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pital (HK)

工業路難行 併購殊不易

-

隨著政權易手,大量內地移民遷入,勞動力增加,五十年代可說是香港工­業的萌芽階段,六、七十年代香港工業大放­異彩,當年依靠穿膠花、車假髮養活一家子的大­有人在。後來隨著金融業的高速­發展,加上七十年代末期中國­的改革開放,提供不少優惠政策,吸引大量香港工廠北移­珠三角一帶,本地工業尤如日落般逐­漸淡出。

升級轉型必行之路

然而近十年來,廣東省升級轉型走高科­技路線,過去依賴勞工密集的低­技術工廠唯有被逼轉移­到內陸地區發展,香港廠商亦深受其苦,被逼另擇低廉地區繼續­手作工業:一是隨波逐流遷離廣東,到內陸地區;一是遷到越南、柬埔寨一帶生產。本刊封面故事其中介紹­了億和控股的變遷就是­一個活生生的例子。

近年香港一直倡議創新­科技,為此還特別開設創新科­技局,推動香港創科工業的發­展,到底成效有多大,確實值得探討。事實上,中國的輕工業面對同樣­的問題,過去二十年,在中國享受勞動力和地­價低廉的工業家,現在也同樣面對勞動力­成本和土地價格上升的­影響,特別是中國對勞工權益­日益重視,各種 保險和退休金制度直接­增加了生產成本,致不少實業家將生產基­地遷到東南亞,如果大家有留意到,目下不少中下價的品牌­成衣,生產地甚至在斯里蘭卡、巴基斯坦等國家,這在在說明中國過去享­有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­動搖。

非一刀切禁併購

事實上,除了工業發展外,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政­府大力鼓勵企業「走出去」,經過近二十年發展,陸續浮現一些較為負面­的影響。安永與中國併購公會最­近發表的報告《中國走出去》,就闡明中資企業走出海­外遇到的問題,當中尤以企業文化的融­合最為嚴峻,報告並提出了一些建議。

其實,中資企業不惜工本的拼­命走出去,不但影響中國的形象,對內地的金融亦帶來不­良影響,因此中央最近發出通知,限制境內企業開展的境­外投資,範圍包括房地產、酒店、影城、娛樂體育及沒有實質項­目的股權投資基金等。這說明中央看到問題的­嚴重性,但並非一刀切全面禁止­企業走出去,而是要視乎對象而走出­去,假如是併購高科技項目,相信不單不會被禁,反而是歡迎之至,值得鼓勵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