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“负重前行”的美团们

- 撰文/王永

频繁地吐槽华为、小米等国内企业,让王兴带上了“酸溜溜”的标签。“华为有先进5G网络、麒麟芯片、鸿蒙系统以及自动驾驶­和云服务等,是一家以科研为主的制­造业,而美团只是提供互联网­服务的的电子商务平台,凭什么嘲讽华为?”这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­的真实写照。

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­开流量洪流的加持,这是事实。不过,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­成熟和进步,尤其是在流量红利消失­减退的趋势下,那些互联网企业都在不­断地自身挖掘新的价值­和商业模式,以求适应瞬息万变的市­场需求。

红利消失,但基本盘“稳定增长”

2021 年 5 月 28日,美团发布 2021年一季度财报,数据显示:美团 2021年一季度营收­为370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120.9%。其中美团的核心传统业­务:餐饮外卖收入 205.75 亿元,同比增长116.8%,经营溢利 11.16 亿元,而这项数据 2020 年同期是亏损 7088 万元;到店、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6­5.84 亿元,同比增长112.7%,经营溢利 27.48 亿元,同比增长304%。

在此之前,5月 20日,腾讯也发布了新一季度­的财报数据:一季度营收1353亿­元,超出市场预期的 1343.91 亿元,同比增长25%;一季度净利润 478亿元,远超市场预期的 354.53 亿元,同比大增65%。

其中,传统业务游戏依然是腾­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,436亿元的规模几乎­占了营收的1/3。社交网络 (虚拟道具销售等构成的­收入) 达到 288 亿元,占比21%。

另外一边,阿里财报新一季度财报­显示:阿里巴巴集团第四财季­营收为1873.95 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64% ;2021 财年全年营收 7172.89 亿元,去年同期 5097.11 亿元;2021 财年全年净利润 1503.08 亿元,去年同期 1492.63亿元。

其中,传统业务核心商业、占在2021年第四财­季占到了86%的比重。GMV

(订单金额)为 8.12 万亿元,AAC(年活)超过了 10亿,其中中国零售市场年度­活跃消费者为8.11 亿,较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 12个月增加了850­0万,单季度增加了3200­万,季度环比增加创连续9­个月以来的新高。

从数据上来看,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大佬­传统业务的“创收能力”依旧强悍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纵然“基本盘”的传统业务是互联网企­业有一份“漂亮”财报数字的根本,但是流量红利的消失正­在让互联网企业失去创­新和前进的源动力。

无论是从业务模式还是­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,调整业务架构,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仍­是重中之重。

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,都在“烧钱”

当业务模式停滞不前,企业创新也面临低谷,办法只有一个: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,简而言之——烧钱!

在美团新一季度的财报­中,我们看到传统业务稳定­增长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其在业务创­新的“阵痛”——亏损。财报显示,一季度美团净亏损48.46亿元,较上年同期扩大了20­6%。可以说“增收,却不增利”。

而美团“增收不增利“的关键原因在于“业务扩张”。美团新业务的亏损压力­主要来自于零售

业务,而这其中社区团购业务­的亏损,又占据了零售业务的绝­大部分。据了解,美团新业务经营净亏损­高达 80.44 亿元,同比暴增 489.9%。

在过去一季度中,美团多次强调了零售业­务的战略重要性,将零售尤其是社区团购­业务作为最大的投资领­域,继续加强其在仓配网络、团长规模、丰富产品选择和提高质­量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­度,从而使其亏损有所扩大。

事实上,不只是美团,腾讯、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们都­在互联网漫长的道路中,忍受“业务创新期”的阵痛,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。

2021 年 3月,阿里成立MMC事业群,全面发力社区团购业务。内部除盒马集市外,还成立了“零小哇优选”。近日,阿里还在微信端上线了­一款名为“云蛙采采”的小程序,试图通过微信端的社交­资源去推动业务的发展。

未来 12个月内,阿里计划实现“社区商业平台”业务广泛覆盖。

有意思的是,阿里新一季度财报数据­显示,其核心商业部分的利润(经调整EBITA)同比增长仅9%,利润率(经调整EBITA)则从去年同期的 30%下滑至本季度的19%。个中缘由,正是新零售(包括盒马、天猫超市、社区商业平台及淘鲜达)、本地生活服务、淘宝特价版、菜鸟等业务进行长期投­入的影响。

无独有偶,在腾讯发布的新一季度­财报数据中,我们看到其2019 年资本开支 323.69 亿, 2020 年 339.6 亿,今年一季度,其资本开支项也进一步­增加,达到 77.34 亿元,同比增长20%。

据了解,腾讯资本支出主要投入­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基础技术和设­施上等方面。

对此腾讯表示,“科技进步将为消费互联­网及产业互联网活动带­来大量机会,要主动加大投入,把 2021年的部分利润­增量投资于新的机会,相信此举长远而言可带­来丰厚回报。”

对于美团和阿里这种“生活服务”强属性的互联网公司来­说,其业务创新的核心始终­离不开用户消费,所以社区团购的低成本­获客和极致的用户粘性­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­的选择。

腾讯与他们不同,作为一个强社交的互联­网企业,拥有大量的用户本就是­腾讯最大的优势,而腾讯现在需要的做的­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和加­持,促使服务的创新,从而带动用户流量走向­变现。

至于“烧钱”,只不过是资本的“任务”罢了。

商业逻辑稳中求新

阿里的平台属性需要不­断吞噬流量,来为自己的电商平台服­务,因此会花大价钱去购买­产生流量的东西,是以面到点的过程,所以我们看到了像优酷、UC、高德、饿了么等被阿里收购。

显然,阿里更希望通过生态建­设的方式,稳固自己业务增长的同­时,开创更多的商业可能性。

而腾讯正好相反,作为社交起家的互联网­企业,腾讯拥有着无可比拟的­用户流量,他需要做的只是将这些­数据变现。

从 2018 年 9 月 30日,腾讯经历了数次的业务­架构调整,而每一次调整的核心始­终是生态整合,加强流量变现的“老难题”。无论是微信小程序,还是在C To B业务上的转型,亦或者是金融科技,都是腾讯其商业逻辑稳­中求新的一次试探。

在去年,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­入 5000 亿元,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­局,打造腾讯To B生态。

此外,腾讯还将在天津建设全­国最大IDC 数据机房,这一项目总投资100 亿元,容纳30 万台服务器,达产后年产值38 亿元。

除了自身投入产业互联­网之外,腾讯在to B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打­法,就是对to B企业进行投资,构建生态互助,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9 年、2020 年,腾讯在ToB投资市场­总计出手62次,包括数美科技、燧原科技、太美医疗科技、博思软件等,位列各大互联网前列,同时也是产业互联网公­司最青睐的投资方。这里有一个关键词——生态。生态建设能够在短时间­内,以极低的成本丰富企业­的战略价值,无论是技术、渠道还是合作伙伴,而这些往往不能通过“垄断”的极端市场行为所获得­的。所以,互联网大佬们在“蒙眼狂奔”的快车道上,已经寻找到一条可持续­且健康的发展模式。

对于美团而言,其传统外卖业务能否健­康持续的发展,有一个核心的关键——佣金费率。

财报数据显示,2020年,美团外卖的总收入是 663亿元,其中佣金收入是586­亿元,支付给骑手的费用是4­87亿元,骑手成本占到佣金收入

的83%。也就是说,佣金中超8成变成了骑­手的薪水。

2021年一季度,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­相较 2020年四季度而言,缩水4.47%,但与此同时,外卖业务的利润却环比­提升26.47%。数据发布后,美团“加快变现”“提高佣金”的评论不绝于耳。

5月初,美团外卖调整配送规则,将平台服务费(佣金)细分为技术服务费和履­约服务费两部分。技术服务费就是实际上­的“佣金”,履约服务费只有在商家­选择美团配送时才会发­生,包括骑手工资、补贴费用、人员培训、技术支持等。

除此之外,美团外卖将原来的履约­服务费细化为距离、价格、时段三个部分,并且根据距离的远近和­价格的高低收费,类似于出租车打表,将抽佣变为阶梯式收费。费率调整后,商户配送3公里内的外­卖需支付的给外卖平台­的佣金更少,那些深夜凌晨、低客单价、远距离的订单,平台服务费可能会增加。

在美团“清晰化”修改之后,不同客单价以及距离之­下对应的最终佣金率都­呈现出了上涨的态势,对于低客单价、远距离的商家,佣金增长最高甚至达到­50%。

与腾讯和阿里的重“生态”战略不同的是,美团更重视从自身商业­模式上的调整。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一个­重要的信号——他们愿意为了用户而改­变。

写在最后

在此之前,继马云、刘强东之后,互联网又迎来来一波“退休热潮”——2020年,41岁的拼多多 CEO黄铮低调退休。紧接着,2021年 5月 20 日,创业9年、身价高达 3500 亿元的字节跳动 CEO张一鸣也决定卸­任,放下公司日常管理工作,未来以创始人的身份聚­焦远景战略、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­长期重要事项。

在张一鸣、黄铮这一波80后创业­同龄人中,只剩下王兴孤身一人。摊子铺得越大,也就意味着摆在美团面­前的考验越多。

不过,“负重前行”对于久经沙场的“老炮们”来说根本不值一提,如何带领企业走向正轨,或许比“退居幕后”更具成就感和挑战性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