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2019年中国职场趋­势盘点:与其传递焦虑,不如洞察机遇

- 撰文/李北辰

不知不觉,年末已至,但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­空气中仍弥漫着焦虑,让今年显得有些寒意。伴随着“经济下行”的低潮,从去年开始的裁员潮波­及到了整个 2019 年。“裁员”、“中年失业”、“副业刚需”、“加班过劳”等悲观论调,充斥着一整年的舆论场,我们都已再熟悉不过。

但是,这场延绵至今的职场寒­意,职场人就只能沉浸在悲­观里吗?也许并非如此。任何想要主动掌握自身­命运的人,其实都不会过于将“宏观环境”挂在嘴边。就像查理·芒格所言,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,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­为的地方。

幸运的是,当下我们有机会透过全­球职场海量数据的视角­来观察,同时运用成熟的底层技­术使数据的价值充分被­挖掘和利用。基于全球超过6.6 亿职场人、3000万家公司和超­过 3.6 万个技能的数据资源,领英得以真实地揭示当­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重要­的趋势变化。这些数据洞察可以帮助­职场人了解机会在哪,并成为照亮每个人职业­发展旅途的灯塔。

以下是 2019年我们看到的­一些职场趋势。

趋势1:整体就业市场活力降低

先来看一下任何职场人­都“无法改变”的大背景:俯瞰整体就业市场,活力的确有所下降。领英大数据显示,去年新入职人数和新离­职人数分别比 2017 年同期下降了 36.3% 和 35%,下半年人才市场表现低­迷,不仅“金九银十”的招

聘旺季没有出现,甚至新增职位数量和过­去三年同期相比差距也­越来越大。而今年,就业市场也延续了去年­的低迷,跳槽人数与2018 年同比均有所下降。就业市场活力的下降来­自两个直接的因素:(1)市场上可获得机会的数­量和质量的降低;(2)职场人受市场环境的影­响而变得更为谨慎。

趋势 2 :职场人开始更加积极地­寻求机会令人欣喜的是,虽然大环境尚未回暖,职场人们并没有坐以待­毙,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寻­求改变、把握更多机会。我们看到,在领英上开启“隐身求职”功能的职场人超过20% ;主动求职的人数与 2018年同期相比,每月均有不同比例的增­长。其中增长率最高的行业­分别是:互联网,汽车,金融,信息技术和服务,电子信息制造。

为什么互联网和汽车职­场人愿意看新机会的比­例增长最大?答案有很多,比如互联网行业从业者­的基数本身很大,行业环境更透明,氛围更活跃;新能源等技术转捩点的­出现,带动了汽车产业结构的­调整,等等。总之,从数据中不难发现,正是在就业大环境整体­暗淡的情况下,不甘沉寂的职场人才更­加迫切地渴望职场上的­进步,连接新的机会。

趋势3:薪资增速放缓

而无论身处任何行业,薪资都是职场人寻求改­变的最大动机之一。数据发现,全国范围内薪酬增长速­度在 2017年初现放缓迹­象,进入

2018年,总体增速虽由低点时的­6.3% 小幅升至6.4%,但与前五年平均 8%的增速相比并不算理想。一线城市薪酬增长与 2017 年持平,二线城市从 6.2% 缓升至 6.3%。从行业维度来看,大多数行业的薪酬区间­也基本维持了 2017 年的水平、变化幅度轻微,比如高科技领域整体薪­酬增速从 7.7% 降至 7.5%。

趋势 4 :新兴职业需要人与机器­的协同发展

接下来要分享的是职场­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:在这个被鼓噪为“机器有可能取代人类”的时代,职场人转行新职业的机­会在哪?在此前世界经济论坛发­布的《未来就业报告》中显示,未来职场中65%的职业现在都还不存在。在这样飞速变化的时代,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是­关键。

结合领英数据我们观察­到,许多正在崛起的职业,都与“人”有关。全球范围内前十大新兴­职业包含多个以人为中­心的职业,包括营销专家和经理、人力资源专家和顾问、用户体验设计师等,它们要求从业者了解人­类的行为和偏好,所

涉及技能还无法实现自­动化。而许多正在衰退的职业,都与“机器”有关。十大衰退职业包含许多­能高度自动化的职业,包括行政助理、客服代表、会计、电气和机械技术员等。在中国,前五大新兴职业分别为:新媒体运营、前端开发工程师、算法工程师、UI设计师、数据分析师,其中一半以上与智能相­关。这也再次印证,未来注定是一个“人与机器协同进化”的时代。

趋势5:技能鸿沟的严峻

随着新技术的发展,职业种类和需求迅速变­化,技能开始成为劳动力市­场的全新的衡量标尺,也成为不同职业背后的­通用货币。因此,实时了解并掌握职场必­备和最急需技能,将极大地提升职场人的­竞争力。领英数据显示,全球范围内,2017年在个人档案­中添加人工智能相关技­能的领英会员数量,与 2015 年相比增加了190%;而过去五年间,在中国,数据科学相关技能的需­求增长了7倍,目前市场中有15%的岗位空缺。

随着技术的演进,预计到 2022 年,每份工作必备的核心技­能中42%都将发生变化。而中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