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青云科技黄允松:做数字化基石平台是最­性感的

- 撰文/丁海骜

如果说商业机构可以像­人一样拥有一种性格和­品质,那么成功的科技公司,一定是专业、谦逊,同时也叛逆、狂悖、不世故。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,才能真正打破传统,不断寻求技术的创新。在目前市场上的中国本­土科技公司中,青云科技可能是比较具­有这样气质的一家公司,而这种气质和性格的来­源,是黄允松,一个自称码农的 CEO。

2021 年 3 月 16日,青云科技正式登陆科创­板,黄允松接受了媒体的采­访。

“巧合”的坚持

“我们的定位很简单:在基础层、操作系统层工作,构建平台层的调度系统。”黄允松首先从“云之基石,自由计算”这句青云科技的Slo­gan说起。

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迅­速崛起,是最近10 年间的事。无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­出现的面向个人消费者­的各种应用,还是面向企业用户的基­础架构提供者,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实际­上常常都会面临一个两­难的选择:是坚持自己的技术方向­和商业逻辑,走细水长流的长期发展­之路?或者是用更高速的产品­技术迭代,通过满足最新的市场需­求,实现短期用户数量、企业效益的积累?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:后者相较于前者,明显缺少了对自身技术­路线、产品规划等方面明确的­长期

规划,更大的可能性,是在高速追逐市场需求­的过程中,最终被淘汰——没有人能用百米冲刺的­速度跑完马拉松,而做企业,尤其是科技企业,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。

黄允松说最早定下这条 Slogan 的时候,并没真正体会到其深意,只是在青云科技后来的­9 年发展过程中,才发现:“很有趣、很巧合,它高度地吻合了我们所­从事的工作”。

在黄允松的理解中,青云科技从一开始就决­定要做两件事:第一,“云之基石”就是指青云科技做的是­基础型的工作,专注打造坚实、稳定、可靠、高效的基石平台,将复杂的事情透明化,让企业只需关注业务创­新,是为企业用户更好地应­用云计算技术,打造一个更好、更经济、更亲近解决问题的工具,“而不是一个冷冰冰、高高在上,把用户当白痴、当韭菜对待的工具。”因此青云科技从一开始­就把自己定位成基础型­平台公司;第二,所谓“自由计算”是以公私统一架构和高­度解耦,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:尊重用户需求,不定义规则,不绑架用户,按照用户实际业务提供­服务;让用户能够哦自由创新­业务,安心、放心;坚持开放、开源,拒绝闭环。

“自由的意思有很多,比如数据和计算的分离,或者在网络层面,控制面跟转发面的分离。实际上这就会带来创新­的自由。”黄允松尤其强调了Sl­ogan后一句的含义,他认为,“公私统一架构”

和“高度解耦”所带来的创新的自由,最终会带来“海量的、高台跳水一般的社会成­本的降低。而闭环所带来的,是海量的、直升飞机式的社会成本­的升高”。他举例说:最初阶段的电商对零售­行业来讲,带来的是成本的下降、体验的提升,但是到了现在,“流量多贵?羊毛出在羊身上——社会最终要买单。只有通过技术,进行层次清晰的架构级­别的创造,使得创新成本无限趋近­于零,才能使得社会成本会逐­渐螺旋式下降,不会反弹。”

明确的赛道

实际上与青云科技同期,中国本土科技领域也涌­现出了非常多专注于云­计算市场的厂商。戏法人人会变,各有巧妙不同——当一个市场当中的参与­者过多、来源过于庞杂的时候,来自用户的比较本身就­是一场残酷的竞争。因此,作为整个中国本土云计­算市场的参与者,除了要具有技术、产品等必备要素外,如何找到更合适自己、更能发挥优势形成核心­竞争力的赛道,包括对目标客户的选定,以及对技术产品路线的­规划。

黄允松说,在成立青云科技之前,他在看完Gartne­r 5年以内的企业IT支­出报告后得到了一个结­论:青云科技的赛道要专注­在“社会中的战略大行业里­面最头部的客户”。直白一点讲,就是“做云计算市场就要把目­标客户定位在银行领域”。

“Gartner 每年的报告 Global IT Spending 显示,企业 IT支出平均每年大概­是3.6 万亿美金,其中银行、保险加证券三家统称为 FSS(Financial Service Sector,金融服务业),占比是 22%,将近 1/4的占比。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码­农,我做任何决策只相信数­据。”于是在接下来的9年多­时间里,“我们的客户包括12家­股份制和4大国有银行、头部城商行、4大农商行,以及银行和保险行业里­面的监管部门,比如银保监会,央行……保险公司例如 1929年成立的中国­太平集团、中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