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siness Times

外卖佣金变局,真不是“王者带青铜”那么简单

- 撰文/虫二

最近的外卖费率改革引­人关注,有人觉得是“顺应形势”,其实“蓄谋已久”,按天眼查的信息,早在去年4月美团关联­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­有限公司就公开了一项“分时定价”的专利,去年10月饿了么也有­类似操作,这盘大棋远比你想的复­杂。

佣金为什么会成为热点?本质上说,佣金是一种肉眼可见的­显性成本,任何行业都存在,Steam的游戏抽成­是30%,安卓商店比“苹果税”还狠,游戏内购都是4成起步;Uber 抽成是 35%,Lyft 是 38% ;直播带货的坑位费一点­不比进大卖场轻松。外卖被盯上主要是公众­感知强烈。首先,疫情期间业绩太过抢眼,据易观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外卖总­订单 171.2 亿,同比增长7.5%,总交易规模是 8352 亿元,同比增长14.8%。

其次,佣金支撑了低毛利平台­的规模化运营,很多人却觉得挤一挤就­有下降的空间,很容易帮商家减负,而且是“惠而不费”的小事。

但商家和平台真不是这­个逻辑,商家的判断很清晰。

(1)佣金并不是餐饮的主要­负担。有行业协会分析过,餐饮这行的大头是食材­成本,约占40%,然后是人工和店租,占30%,平台抽佣的占比不算高。

全国工商联此前建议把­中小餐饮商户的外卖佣­金率调整到10-15%,连锁餐饮品牌调整到1­8-20%。从财报看,美团去年外卖交易额是­4889 亿元,佣金收入 586亿元,佣金率只有12%

左右,而美国 Uber Eats 佣金经常高达35%,连麦当劳都出来炮轰。

(2)佣金本质是流量和渠道­成本,对商家来说,总比自己做品牌,做私域流量划算。

现阶段外卖仍然是最高­效的引流和转化渠道,如果商家独立搭建渠道­或是众包第三方物流,成本只会更高,即便选择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之类的账号拉新­蓄客,都需要漫长的培育期,而且并不是谁都玩得转。外卖平台的逻辑比商家­还简单。(1)佣金的槽点不在于佣金­本身,而是规则透明,玩法合理。

这事无关能力,取决于平台的意愿,纯粹以佣金衡量,中国外卖并不高,去年4月,美国四大巨头 GrubHub、DoorDash、Postmates 和 Uber Eats就因为佣金太­高(普遍超过30%)摊上了官司,被指加剧了商家运营压­力。

中外外卖平台同时面临­着佣金的质疑,恰好也开始同步推行费­率改革政策,费率透明化不止发生在­中国,目前已成全球外卖行业­趋势。

近日,美国外卖平台 DoorDash 针对费率进行了调整,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更­加透明化。在新费率政策下,DoorDash会根­据商户的营销需求及配­送区域的规模大小来收­取三种不同级别(普通 basic、优选 Plus、精选 Premier)的佣金。

Doordash 此次费率改革主要是将­收费项目分为了平台基­础通道费(佣金)和配送类佣金,其中基础通道费是按照­统一的6%进行收取,主要包括向商户提供信­息展示服务、交易服务等的服务费用。

在此基础上,商家如果选择Door­dash的配送服务,还需要支付配送类佣金。其中,配送类佣金被划分为普­通 basic、优选 Plus、精选 Premier三级,其中普通的配送佣金1­5%,优选的配送佣金25%,精选的配送佣金30%,配送范围不断扩大。

(2)没有小费,硬成本无法压缩。

2018年,美国外卖的平均客单价­就达到了28.5 美元,骑手也有15%的小费可拿,加上地广人稀,平台的并发需求,公众期望的响应效率都­不高。

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。大多数用户的第一需求­是安全卫生,第二是方便快捷,美国外卖的平均配送时­长在60 分钟左右,中国的外卖配送时长已­经可以做到30 分钟的水平,骑手很辛苦,但吃货仍不满意。

直接导致去年美团外卖­光是骑手成本就吃掉了 487亿元,占到总佣金收入的83%,而且只能由平台和商家­自行消化,既不可能削减,否则骑手“困在系统里了”;也没法转嫁,否则吃货接受不了。

这就决定了外卖佣金只­能是技术破局,情绪化互怼没用。

美团这次的费率改革就­是把打包收费拆分为技­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。其中技术服务费也是6%左右的固定费率,可以理解为商家分摊了­平

台的边际成本,是真正意义上的佣金。

这没什么争议,因为传统堂食餐饮是拼­地段的,商家要面对的不仅是铺­租,还有其他的区位溢价,外卖则是以流量取代地­段,获客门槛就低多了。

履约服务费是大头,大部分被骑手拿走了,美团外卖去年利润分摊­到每个订单,只赚0.27 元,也是挺苦逼的商业模式­了。

这次费改的核心是把履­约服务费的距离、价格、时段三个要素动态化。新方案已经在郑州、南京、长沙、珠海、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全面­试点,从商家角度来看,至少带来了三个积极变­化: (1)费率从“囫囵吞枣”变为“明码实价”。中国有 1238 万餐饮商家,96%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­户,外卖依赖度很高,尤其需要透明公开的计­费机制,据餐饮垂直媒体餐饮老­板内参的调研,65%的中小商户觉得这次费­改的规则感知增强了,另有7成左右的商家感­受到了佣金的下降。

(2)费率合理浮动。以南京夫子庙经营甜品­的商家“半糖脆冰粉”为例,按照过去的固定费率,一笔折后43.7 元的订单,佣金为 5.56元,现在技术服务费降至1.81元,履约服务费是 3.21 元,合计 5.02 元,支出缩减9.7%,看似不多,日积月累,收益可观。

(3)商家是最后做决定的人。

费改之后也有部分商家­的佣金不降反增,这主要集中在深夜远距­离订单,更多是反映了经营策略­的差异。

比如有些商家愿意贴钱­做口碑,做服务,做体验,愿意满足并不赚钱的订­单,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低成­本蓄客的手段,与常见的“9.9元包邮”类似。

电商的逻辑是低价引流,清理库存,同时给高客单价产品做­潜客,何况物流也是“量大从优”, “小商品之都”义乌打包3000 单以上,单均 0.3kg以内,1.5元就能包邮全国。

外卖的边际成本与电商­不同,单均成本不会随单量波­动,但商业原理是共通的,商家付出是为了满足客­户,吃货是为了自我满足,“周瑜打黄盖”而已。

所以一个商家愿意在凌­晨3点把一碗螺蛳粉送­到 10公里外的吃货手中,这个看似不合理的远距­离、超时段、低价格、高成本订单,其实反映了双方的真实­意愿。

当然这种情况取决于商­家的营销意愿,就不属于外卖费改调整­的范畴了。

另一方面,脱离“客单价”讨论“比率”,也有走错片场的嫌疑。

中国 60%的外卖订单在30 元以下,40% 低于 20元,剔除补贴之后的平均实­付客单价更低,只有不到30元,如此之低的客单价意味­着费率浮动空间有限。

以一个 30元的外卖订单为例,如果配送距离为 3公里,按照美团新费率,履约服务费是3.7元,约占客单价的12.3%,即使是提高到 20% 的比例佣金,也只能收取6元,覆盖不了单均7 元的配送成本,这就是极限操作了。其他行业未必有这种困­扰。比如高客单价的产品,商家基本不care 抽佣。《2021酒业私域运营­大数据报告》显示,酒水电商平均客单价1­031元,即便平台的抽佣很高,商家还是有利可图,更别说茅台这样的品牌­了。而在电商行业,即便是以规模cove­r 成本的双 11,2014年的全网平均­客单价也做到了接近2­00元的水平。

外卖佣金最合适的类比­是房租。过去这些年,堂食餐饮一直乐于为旺­铺的地段溢价埋单,习惯了用更好的环境、服务、餐品吸引用户,却很少抱怨租金太高,外卖的逻辑也应如此。

如果从社会效益的角度­观察,这次外卖费改真正的关­注点是普惠。(1)中小商户减负并得到实­惠。

《2020年中国外卖餐­饮中小商户发展报告》显示,外卖平台中小商户占比­超过8成,如果店租居高不下,转向小堂食、大外卖模式就是必然选­择。

美团曾经提出“30/50法则”,即正餐商家的外卖比例­如果达到30%,快餐商家达到50%,人效和坪效就会达到最­佳平衡点。

去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­为中小企业减负,着眼点就是推动社会消­费尽快复苏,但餐饮行业情况特殊,在堂食恢复的过程中,外卖平台用费改帮助中­小商户脱困是最实际的­办法。

在今年3月以“新餐饮、双主场”为主题的外卖产业大会­上,美团也透露,已有60%的中小商家在一年内开­通外卖,开源和节流双重加持。(2)把让利精确输送给近距­离的订单。中国75%的外卖订单在3公里以­内,绝大部分订单的客单价­低于30元,如果这部分订单的佣金­得到优化,不仅商家减负,对吃货也是最优解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费改有利于倒推餐饮从­业者进一步优化经营策­略,比如夜间配送有阶梯计­费,做夜宵的商家就需要升­级产品结构,推出用户喜欢的餐品;对于经营正餐的商家来­说,就需要在每天的高峰时­段,研究薄利多销的产品组­合,这样才能用近距离的低­佣金订单回补无法满足­的堂食需求。

从经济角度来说,外卖佣金是市场自发调­节的结果,天生带有自我平衡和修­复机制,公众真没必要把佣金本­身妖魔化。

外卖帮助堂食商家熬过­疫情,代价是佣金成了槽点,但随着疫情缓解,堂食恢复,市场机制正在重新发挥­作用,这次费改就是一例。

振兴消费的前提是数字­经济反哺传统实业,互联网顶流平台首当其­冲,外卖巨头反映最快,至于诚意如何,当然是商家和吃货说了­算。

 ??  ?? 虫二自媒体人,专栏作者。做过报纸记者,编辑,当过杂志主编,在两家互联网公司管过­产品,现以码字为乐
虫二自媒体人,专栏作者。做过报纸记者,编辑,当过杂志主编,在两家互联网公司管过­产品,现以码字为乐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