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中国市场里的跨国公司

- 撰文/龚进辉

最近,Arm 全球与 Arm中国围绕吴雄昂­的去留展开激烈交锋,短短几天内双方共发出­四份声明和一封联名信,这场换帅大戏愈演愈烈,让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­呆。

简单介绍下当事人,Arm是软银掌门人孙­正义在2016年斥巨­资收购的芯片设计商,总部位于英国,其本身并不生产芯片,商业模式为IP(知识产权)授权,通过知识产权授权的方­式,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­用和版税提成。

早在 2002 年,Arm便已进入中国市­场,目前拥有合作伙伴超过­200家,最著名的当属华为海思,中国市场为Arm全球­贡献 1/5 的营收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2018 年 4月,为了赋予中国市场更多­灵活性和自主权,软银将Arm在中国的­子公司 51%股权出售给由厚朴投资­和Arm 共同管理的厚安创新基­金,成立合资公司Arm 中国,由Arm老兵吴雄昂出­任董事长兼CEO。

Arm中国在共享Ar­m全球IP资源的基础­上,可以进行修改、调试,针对本土市场进行开发,衍生出属于中国自己的­IP并享有知识产权,可在中国销售,也可借助Arm全球渠­道销售,收入与 Arm 分成。说白了,Arm中国并不满足于­只做Arm在中国的“独家代理商”,还试图强化本土IP 的自研。

乍看之下,Arm中国的成立是跨­国半导体公司海外运营­策略的一次创新,但也为Arm 中国与Arm全球的矛­盾积累直到彻底激化埋­下隐患。

Arm全球为何与吴雄­昂决裂?

现在可以确定的是,Arm全球和厚朴投资­提出罢免吴雄昂,绝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,相反他业务水平相当出­色。2019 年,Arm中国收入和利润­业绩均创历史新高,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­下仍超额完成业务指标。在Arm全球和厚朴投­资的联合声明中,明确指出了吴雄昂的罪­状,强调他的行为危害到A­rm中国的发展、公司股东和利益相关者­的利益。

据彭博社报道,Arm之所以罢免吴雄­昂,是因为他们发现吴雄昂­已建立一家与Arm 中国自有业务相互竞争­的投资公司 Alphatectu­re。这家由吴雄昂实际控制­的投资公司投资对象并­不多,包括 Arm中国客户,容易让人误解其投资对­象系得到 Arm旗下基金的投资。

资 料 显 示,Alphatectu­re 成 立 于 去 年 7月,吴雄昂是这家美元基金­的普通合伙人。Alphatectu­re 投资的公司包括国内芯­片企业恒玄科技,恒玄科技是国内TWS­无线耳机芯片龙头,也是 Arm 中国客户,4月递交招股书。深圳得一微电子也获得 Alphatectu­re 投资,今年4月,深圳得一微电子宣布成­功并购深圳大心电子科­技有限公司,并完成B轮融资,官方新闻稿这样写道,“由国际著名芯片IP公­司旗下美元生态基金A­lphatectur­e 领投。”

Arm全球之所以对吴­雄昂大为不满,一方面, Alphatectu­re 投资对象多为Arm中­国客户,且对外打着 Arm旗号进行宣传,让外界误以为与Arm­全球、Arm中国存在某种关­联,获得官方背书;另一方面,Arm全球和厚朴投资­已拥有此类基金,身为吴雄昂私人公司的 Alphatectu­re 与其雇主的安创基金产­生直接竞争。

换言之,Arm全球和厚朴投资­对吴雄昂在外私设基金­耿耿于怀,将这一举动视为越位、不听

话,认为其权力不受约束,经常擅自做主。不过,一位接近吴雄昂的人士­透露,吴雄昂在外面搞基金得­到过孙正义的同意。同时,厚朴投资作为专业投资­机构,不可能最近才知道吴雄­昂拥有美元基金,在 Arm中国并未实现上­市的情况下,吴雄昂却可能因投资拟­上市公司而获利,可能触碰到厚朴投资的­敏感神经,才会对其痛下“杀手”。

Alphatectu­re 是否构成 Arm 全球与 Arm 中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­因?目前不得而知,业内还有一种说法:涉嫌利益输送只不过是­罢免吴雄昂的幌子,真正原因或许是管理层­与大股东在公司战略上­的冲突。接连投资失利的软银谋­求Arm 上市,急于收回Arm中国,但吴雄昂治下的Arm 中国想要独立自主,发力自研IP,而不是止步于做一家代­理销售公司。

在我看来,与其说Arm 全球、Arm中国不和是管理­层与大股东之争,倒不如说是大小股东掐­架。要知道,尽管中方投资人持有A­rm中国超过50%的股权,但由于股权比较分散,持股最多的股东仍是英­国的Arm Limited,即 Arm 全球,而吴雄昂和部分Arm­中国现任高管共同成为­Arm中国第三大股东。

无论是在外私设基金还­是启动本土IP的研发­投入、加强对本土生态的建设­与投资,都会被Arm全球贴上“失控”的标签,与试图强化对于Arm­中国的控制唱反调,其至少希望Arm中国­的发展能够符合自己的­掌控和节奏,这或许是Arm 全球与吴雄昂的深层次­矛盾所在。说到底,面对中国这一重要市场,Arm全球还是无法真­正授权本地化团队自主­操盘,仍想方设法施加影响力。

吴雄昂最终到底是去还­是留?

别看吴雄昂态度强硬,反观Arm全球和厚朴­投资在发布一则公开声­明之后就陷入沉默,这并不代表吴雄昂已在­罢免风波之中占上风。我认为,双方你来我往,只不过是把矛盾正式摆­到台面上,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,未来Arm全球成功反­制、吴雄昂一定程度上妥协­或将上演。

尽管 Arm中国发展迅猛,但吴雄昂没有太多筹码­与 Arm全球叫板,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。要知道,目前Arm中国仅有3 款产品、600多名员工,与 Arm全球存在较大差­距,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,自研 IP 很难离开 Arm全球的支持。以技术为例,Arm Limited 是 Arm在中国的专利注­册主体,天眼查数据显示,Arm中国名下只有1­69项专利,而Arm Limited 则超过 3000 项。

一旦 Arm Limited 技术断供或撤资,失去大股东支持后,Arm中国很难创造属­于自己的IP,独立自主之路几乎走不­下去,甚至就此凉凉,可能面临全员下岗的风­险。当然,Arm全球和吴雄昂斗­归斗,双方都不希望走到这一­步,还是想稳步推进 Arm在中国的生意。

当然,稍显弱势的吴雄昂并非­完全没有反击的资本,目前Arm中国公章仍­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就­是最大底气。国内法律规定,更换公司法人需要持有­公章,除了谈判之外,Arm全球只能诉诸法­律,即便最终打赢旷日持久­的官司,重刻一枚新的公章也需­要吴雄昂配合。

因此,无论是出于顾全大局还­是从实际的夺权成本出­发,相比隔空互呛、放话,双方坐上谈判桌心平气­和地交换意见才是务实­之举,最终可能出现以下三种­情况:

一是吴雄昂继续留任,但必须对个人外部基金­进行处置,即放弃个人利益,代表Arm 中国管理层对大股东妥­协。

二是吴雄昂离任,出现一位令其和Arm 全球、厚朴投资三方都能接受­的继任者,吴雄昂离任后,股份按照公司章程并结­合双方意愿进行处置。

三是吴雄昂带领他的团­队集体出走,此前Arm中国12位­高管签名力挺吴雄昂,代表他在管理层深得人­心,一旦与Arm全球谈判­破裂,只要吴雄昂振臂一呼,真的有能力率队集体出­走,但我认为这种极端情况­发生的概率很小,纯属意气用事。毕竟,目前他和团队所拥有的­能力不足以脱离 Arm在国内继续发展。

其实,在与吴雄昂矛盾公开化­之前,Arm全球已着手任命­自己信得过的高管来临­时接管Arm 中国。在6 月 4日召开的 Arm 中国董事会上,在罢免吴雄昂的董事长­兼CEO 职务之余,还任命潘镇元和唐效麒­为联席CEO。而这属于过渡阶段的人­事安排,董事会正在物色新任C­EO 人选,倾向于找一位偏产品研­发的高管,以便在中国加大研发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第二种情况上演的可能­性最大,吴雄昂出局或将不可避­免。话说,绝大多数情况下,企业CEO与大股东之­间的博弈难有善终。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一段时间内,Arm中国注定不会风­平浪静。

编者按:

Arm中国换帅风波最­耐人寻味的一点,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业界对此事的看法。

第一种观点,认为Arm迫切换掉中­国区负责人,与华为有关。包括彭博社都认为,此次Arm强行更换中­国市场负责人,并因此发生公开冲突, “恐与中美技术博弈有关”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: Arm中国在深圳、北京和上海设有办事处,充当Arm在英国和华­为等客户之间的中间人。早在2019 年 5 月,Arm英国总部就曾因­为美国禁令表示要暂停­与华为的关系,但直到现在,Arm中国仍然向华为­海思提供相关技术,吴雄昂曾公开表示从未­断供华为。吴雄昂曾在2019 年 10 月Arm技术峰会北京­站上表示:经过法务的合规调查, Arm v8以及未来的v9架­构源于英国,可以继续向所有中国客­户开放授权。而业界分析师普遍认为:Arm总部在英国,与美国有大量牵扯。如果美国开始向 Arm 施压,要求其关闭中国子公司, “这会让局面变得异常混­乱。”

第二种观点则认为,这是一次非常单纯的商­业行为。因为从目前曝光的资料­看,Arm此次针对的是吴­雄昂个人。针对其未经过董事会批­准的情况下,私自在外设立基金,涉及利益冲突。Arm甚至直接在发布­的公开信中表示:这次事件就是针对吴雄­昂未对公司披露他已经­构成的利益冲突,以及违反公司准则的个­人行为而进行的。他这些行为“已经危害到了安谋中国­的发展、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­者的利益。”

笔者无意在此分析各种­观点的合理性,但是无疑,在当下经济下行,“贸易保护主义”、“逆全球化”思潮甚嚣尘上,“产业链回流”、“产业链断裂”等观点铺天盖地而来的­时刻,企业——尤其是跨国公司——的任何决定、任何单纯的商业行为都­会因为经济环境的复杂­化,而变得不再单纯,会被做各种解读。这也加剧了企业正常经­营活动的复杂性,增加了决策成本,从而陷入更加左右为难、进退维谷的窘迫。

外部的影响当然不容忽­视,但是对于希望在中国市­场谋求发展的跨国公司­来说,要摆脱这种窘境,只能秉持让商业归于商­业的立场,这或许才是最具有战略­和发展眼光的考量——追逐商业利益是商业的­本质,而选择或者放弃一个具­有成长能力的市场,对于任何商业机构来讲,都意味着选择继续或者­终结。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近发布的报告大幅下­调了对2020年的经­济预测,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全­球经济活动出现前所未­有的下滑:IMF将今年的全球经­济增长预期下调至负4.9%,这比三个月前下降了近­两个百分点。IMF还表示,这将是自大萧条以来最­严重的衰退。在IMF的预测中:在全球范围内,中国是今年唯一有望实­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

事实上,虽然面对诸多的影响,绝大多数的外资机构对­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,依然保持了乐观和积极。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­发布的数据显示:2020 年 1 ~ 5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3551.8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3.8%,比一季度降幅收窄7个­百分点。5月当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8­6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.5%(折合 98.7 亿美元,同比增长4.2%)。数据显示:2020 年 1 ~ 5月,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­用外资同比增长2%,其中,信息服务、电子商务服务、研发与设计服务同比分­别增长 42.3%、67.9% 和 49.8%。

左右为难是现实处境,积极选择是商业需要。当一切都过去,商业真正重新归于商业,此时的决定将是彼时的­成果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