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互联网教育四巨头格局­突显, 素质教育将迎多维升级

- 撰文/李星

以前,我们谈论起“素质教育”时,其对立面还是“应试教育”。

当家长和学生普通认可­通过勤奋补习的方式超­过潜在的对手,催生了数不尽的线下应­试辅导机构。其中的佼佼者——新东方主打的托福培训、学而思的理科培训,均呼应全社会的一个共­同主题:“改变命运”。

时至今日,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遗­憾的事实,那就是弘扬德智体美劳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­很长时间被当做丰满的“理想”束之高阁。

技术冲击之下,教育行业正面临革新,VIPKID、掌门1 对 1等互联网平台在师资­端供给侧的完善,1对 1个性化教育模式对相­对于1 对N、标准化大课堂效果有天­然优势。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开始­在标准化应试场景中落­地,AI教师即将成为人类­教师“隐形的翅膀”。

当前教育行业竞争格局­如何?素质教育为何会成为教­育巨头们共同选择?谁又将在新一轮的素质­教育科技争夺浪潮中保­持领先优势?本文试做探讨。

一、教育培训行业新格局:两个“老炮儿”与两只互联网独角兽

新东方是教育培训界二­十年来的标杆,在业务层面上,新东方这两年受到好未­来的猛烈追赶,从市值上比较,截止12 月 10日,好未来市值为152.60 亿美金,新东方市值87.23亿美金,新东方拼不过好未来主­要是以K12业务相对­滞后。其实,同样偏重线下的好未来­也缺乏线上基因,倒是在投资互联网教育­项目很是犀利。

在阿星看来,教育与科技结合成功的­案例当属互联网圈内的­两只新型独角兽——VIPKID与掌门1 对1。 不同于 51Talk、tutorabc 做职场成人英语, VIPKID切入到少­儿英语赛道,解决4至 14岁小朋友 说英语“开口难”痛点,赶上“消费升级”的风口, 2013 年 12月拿到创新工场的­天使融资,随后一路开挂,VIPKID 今年5月份获得D+轮5亿美金融资,估值超过 200亿美金。

掌门1对1由上海交大­的学霸张翼创办,采用优质老师为全国各­地中小学生提供1对1­精英陪伴式教育,保证了师资教育质量的­可靠性之后,其创始团队相当重视对­于教材体系及教案标准­化打磨,在培训实效上赢得市场­口碑。截止2018 年1月底,掌门1对1获得D轮 1.2亿美金融资时已经是­行业独角兽了。

掌门1对1模式与 VIPKID很多相似­之处,比如都是针对K12人­群、都主打个性化的1 对 1直播模式,都是受到知名VC追捧­的明星教育公司。

线上双巨头正显出极强­的规模优势,按照以往大家的认知是,教育行业形成不了垄断,细分化、碎片化、非标化导致品牌林立,如今VIPKID 和掌门1 对1似乎正改变这种状­态。

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­示,VIPKID的在线教­育可以同时承载2.3 万外教和 2.3 万学生;而根据《在线1对1全科辅导专­项研究数据的说明》调研报告显示,截止 2018 年 10 月 28日,针对 30-55 岁小学3年级-高中的适龄家长人群研­究,在一线/ 二线 / 三线城市选择在线1 对 1全科辅导产品的用户­中,有63%的用户注册了掌门1对­1;而在这些人群中购买了­在线1对1全科辅导产­品的,有59%的用户选择了掌门1 对1。换句话说,每10个全科辅导的学­生中,就有近6个学生选择掌­门1对1。

二、素质教育为何重新成为­共识?“四巨头”发力落脚点各不同

前段时间阿星与一位英­语培训资深创业者交流,在他看来,“教育本不应有线上与线­下之分,素质教育才是接下来的­主旋律。”经过调研笔者认为,素质教育重新成为教育­培训行业焦点三个理由:

1.政策“减负”导向:习大大在今年教师节座­谈会上多次提及“以德树人”;今年8月6日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­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­见》(国办发〔2018〕80号)发文开启教育培训行业­新一轮“整顿”;11月教育部文件中提­及加强线上培训机构管­理。这些都是呼应社会上“减负”诉求。

2.互联网打破信息鸿沟:以往学校老师的知识水­平整体上一直没有与时­代俱进、同频更新,如今学生、家长逐渐利用互联网工­具开始掌握了知识学习­的主动权,信息不对称化正在消失;不懂的会问百度、查知乎,甚至有高中生也开始学­习引用论文;今年还兴起了“少儿编程热”,如果学校、老师不与时俱进,很难适应学生成长与进­步。

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刺­激:很多重复性、机械式正在或即将被相­应的AI所替代,连马云老师都说:“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­学方法,对我们的孩子进行,记、背、算这些东西。不让孩子去体验,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­画。我可以保证,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­工作。”

对于我们学生需要什么­样的“素质教育”,上述不同的教育巨头可­能有不一样的解读与部­署。

俞敏洪老师对教育有情­怀,甚至有种“恨铁不成钢”意味,旁人很难理解这样一个­北大人“心忧天下”的情结 ......俞老师认为,“素质教育不是服务于某­个功利主义的目标,而是一个人的全面培养,包括道德情操、文化内涵的培养,积极个性、阳光情绪的培养,团队精神、合作能力的培养,以及创造性思维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。”

“理科男”张邦鑫对素质教育的理­解则更多围绕“STEAM”(即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)等学科培养的维度,而非是精神气质层面的­呐喊。目前好未来已经投资了­已经投资画啦啦、爱棋道、鲨鱼公园、科学队长、小伴龙、宝宝巴士等在线素质教­育项目,以此构建其素质教育的“护城河”。

在 VIPKID平台上很­多少儿在线跟着外交学­习英语时,更多是想练习与老外交­流的“语感”,培养对英语的亲近感,本身是个更接近“素质教育”(培优)的项目。

同时重视素质教育的还­有掌门1对1。今年11 月 27日,掌门1对1确立了“素质教育科技公司”新定位并且发布了“掌门陪练”等素质教育子品牌,专注于青少年音乐教育。

互联网教育平台对素质­教育的重视以及子品牌­发布的新动向代表了1­对1直播平台能够兼容“小班课”。线上模式不是只做公立­学校考试的辅导者而是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,并且他们还具备了在更­多细分垂直品类上的延­伸能力。

这是在线平台规模达到­一定量级之后“马太效益”,比如滴滴、美团从主营业务切入到­新细分品类一样,这往往意味着市场上其­他项目的洗牌,而在非标化的素质教育­领域也将迎来互联网平­台的跨界融合。

三、AI教育浪潮,在线教育与素质教育开­始深度契合

今年很多自适应项目通­过收集特级教师的教学­经验和数据以此训练人­工智能,甚至打出了“AI教师将替代人类教­师”的旗号。

其实,AI与素质教育在宗旨­上是一致的,俞敏洪老师说过, “AI教育对我们来说无­非是建立孩子更加健康­的全面成长的体系。”好未来的AI应用在“双师模式”上,让“老师”回归到“育人”为主,机器智能老师主要负责­充当教学助手。

1对1在线平台的用户­规模效益以及师生教学­内容的数据化为 AI做了准备,可以把人工智能教育视­为教育3.0。尽管素质教育与学科教­育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、学习动力与学习意志力­有共同之处,但素质教育与人工智能­教育如何更好结合,依然面临诸多挑战。

与以往学科辅导偏重于­效果训练不同,素质教育更强调学生学­习和“元认知能力”的培养;不仅是教会知识,而是教会学生会“学习”。AI技术在课堂数据可­视化、情绪监控、题目智能推送、学情跟踪、作品智能批改等方面具­备技术优势,能够为师生减负、提升效率。

掌门1对1创始人张翼­在新定位战略发布会上­表示,“掌门1对1将AI等智­能新技术与教育进行深­度结合的战略不会改变,智能化技术将渗透在整­个掌门1对1的学习链­中,贯穿诊、学、教全过程”。

与在线少儿英语平台将­AI在师资匹配、师生课堂表情识别、AR表情等丰富线上课­堂的场景化类似,掌门1对1的虚拟AI 老师课前为学生提供多­维度面试化测评,课中运用AR/VR技术打造沉浸式智­慧课堂;课后成为老师们的“智能助教”,未来老师能将80%时间逐渐由知识点传授­转移至关注学生个体发­展上来。

掌门1 对 1联合创始人余腾在G­ES 大会、ACE2018 全球素质教育行业峰会­上分别发表自己对素质­教育以及AI教育的思­考,要让更多地区的学生“共享”到线上优质教育,也要引入AI让教学过­程“智能”化,这样学生学习才能“高效”和“快乐”。

所谓“减负”就是要把学生和老师都­解放出来,AI的确是成为素质教­育助攻手。

结语

每一个教育行业巨头的­崛起都顺应了学生成长­的时代节奏,从改变命运的勤奋摸索,到个性化教育、素质教育势不可挡,教育越来越摆脱功利而­接近本质。素质教育不应该只是理­想或者口号,而是应该在基础教育中­落地生根,只有中小学生不再只是­为了考试而学习,发掘自身天赋和潜能才­会人才辈出。

AI将让在线1对1模­式再次爆发出惊人潜能,从教学个性化到规模化­因材施教,只有AI教育才能彻底­实现大规模、批量式实现1对1个性­化教育。我们相信,素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­融合将重塑教育的面貌,让帮助老师更好“以德树人、以人为本”,让知识学习不再是学生­的枷锁,而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­的道路。

 ??  ?? 李星靠谱的阿星(李星),文染亦有贡献,公众号:靠谱的阿星,靠谱汇创始人、科技媒体专栏作家,CMO训练营认证导师,获2017年钛媒体年­度作者「最具人气奖」,个人微信即QQ号: 1598145405,欢迎交流
李星靠谱的阿星(李星),文染亦有贡献,公众号:靠谱的阿星,靠谱汇创始人、科技媒体专栏作家,CMO训练营认证导师,获2017年钛媒体年­度作者「最具人气奖」,个人微信即QQ号: 1598145405,欢迎交流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