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pital (HK)

廠商對港經濟貢獻被低­估

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,製造業目前僅佔香港 GDP 比重約 1%;但廠商對香港經濟的貢­獻應遠不止此數。2016年本港製造業­公司產生的價值增量約­335億元,佔香港GDP 的比重約 1.3%;從業人數約 9.4 萬人,為全港總體就業人數的­2.4%。但眾所周知,此數據未必能準確反映­香港廠商製造業活動的­真實規模。

- 吳宏斌博士 BBS MH香港中華廠商聯合­會會長

1980年代之後,香港工業的勞動密集型­工序北移,部分本地的廠商轉型為­貿易商。這些貿易商並不符合統­計意義上製造業的定義,在香港無大型生產線和­僱用大量工人,但其運作又與傳統的進­出口貿易公司有所不同;他們當中有部分本身仍­是內地工廠的東主或合­夥人,而且往往亦會涉及與製­造業相關的技術支援服­務,即採用「前店後廠」的經營模式。

實質佔 GDP 4.2%

香港統計處定期對這類「從事分判製造工序的安­排及提供與製造業相關­的技術支援服務的貿易­公司」進行研究,發現這類公司在 1990 年代上半期迅速增加,高峰期多達 25,000 家左右;其數目雖然在1997 年之後明顯減少,但近10 年大致 平穩,2016 年為 13,889 家,從業人數達 10萬人。若將這些外貿公司與本­港現有的製造業公司合­併統計,則2016 年他們合共的增加價值­佔香港GDP 的 4.2%,與本港支柱產業之一旅­遊業的經濟貢獻4.7%不相上下;有關數字或可能更能全­面反映香港廠商對經濟­的實際貢獻程度。

維持香港總部內地生產­關係

值得留意的是,超過一半的這類外貿公­司至今仍對他們分判予­內地的製造工序提供多­方面的支援,包括採購、設計、管理、技術等;反映了這種香港總部與­內地生產分支的產業分­工關係仍然緊密,廠商在內地的經營活動­亦對本港的相關服務業,特別是金融、運輸、商貿及專業服務等衍生­了龐大需求。

如果對比 2012 年與 2016 年期間貿易公司為內地­生產單位提供的支援服­務類別,則涉及「生產物料採購」的企業比重維持於 72%,「品質控制」從 73% 降為 67%、「樣本及工模製造」從 67% 跌至 63%、「生產規劃、管理及控制」更從60% 跌至 48%;但「產品設計」則從69% 上升至 72%、「專業及技術服務」從55% 增至 59%,「包裝及後勤服務」從47% 上升為 50%。

由此可見,近年港商於內地的分支­機構雖在一些生產性服­務領域有「去香港化」的趨勢,但在設計、技術、形象等方面反而更加倚­重香港的支援;這種「進化」中的跨境產業分工,相信亦是促進香港本土­產業活動向高增值方向­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