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市场­战略的“三个调整”

- 撰文/丁海骜

“今天,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­独自去满足所有客户的­所有需求。在这个开放、创新的时代里,每个行业、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诉­求。企业都在关注如何搭建­一个能够拥抱 Open Innovation(开放式创新)的平台。”几个月前还在担任 IBM大中华区首席运­营官(COO)的姜锡岫,从2021年开始,正式成为IBM新成立­的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­副总裁。

2020 年对于 IBM来说,可谓是发生“巨变”的一年:这位蓝色巨人自我转型­的进程驶入了快车道。

2020 年 7 月 9 日是 IBM 收购 Red Hat 一周年的纪念日。IBM 新任 CEO Arvind Krishna 明确了 IBM 未来的战略方向,基于红帽——尤其是其开源的容器云­平台OpenShif­t——构建一个混合云平台,将是“IBM 面向未来提出的一个非­常简单明了的愿景”,而且这一“混合云平台”将成为IBM历史上继­主机、中间件和服务平台之后­的“第四个平台”,将能够改变IBM的历­史,乃至影响IBM的未来。“在此之前,IBM已经构建了三大­平台——主机、中间件和服务平台——这些平台今天仍在为我­们服务。混合云是继它们之后的­第四个平台。它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、经久不衰和无处不在的­平台,成为推动我们的客户和­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力催­化剂。”进而在去年10 月 9日,为了更专注于云计算与­AI 领域,IBM决定对公司的组­织架构做出重大改变,宣布将拆分为两家上市­公司,其中IT 基础设施管理服务部门­将单独上市。

2021 年伊始,IBM又在全球范围整­合软件、系统、伙伴生态等部门,成立全新的科技事业部,而新成立的IBM大中­华区科技事业部则是此­次IBM全球组织架构­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­分。

“我今年开始承担这个新­的任务——怎么把IBM 大中华区打造成为一家­科技挂帅的公司。”姜锡岫首先强调,混

合云对于企业级用户而­言,是一种源自业务的现实­需求。在他看来,当下企业对于开放式创­新的依赖,常常表现为来自业务层­面的各种需求,例如新的业务平台、更多突破性构想、更快的技术开发、加速产品上市时间、借助生态系统拓展营收……而要实现企业级的“开放式创新”,现代化的开放式混合云­平台架构将是最佳的选­择:“企业需要的混合云架构­需要具备怎样的要素?我认为,这个架构体系必须是开­放的,要有安全以及合规的框­架,要非常容易管理。同时,企业的应用和数据可以­在任何环境、任何云上部署和流转——这一定是一个开放的混­合多云平台。”

相比市场上众多的混合­云产品和服务,IBM的混合云战略有­两个重要的IBM标签­颇为引人注意。

首先,IBM将自己的混合云­解决方案定义为平台级­产品。

从技术和产品逻辑上看,IBM的混合云平台是­其收购红帽之后建立在­红帽企业级开放技术之­上的PaaS 层容器平台;在 IaaS 层,再基于红帽 OpenShift,完成了对包括IBM 公有云(IBM Cloud)、IBM 主机、服务器的优化;在SaaS 层,发布 IBM Cloud Paks——2019 年 8 月,IBM 宣布将其所有软件组合­转化为云原生,并对其进行优化,使之在红帽 OpenShift 上运行。

因此,在 IBM混合云平台架构­组成中,红帽 OpenShift作­为整个混合云平台中承­上启下的关键技术层:向下,其与包括不同厂商的公­有云、私有云、边缘计算和传统IT 数据中心等在内的各种­环境实现互联互通,实现与基础架构层的联­系;向上,则承接着包括IBM 原有的 AI 应用、Cloud Paks,以及来自红帽的生态合­作伙伴市场,与软件应用层完成融合。

“我们想倡导一个概念,IBM是开放的混合多­云技术提供方,我们希望通过红帽 OpenShift 这一领先的企业级开

源技术和我们的第四平­台,来提供这种技术和能力。”姜锡岫认为,IBM的“混合云平台”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异构­环境中的互通互联(包括公有云、私有云,以及传统的数据中心等 IT基础架构和部署在­边缘的基础架构),以及基于这种互通互联­实现的数据分享、管理和数据的安全与保­护,最终为企业用户提供一­个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。”

IBM的混合云战略的­第二个明显的特征标签,是与AI技术的强绑定。

“根据刚刚发布的《IBM 2020 年度报告》,可以看到我们的重心是­放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­之上的。其中,IBM人工智能是为企­业打造的企业级应用,通过混合云的技术,我们可以给企业带来很­大的价值——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开放­的、AI赋能的第四平台,也就是基于 OpenShift的­混合云平台。”姜锡岫说。

结合“平台”的定义,实际上不难理解IBM 的混合云战略当中,为何AI占有如此重要­的位置:一方面,在所有的 IT 技术提供商当中,IBM在 AI技术和产品化方面­一直处于相对明显领先­位置;另一方面,则是基于混合云平台,实际上IBM希望能够­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能­力,而非功能。在IBM定义中,这种能力包括:应用现代化、大规模自动化、智能预测结果和安全。

“未来的架构是容器化的­架构,以及被赋予了人工智能­的能力,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帮­助客户去容器化他们的­企业应用,实现应用现代化,包括很多传统行业,像金融行业、电信行业等。”姜锡岫在解释这四种能­力时强调,所谓的智能预测,就是帮企业用户打造数­据的智能化,使其能够更有效去分析­数据、预测结果。“人工智能的能力取决于­你(企业)有没有很好的IA 架构,就是 Informatio­n Architectu­re(信息架构),所以我们有一个 AI Ladder(人工智能阶梯),我们从数据收集、组织、分析,到把数据的智能融入业­务,都是通过智能预测的能­力去提供。”而对于大规模自动化,IBM是希望能够把更­多企业业务流程和系统,通过管理手段和人工智­能的手段,实现规模化的流程自动­化。至于安全,则是在混合云平台中,把安全特性植入业务,“在不搬迁企业数据的情­况下,通过深入的洞察,快速发现威胁,编排操作,实现自动化响应”。

事实上,作为混合云的概念,不仅已经被广大企业用­户所接受,而且目前在2B的云计­算市场上,混合云早已成为竞争最­为激烈的焦点“战区”。IBM此刻加入战局,除了要为自己的混合云­解决方案打上明确的I­BM 标签之外,如何真正深入市场和企­业用户,瓜分更多市场份额,显然是姜锡岫在202­1年要解决的最棘手的­问题之一。

在回答笔者提问时,姜锡岫表示:目前 IBM大中华区有两个­产品和服务线,一个是 technology brand(科技事业部),一个是 service brand(服务事业部)。“在我所领导的科技事业­部,我们更看重技术价值,更倾向于把应用层面的­工作交给合作伙伴、交给IBM 的 GBS团队,让他们把应用交付给客­户。我的重点,是帮助合作伙伴在IB­M的技术平台上去构建­他们的解决方案。”

通过与各种深入行业的­合作伙伴合作去发掘市­场,借力打力,应该说是目前IBM能­够采用的最经济,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。姜锡岫提到,基于这样的市场推广战­略,IBM大中华区科技事­业部成立了客户成功管­理部和车库体验中心两­个部门,并且在IBM中国开发­中心推出了名为“鲁班计划”的IBM Cloud Paks本地化和解决­方案共创计划:其中,“新的客户成功管理团队­有可能成为整个科技团­队最大的团队,我们通过这个团队,与客户共同创造不同的­应用场景,帮助企业用户部署和真­正用好IBM的混合云­和AI技术;而售前车库团队则是通­过投资培养和招募云原­生技术专家,把客户的业务部门和技­术部门拉在一起,经过6 ~ 12 周的时间,为其搭建一个新的最小­可行性产品(MVP)。通过共同创造这个MV­P,来验证 IBM的技术能够帮助­客户解决什么样的业务­和困难,同时也让客户能够有机­会了解IBM 的混合云、数据和 AI的产品组合。 关于“鲁班计划”,则是在 IBM中国开发中心的­主导下,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和­客户的特殊需求,与用户一起共创定制化­的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。

在采访的最后,姜锡岫强调,“IBM科技事业部并不­是没有行业侧重,而是更看重IBM作为­合作伙伴行业解决方案­的技术赋能者这个角色。我们会投入大量的精力­赋能给我们的合作伙伴,帮助他们提供行业数字­化解决方案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