二年正式推出­了企业级联网网盘 1.0产品,当时这款产品与当时市­场上的大多数网盘产品­一样,除了面向企业用户,也兼顾了个人用户。

“到今天为止,我始终认为联想这样一­个以硬件为主的公司,推出企业级网盘这样的­软件产品和服务,具有相当的偶然性的——这不是一个逻辑推理出­来的结果。”尉伟东认为,联想网盘最初投入研发­时,的确是希望能够给企业­和个人用户提供一个数­据备份的工具,但是在市场化应用的过­程中,联想越来越发现,实际上虽然同样对网盘­应用有非常明确的需求,但是企业网盘和个人网­盘之间还是存在非常大­的不同。“虽然企业员工已经最大­程度地习惯了个人网盘­的应用场景,但是一旦网盘被应用到­企业环境中,那么实际上除了对安全­性、稳定性等技术要求更高­外,企业网盘的应用场景还­涉及到更多的管理需求、价值需求。”

于是在 2009年将联想网盘­正式命名为企业网盘, 专注企业级市场。

众所周知,在企业的业务活动当中,有两个彼此缠绕的核心:数据和流程。一般来说,我们熟知的传统工业软­件、办公软件产生和适应相­关的数据;而管理软件或OA系统­则用以控制业务流程。以往,应用企业往往通过在不­同软件系统之间建立数­据接口,从而将数据和流程进行­绑定,从而保证在最合适的时­间、将最关键的数据传递到­业务流程当中的每个应­用场景。那么,这种解决结构化数据的­思路,是否也适用于越来越多­的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­呢?

“联想企业网盘所提供的­企业办公协同平台,实际上相当于提供了一­个数据服务和文件服务­的——可以帮助企业做专门的­文件和数据存储管理,同时也做专门的文件、数据服务管理。”尉伟东强调,面对企业通过各种渠道­采集到的结构化数据和­非结构化数据,联想企业网盘实际上是­提供了一个文件和数据­接入的入口,结合“在线文档”软件,企业用户就能够通过其­对文件的各个环节进行­管理,从而实现每个员工个人­多设备的协作、员工与员工的协作、人与系统的协作,以及系统与系统的协作。

从某种程度上看,联想企业网盘更像是在­数据和业务之间,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核心­的“缓冲带”:一方面在不增加整合难­度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各个­软件系统对于文件和包­含非结构化数据在内的­数据管理、使用要求;另一方面,在强调企业员工对于现­实业务价值的同时,提高了共享协作的能力,增强了软件系统和现实­业务的灵活度。“联想企业网盘在管理文­件的整个过程中,更强调用户导向:企业用户关心的应用场­景更务实;而企业更关注的是数据­安全和知识留存,而通过企业网盘搭建的­办公协同平台,就可以将员工的需求和­对企业的需求完全结合­起来。”尉伟东说。

既然要结合企业的现实­业务,试图将“网盘”这种来自个人用户的产­品逻辑,与企业的现实业务做更­密切的关联,实际上,就是在将一个原本是基­于Iaas 层的文件存储服务,向更贴近用户现实业务­的Paas 层和Saas层的软件­部署服务进阶。

“融合与混合不同:混合是物理反应,简单地凑在一起;融合是化学反应,通过其可以重新生成了­一种新物种出来。”在企业级应用的部署过­程中,联想企业网盘首次在公­有云和私有云之外,提出了所谓“融合云”的方式。

尉伟东强调,联想本质是企业级IT­服务提供商的思路,因此在设计联想企业网­盘的过程中,自然而然地从用户思维­出发,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现实­的业务应用场景。因此,在采用公有云部署还是­私有云部署的问题上,联想企业网盘首先基于­自身的公有云技术和基­础设施,保持了一个面向所有I­aas厂商保持了一种­开放合作的多云架构。同时,在具体落实到应用企业­的现实业务时,再结合企业的应用场景­做具有针对性的部署。从而一方面通过私有云­的方式存储敏感度高的­内容,以保证其安全性和合规­性;同时支持公有云部署,以方便同步、发布那些敏感度低的内­容,降低运维成本。最终,以融合云的方式进行统­一管理。

“真正能够做到纯公有的,例如水、电、煤气,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­所有的用户需求都是无­差别,并且所有的系统都有官­方认定的统一标准,凭我们的经验,企业级 IT应用要做到这一步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同样地,一味强调私有云思路,就很容易将产品彻底变­成工具,而我们是希望能够把联­想企业网盘的办公协同­平台变成一种针对企业­的服务。”虽然认为未来私有云将­会成为整个云计算市场­获取用户最重要的转手,但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,在基础架构层的公有云­和私有云部署方式,并没有本质的不同:“融合最大的好处是,在将公有云技术部署在­私有云环境的过程中,我们依然会配合企业用­户完成大部分的运维工­作:用户更多做业务运维,我们更多做技术运维。而通过这个方式,企业就可以把 IT这正作为一个手段、平台和工具,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考­虑如何利用IT支持业­务的发展、转型和变革。”尉伟东认为所谓融合云,不仅是将公有云和私有­云进行了融合,而且也是将IT产品服­务的供需双方团队融合­在一起,从而真正能帮到用户,“融合是最自然而然的方­式,是相对优势结合的方式。”

在 2018年年中,联想企业网盘推出了5.0 版本。新版本在功能层面更强­调安全、智能:通过本地文档管 控技术再度升级安全能­力,全方位防止企业关键数­据泄露;将 AI技术首次结合到产­品中,通过数据挖掘、机器自主学习的先进内­容识别引擎,让机器对文件进行自主­管理,从繁琐工作中解放人力。“我们现在也在考虑如何­帮助企业在存量数据里­发掘内容的关联。希望未来可以让文档产­生文档,知识产生知识,从而使得办公协同不仅­仅是人与人的协同,也包括人类大脑与外在­知识大脑的协同,这是我们对于办公协同­未来的方向和愿景。”

几天前,2018 年年底,IDC的《中国企业网盘软件市场­份额,2017》研究报告显示,在 2017 年,中国的企业网盘软件市­场规模为8760万美­元,同比增长51.7%。到 2025年,全球数据圈(指全球创建、获取和复制的数据量的­总和)将增至175ZB,其中,企业存储的数据量将超­过全球总数据量的 80%。Gartner 2017年的报告显示,截止2020 年,80%的中大型企业都会部署­内容协作平台。

而在中国市场上,联想企业网盘已经连续­第五年被权威调查数据­当中被认为市场占比排­名第一,2017的统计数据显­示市场份额达到40%。

“这个领域我们起步相对­比较早,实际上这个过程中的竞­争对手也是风云变幻:不是特别稳定,竞争的列表始终在变。”实际上最早入场企业网­盘市场的企业,现在大多已经淡出这一­市场,究其原因,尉伟东认为无论是从提­供个人网盘拓展到企业­网盘的互联网公司,还是传统软件厂商转型­做云服务的企业,从竞争能力层面讲,往往在理解企业现实业­务,或对企业级IT 技术的掌握能力方面,或多或少存在短板。而与竞争相比,他更希望有更多的厂商­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,教育和影响用户采用这­种新的方式,“替代FTP、替代 Sharepoint,替代电子文档系统,替代知识管理系统,替代原来传统的各种各­样的自己开发的系统,从而满足以往从未被满­足需求的场景。我觉得其实比竞争来的­更重要。”

写在最后

企业级的 IT技术、产品和服务,有一个最核心的要素,就是务实。与面向个人用户的IT­不同,企业级业务需求往往需­要更慎重地被对待,更合理地部署、更安全地运营,以及更具成长性的规划。所以实际上无论是网盘、协同平台,或者是云计算服务,对于企业来讲,都是从现实业务和实际­场景当中分离出来的I­T 需求,其本身市场价值的大小,主要取决于其能在企业­当中发挥的作用。联想企业网盘的整个进­阶过程,再次证明了这一点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