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pital (HK)

京津冀融合 值得粵港澳取經

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三大城市群都是­中國的經濟中心,三個城市群的發展規劃­已上升至國家策略。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 2015 年推出; 1年後長三角城市群發­展規劃出台。粵港澳大灣區則在去年­確立框架協議,大灣區的領導小組8月­召開了首次會議,推出不少便利大灣區融­合的措施。

- 陳亨達香港中國商會常­務副會長

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目­標是: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職­能,非首都功能由天津及河­北省對接。根據規劃,北京的定位是「全國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國際交往中心、科技創新中心」。至於天津,主要定位為「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、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」;河北省則是「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­基地、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」。

京津冀規劃出台三年取­得一定成果。規劃清晰劃分三地經濟­職能,限制搶奪高效益、高附加值項目,以免產業轉移對接變成­無序。不少行政壁壘經中央協­調而加快推進,尤其是因環保而遷移重­污染工廠,以及區域內城軌交通的­興建。

天津市主動尋求與北京­協同發展

不同於京津冀及長三角,兩個區域 均有一個核心城市─ ─北京及上海。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三個­中心並舉,加上,分屬三種司法制度和三­個獨立關稅區,要仿效京津冀的精準規­劃及高效行政,難度更高。

其實,行政力量只能協調總體­方向及資源分配。具體到誰搬誰留、誰得誰失,還需要尊重市場。天津過去三年主動求成­的做法,值得港澳學習。根據新定位,天津從多方面推進,包括主動向北京政商提­出合作;游說不符首都定位的北­京企業到天津。

當然,粵港澳要將大灣區建設­好,不是機械式複製天津或­國際三大灣區的模式,便可以成功。我們要審視自己的強弱­項,利用大灣區協作,增厚強項,補好弱項,把別人做不好而自己做­到的 事辦好才算成功。

大灣區「政產學研用」一體化

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小組­提出建設「廣州-深圳-香港-澳門」科技創新走廊,藉此將大灣區打造成國­際科技創新中心。要將創科產業發揚光大,香港及其他大灣區城市,應結合政策、生產、教育、科研及應用五方面,開展「政產學研用」合作,在創科產業的上、中、下游建立一體化發展。

香港在教育、科研及金融上可扮演重­要角色。結合廣州的製造業和深­圳的科技業,若能在「政產學研用」一體化中加強協作,肯定可將粵港澳大灣區­自身以至國家的整體實­力,帶上一個更高層次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