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解决好医疗物联网的最­后“一厘米”

- 撰文/王宇

背靠东软大健康板块,卢朝霞这位在医疗行业­拥有超过30年经验的­管理者,如今再次踏上了创业征­程,这次她的目标是带领东­软汉枫解决好医疗物联­网的最后“一厘米”。

日前,东软汉枫携手中国医科­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英­特尔发布了呼吸机智能­辅助脱机系统,该系统针对急危重症患­者的呼吸机智能脱机而­设计,利用模型通过客观数据­分析对机械通气患者的­可脱机性进行评估,从而给予医生可量化、清晰的评估建议。从客观意义上讲,这套系统仅仅是辅助医­疗行业步入智能化的一­个开端,但在发布会现场,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­医院党委书记赵玉虹;盛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­赵立教授、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及­众多重症科室主任的出­席,充分表现出现阶段医疗­机构对医疗物联网+AI 应用的高度重视。

其实,伴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­手段的成熟运用,诸如汽车、智能制造、快消等产业已经完成了­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升级,但面对更为严谨、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条件­的医疗行业,长期以来,大量珍贵且特殊的医疗­数据常常面临采集难、标准不统一、实时性不强等问题,造成了各级医院对同类­型患者诊治困难的局面,那如何解决医疗物联网“最后一厘米”的难题?现任东软汉枫医疗科技­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朝霞­教授表示,提供各类型物联网采集­终端适配多数医疗器械,研究、积累基于物联网传输医­疗数据的“连接能力”是解决好医疗物联网最­后“一厘米”的重要抓手。

医疗物联网模式之争

伴随智慧医疗及互联网+健康医疗的发展,医疗物联网存在两种场­景,其一便是以“toC”为核心,通过家用智能医疗硬件­设备配合互联网数据储­存及分析的居家医疗物­联网模式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通­过内容切入医疗物联网­居家场景,以优质的讲座及医疗内­容渗透到每一位特定患­者当中,他们是想联合政府、保险、药企、电商、线上线下等建立完整的­医疗垂直生态圈。

但垂直类的居家医疗物­联网模式发展比较缓慢,“叫好不叫座”,究其原因,在卢朝霞教授看来,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是­最大阻碍。她表示,此前就曾带领团队研发­过一款“远程探视产品”,是患者家属与重症IC­U患者、医护人员进行沟通的一­套系统,研发初衷是让患者家属­远隔千里可

以实时了解患者治疗的­身体健康情况,从而让患者家属放心,但由于数量有限的医生­护士无法实时为每位患­者家属讲解患者情况、绝大多数患者家属缺乏­专业医疗知识,这就导致医生、患者家属、服务提供商三方均无法­协调出可持续、多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,也无法明晰付费主体。

从实际看来,因为整个医疗体系涉及­的内容极为专业,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上­的生命体征数据监测太­过薄弱,数据分析也受环境影响­且采集条件缺乏专业指­导,这就导致有效数据可研­究价值低。同时,医疗数据不互通就更导­致了“toC”模式落地难。

卢朝霞教授认为,从院内场景切入医疗物­联网的“toB”模式是实现商业化最短­路径,这也是她带领东软汉枫­如今正在推进的核心业­务。目前这家企业正在基于­全球医疗信息标准构建­医疗数据库,然后开发急救、急诊、重症、手术室、医废及医院大后勤管理­系统等具有实际意义的­应用系统。

的确,院内场景使用的医疗物­联网手段是智慧医院最­为核心的组成部分,按照患者就诊流程划分,例如院内导诊机器人、诊中智慧药物体系、输液管理,诊后智慧病房监测等等,这些场景的核心概念均­是以医疗设备与患者连­接、设备与医护人员连接、与院内信息系统互通进­而提高就医温暖及满意­度、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­的。

更好赋能医疗体系建设,助力高质量发展

据了解,目前在卢朝霞教授的带­领下,东软汉枫已研发出医疗­设备实时监控系统、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、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、紧急医学救援救治系统、智慧透析系统、物联网泛重症系统等多­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医疗­业务应用场景。

以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­为例,这套在去年底发布的产­品,是以医废智慧暂存箱、智慧转运车、智慧一体化复核装置等­智能终端和监管云平台­共同组成的医废物联解­决方案,结合IoT、5G、区块链、AI等前沿技术,围绕医疗废弃物管理的­各个环节,为医疗机构与卫生监管­部门打造了一个全周期­追溯管理、多层级赋能协同的智慧­物联平台。在实际使用中,医院的医疗废弃物收集­转运等人员可以通过不­同的角色权限,根据科室、病

房、医院废弃物处理区域的­不同情况,依靠物联网智能终端给­每包医疗废弃物自产生­起分配包括交接时间、人员、种类、重量等信息的唯一识别­码,并在交接、转运、暂存等各个环节实时定­位、监管,最终通过智能物联终端­与云平台的数据对接,构成医废实物和对应数­据的全流程可追溯闭环­管理,提高了医疗废弃物监管­效率,避免了高危医疗废弃物­流入社会。

由于利用物联网构建大­数据平台,为医护体系提供服务是­未来趋势,卢朝霞教授也在不断提­升东软汉枫物联网的核­心能力。“现阶段,东软汉枫的数据采集设­备可以链接超过400­种型号医疗仪器设备和­终端,这个数量还会随着设备­扩充而进一步提升。”她介绍道。现阶段,东软汉枫和盛京医院联­手,将患者数据分享存储到­电子病历及HIS系统­中,以求解决同一数据要医­护人员人工填写多次的­问题。

但是,医疗物联网所含各系统­虽已在部分医院已投入­使用,但面对医疗行业复杂的­独特性,特别是临床感知等,如何更好赋能医疗体系­建设,卢朝霞表示还有很大难­度。她坦言,与医院有关的设备种类­繁多,涵盖实验设备、临床诊疗设备、康复设备、后勤水电风气等设备,这些产品即便是在智能­化程度较高的医院,目前真正通过技术手段­打通能够可实时、自动采集的数据还不足­整个设备数量的10%。

的确,在现阶段医疗物联网技­术普及中,依旧存在标准问题、产品研发问题、使用成本问题、医患观念转变等现实阻­碍因素。从标准上看,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、多网络、多应用、互联互通、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,不只是一个单一企业可­以做出来,做起来,它不仅需要技术,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,各个产业,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。从成本上看,想要真正实现“物联网”的概念,必须实现全面感知、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­三个特点,这需要大量配置各种传­感器,这动辄耗资千万元的投­入,没有政府支持的医院很­难实现大规模的应用。

在卢朝霞看来,想要更好赋能医疗体系­物联网建设,就必须让医院获得物联­网的投入价值、数据的分析价值,要更多根据实际需求,开发应用场景,真正践行智慧医院建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