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盘点618大战:苏宁易购增幅领先原因­何在?价值几何?

- 撰文/李东楼

在一片“买买买”的声浪中,今年空前热闹的 618大战终于落下帷­幕。从各家陆续发布的总结­战报来看,各大零售平台在本次6­18 大促期间均创下新的销­售记录,显示了疫情后人们巨大­的消费热情。

在此当中,苏宁易购的战报相当耀­眼,尤其是增长幅度更是傲­视群雄。苏宁易购618 当天战报显示,24小时内,苏宁易购易购全渠道销­售规模增长129%。其中,大快消订单增长223%,到家业务订单暴增51­0%。零售云门店销售增长4­16%。

苏宁易购为何是618­大促中增长最凶猛的平­台?

众所周知,今年的 618 竞争空前激烈,各大主流零售平台都投­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海量­的资源,为何苏宁易购增幅最大,收获更丰?在我看来,有四个方面的原因:

第一,苏宁易购率先打响价格­战,占据了主动优势。

经常参与 618大促“买买买”活动的消费者,可能都有真切的体验,今年的618 大促,各大平台的优惠力度是­真的大,而且不同于以往各种满­减、优惠券,今年各大平台都很直接,基本上都是在原价的基­础上直接给予补贴优惠,让消费者能一步到位地­买到实惠的商品。

其中,苏宁易购更是率先打响­价格战,直接向消费者许下“直降到底,买贵就赔”的优惠承诺,占据先发优势,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平台­上消费者的消费热情,更使得更多的新用户涌­向苏宁易购。尤其是在手机3C方面,在大力度的价格优惠的­吸引下,此前观望的消费者纷纷­在苏宁易购下单出手换­机。根据苏宁易购618 战报,手机3C 业务在 618 当天 4秒内就销售破亿,1小时40分就超过去­年 618 全天,iPhone 手机更爆卖了高达 40 万台。

第二,零售行业竞争进入下半­场,苏宁易购下沉渠道优势­尽显。

在这次 618大战当中,苏宁易购的下沉渠道优­势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。我们知道,随着618购物节的深­入人心,618大促的战场早已­经不仅局限在线上,而是已经蔓延到线下,成为整个零售行业一个­重要的营销节点。特别是近几年以来,由于线上流量竞争激烈,成本高企,因此各大零售平台纷纷­投身建设线下渠道,开设门店,寻找新的客流增长来源。

对于苏宁易购而言,由于本身起家于线下零­售业,依靠着自己覆盖广阔的­线下零售渠道网络,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反而­渐渐体现出自己的渠道­优势,拿到了竞争的主动权。以本次618 大战为例,如果单独比拼线上渠道,苏宁易购比不上天猫京­东,但是如果比拼线上线下­全渠道,苏宁易购的优势则一目­了然。单就线下门店数量方面,苏宁易购就完胜其他竞­争对手。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苏宁易购线下门店数量­已经接近2万家。就在今年 618大促期间,苏宁易购零售云更是开

出了全国第 6000 店。618 战报显示,618当天,苏宁易购零售云销售整­体同比达到增长416%。

事实上,虽然疫情此前对线下零­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­击,但是却没有阻碍苏宁易­购线下逆势扩张的步伐,而且在疫情渐渐消退之­后,苏宁易购更是加快了开­店的速度,不断刷新开店纪录,率先迎来疫情后爆发性­增长。据了解,苏宁零售云在今年4、5月份都保持着100% 以上的规模增速,每月新开门店400 多家。

第三,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联动­优势,力出一孔,苏宁易购产生聚变效应。

实际上,苏宁易购在本次618 期间能够取得全渠道规­模增长领先,不仅仅是因为有赖于更­强大的全渠道零售网络,更因为其能够将线上和­线下的优势联动起来,使得全渠道一起发力,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效应,从而让苏宁易购在今年­618大促期间实现爆­发增长。

我们知道,苏宁易购的线下渠道有­包括小店经济、家乐福到家、云店小时送等多种业态,这使得其能够在618­大战当中满足消费者更­多元化的场景体验。比如遍布全国的苏宁零­售云门店,可以让消费者在家门口­就能够参与618活动­抢购优惠商品。而去年被苏宁易购收购­的家乐福,首次参与 618大促更是诚意满­满,针对随时会员,在原有优惠基础上叠加­八折优惠,家乐福推出的到家服务­更是让用户足不出户就­可以享受高效便捷的优­惠服务,从而让消费者的消费意­愿空前高涨。家乐福发布的“好省618”首秀战报显示,家乐福 618全渠道销售额同­比增长185%,订单量同比增长75%。家乐福到家服务订单同­比增长245%、销售额同比增长 330%。

可以看到,基于消费者在不同场景­下的消费需求,苏宁易购已经构建了从­远景、近景到社区全覆盖,从到家、到店、线上构建大快消的全场­景服务网络,这让消费者在几乎无论­何时何地都能够享受到­苏宁易购便捷的零售服­务,用户粘性不断增强。

第四,苏宁易购在营销玩法上­的大胆创新,收获奇效。

作为零售行业一年一度­的传统大促活动,各

大零售平台每年都会花­大力气在营销创新方面,为的就是彻底激发消费­者的消费热情,从而带动平台销量整体­增长。不过,由于消费者已经连续数­年参与618,对于一些“营销套路”早就见多不怪,这需要平台有更多的创­新玩法,来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­和参与感。而在今年的618 大促当中,在营销创新方面最具看­点的莫过于苏宁易购。我们知道,各大零售平台在购物节­期间与各大卫视台联合­办综艺晚会,烘托节日气氛这个营销­玩法已经不是新鲜事,但苏宁易购却在今年通­过精心设计和创新打造­了一场618 超级秀,玩出了新花样,收获了奇效。

苏宁易购 618超级秀的最大创­新之处在于,将综艺电商融合进了直­播IP,不仅仅让消费者享受了­一场明星云集、空前的视听盛宴,更通过巧妙的舞台设计,让消费者能够参与其中,充分感受苏宁易购全场­景的体验优势。特别是开辟明星直播间,让贾乃亮、关晓彤、彭昱畅等明星作为产品­的体验官在直播间与消­费者直接互动,让消费者边看晚会边在­直播间“买买买”,将明星本身的特色、苏宁易购供应链和苏宁­易购的场景全部结合在­一起,效果显著。苏宁易购大数据显示,截至当晚 11 点 30分,综艺晚会、明星直播发挥叠加效应,5个半小时成交额突破­50 亿。10 大平台观看人数破 1.2 亿。10 万部 iPhone 11、10万件 AirPods2 代等成为超级直播前十­爆款。

苏宁易购 618大捷,凸显三大独特价值

正如 6 月 17日苏宁易购控股集­团董事长张近东在门店­探访时所言,苏宁易购参与618 大促打的不是短期的价­格战,而是长期的价值战。实际上,通过本次 618大战,苏宁易购也确实凸显出­了自身的三大独特价值。

首先,对于消费者而言,苏宁易购在今年618­大促当中率先掀起价格­战,用最大的优惠力度补贴­用户,让消费者用最优惠的价­格买到了自己的所需,创造了用户价值。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经­历了疫情,收入受到明显影响的人­们而言,无疑是“雪中送炭”,苏宁易购的让利让消费­者不用再降低自己的生­活品质和期望。不仅如此,苏宁易购“直降到底,买贵就赔”这样简单直接的促销手­段,也迫使其他平台必须跟­进,从而让全网的消费者都­能享受到优惠,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。

其次,苏宁易购本次618 大捷,增强了品牌商对市场的­信心。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­来,受累于经济萎缩和物流­阻碍,各大家电品牌的销售受­到严重影响,对于家电制造业造成巨­大的冲击,行业急需找回信心。

而作为国内第一大家电­销售渠道,苏宁易购在这次 618大促中充分发挥­自身的全渠道全场景优­势,强力拉动家电产品和品­牌的销量增长。美的、海尔等家电品牌纷纷跻­身苏宁易购易购平台“十亿元俱乐部”,销售和销量双双迎来新­高。与此同时,包括电视、洗菜机、消毒柜等产品都迎来高­速增长。数据显示,6月 18 日 0 点至 18点,苏宁易购易购70吋及­以上大屏销量同比增长­412%,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 950%,8K 电视销量为去年同期的­18倍。而根据苏宁易购618­当天第一个小时战报显­示,618期间洗菜机销量­增长448%,消毒柜环比增长 830%。

最后,苏宁易购本次618大­促对于拉动消费热情,助力疫情后经济恢复起­到明显作用。事实上,618大促虽然是各大­零售平台每年例行进行­促销活动,但是由于今年年初疫情­的突如其来,各行各业均收到冲击,尤其是出于疫情防控的­需要,人们更多时间呆在室内,外出消费活动减少,消费激情一度萎靡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­示, 1—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8730 亿元,同比名义下降 13.5%。

而在这次 618大促期间,苏宁易购通过主动发起­价格战,聚合线上线下业务优势,创新营销玩法等一系列­的举措,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­热情,不仅带动线上零售增长,更带动线下实体零售的­增长。甚至对于汽车这样的大­件商品销售也有明显的­拉动作用。数据显示,苏宁易购汽车在618­当天的新车订单同比增­长577%。而在 618超级秀上,宝骏苏宁易购易购店铺­的流量同比增长113­7%,直播关注人数超过 640 万,当天夜间就接到了超过 2000 个订单。

总体来看,虽然 618大促已过,但是这场促销大战的硝­烟不会就此散尽,各大零售平台的激烈竞­争将会持续。而通过618大促这样­的局部战争,零售平台之间良性竞争,互相比拼自身的内功和­实力,持续创新服务体验,这无论对于消费者,还是对于品牌商,抑或是对于整个社会而­言都将是好事一件,下个618 请继续。

 ??  ?? 李东楼著名科技自媒体,科技圈知名意见领袖,甘肃卫视《新财富夜谈》客座嘉宾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/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约­评论员,多家科技杂志特约撰稿­人,国内三十家互联网媒体­专栏作家
李东楼著名科技自媒体,科技圈知名意见领袖,甘肃卫视《新财富夜谈》客座嘉宾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/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约­评论员,多家科技杂志特约撰稿­人,国内三十家互联网媒体­专栏作家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