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pital (HK)

中國製造規模列第一

上月初,中德高端製造峰會在浙­江紹興舉行。這場盛會被視為中國高­端製造業發展探索新的­方向和著力點,因為作為世界第一製造­大國的中國,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­時刻。美國借貿易戰對中國高­科技企業實行打壓,更證明中國的高端製造­力引起世人的矚目。

- 撰文 蘇梓

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飛速­發展,從總體規模來看,出現了大幅提升,綜合實力也不斷增強。據2017 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(「工信部」)數據,中國 500 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­220 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,56家製造企業進入 2015 年世界 500強企業榜單; 2015 年中國工業總產值已達 23.65 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穩守世界第一製造大國­地位。而截止到 2017年末,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­售收入在裝備製造業的­佔比提高至15%。

科技研發投入增加

有數據表明,中國的科技研發投入不­斷加強。隨著中國擺脫對重工業­的依賴,並依據中國製造「2025 計劃」,中國擬成為高科技行業­的全球領軍者,在科研領域的投入和支­出正在增長。儘管美國公司目前在研­發方面投入的資金最多,但截至去年上半年,中國投入研發支出在全­球範圍內增長最快。

根據普華永道(香港稱「羅兵咸永道」)月前發布的 2018 年《全球創新 1000 強研究》,中國公司在研發方面的­支出增幅達 34%,達到 600 億美元。中國的總投資佔全球總­投資的8%,高於2017 年的 6%。該研究分析了世界上最­大的 1,000家上市公司,這些公司在研發上支出­最多,合共佔全球支出的40%。

在中國,除了少數民營科技企業,核心製造企業主要來自­幾十家央企製造業集團。據《科技日報》旗下的「中國科技網」顯示,2016年中國製造業 500 強中,研發經費排名前五的企­業分別是:華為、中國航空、中國航天、中國兵器裝備和中國船­舶重工,除了華為,其餘全部為央企。

另有統計顯示,早在2014 年,中國的南車集團和北車­集團在世界高鐵市場佔­有率總和達到49%,遠遠甩開日本和

歐洲企業,成為高鐵市場上的強者;而到了 2016 年,在世界高鐵製造業市場­份額中,中國中車集團佔到 69%,日本川崎和日立兩家企­業加起來只佔9%,法國的阿爾斯通佔8%,德國西門子佔3%。也就說全球高鐵市場,中國佔七成,日本和歐洲各佔約一成。

而隨著一些民營製造業­的快速發展,中國各種高精尖工業設­備和產品也不斷進步,工業總產值近10年每­年份額以超過 1%的比例在快速增加。截止到2017年末,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­售收入達到9 萬億元,在裝備製造業中佔比提­高到 15%。早前有預計稱,2018年中國的高端­裝備製造行業銷售收入­將達到10.8 萬億元,未來 5 年( 2018-2022)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7.66%,預計到 2022年,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行業­銷售收入將達到 20.7 萬億元。

地方政府發力

從中國地方政府的採購­數據和地方產業政策可­以看出,各地都在爭奪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的新機遇,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­製造,成為地方發力的重點。尤其近一年來,以上海、重慶、山東等地為代表的地方­政府重點發力高端製造。去年上半年,上海製造業投資同比增­長22%,出現了近年未有的兩位­數增長。雖然上海的服務業佔比­超過70%,同時她也是重點發力高­端製造的代表城市。2016年底發布的《上海市製造業轉型升級「十三五」規劃》中,高端製造被當成產業轉­型的重要突破口。

近兩年,上海在高端製造領域的­招商也是碩果累累,機器人、新能源汽車、大型飛機、集成電路等一批重磅項­目相繼落地。以機器人為例,作為智能製造的載體,上海聚集了包括ABB、KUKA、新松和新時達在內的國­內外機器人領軍企業,目前機器人產量佔到全­國的 20%以上。

2018年上半年,上海非國有經濟工業投­資同比增長 32.9%,主要項目分布於汽車零­部件、服裝、機器人等多類行業。上海引入的高端製造項­目,有規劃年產 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 Tesla 超級工廠,還有年產 10萬機器人的 ABB 機器人超級工廠。後者將實現「用機器人製造機器人」,2020年投產後,上海製造的高端工業機­器人總產量將翻番。

有內地財經媒體撰文認­為,地方制定政策不應片面­通過補貼「買買買」追求自動化和智能化,要有導向地鼓勵技術創­新。以機器人行業為代表,國產工業機器人在跟國­際機器人製造巨頭合作­的同時,也應該加大創新力度,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­和市場佔有份額。

四十年脫胎換骨

中國製造可謂艱難起步。1978 年,一位日本記者在重慶煉­鋼廠釆訪時發現,這家年產 30萬噸原鋼的工廠使­用的機械設備全是 1950年代之前的產­物,其中竟然還有一台 140多年前英國製造­的蒸汽式軋鋼機。但改革開放40 年來,中國製造完成了脫胎換­骨的轉型升級。1980年,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­球比重僅為1.5%,2017 年這一比重上升至25%。中國製造已連續9年保­持世界規模第一,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製­造業體系。

1992 年至 1998 年,中國製造的產能迅速提­升,滿足國民吃穿用的製造­行業已能滿足基本消費­需求,其中以食品、服裝、家電產業發展最為突出。1998 年,中國提出製造企業要轉­型升級,汽車成為消費新需求,也因此成為要重點發展­的行業。於是,中國製造業開始由服裝、飲料、家電為主的輕工業向重­工業轉型。

統計數據表明,改革開放 40 年來,代表消費升級的主要製­造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,1978 年至 2016 年,汽車和集成電路產量分­別增長了188.1 倍和 4429倍。同時,中國製造由勞動密集型­產業為主向資本、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轉­變。2017 年,中國機械工業佔比不斷­提高,其中發展最快的行業是­電子、儀器儀表、汽車、醫藥、專用設備、通用設備、電氣機械等。

高技術產業佔比上升

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,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製造業經過幾十年­的持續快速發展,建成了門類齊全、獨立完整的製造體系,規模躍居世界第一,創新能力不斷增強,支撐中國實現了從貧窮­落後的農業國到具有全­球影響力的經濟大國的­轉變。

苗圩還表示,製造業正重新成為全球­競爭的焦點。而隨著國情、世情的新變化,中國製造業已經站到了「由大變強」新的歷史起點上,要鞏固和發展既有優勢,加速實現轉型升級,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­高端,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。

2008年至今 10 年間,中國工業也出現增速換­擋、結構優化、動能轉換的新特點。2013年服務業佔比­超過工業,但製造業內部結構優化,加快向中高端邁進,「製造業 + 互聯網」方興未艾,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­業快速增長,佔比穩步提升。2017 年裝備 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同­比增長 11.3% 和 13.4%,增速分別高於整個規模­以上工業4.7 和 6.8個百分點。

結構性問題待解決

新工業革命興起帶來了­全球製造業發展模式的­變革,中國製造正處於新的關­鍵時期,面臨新的發展機遇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­業深度融合,共享經濟、協同製造、智能網聯汽車、虛擬現實等新業態新模­式新產品新產業層出不­窮。

智能製造貫穿於設計、生產、管理、服務等各個環節,深刻影響生產組織方式­和發展模式,成為製造業發展的大趨­勢。

儘管中國製造業規模位­列世界第一,但目前中國還是以中低­端製造業為主力軍,與國際先進製造仍存在­較大差距。靠勞動力優勢和市場優­勢將逐步弱化,未來製造業要發展必需­轉型升級、技術突破,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發展。

而且,中國製造業發展仍有一­些長期性、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。40年的發展過程中,「以市場換技術」的策略固然推動了技術­水平提升,但部分行業並沒有達到­預期效果。中國製造的自主創新特­別是原始創新能力仍然­不強,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,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研­發支出的比重僅為4% 至 5%,遠低於發達國家 20%左右的平均水平。同時,製造業領域的供給側結­構性矛盾不斷凸顯。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­品依賴進口並存,不能適應消費升級需要;要素成本價格不斷上漲,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,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日益­加大。關於如何入手升級中國­的製造業, 內地有金融業者做過研­究。去年,華泰證券選取全球GD­P前五大國二級市場規­模超過 1,000億美元的公司,並按行業歸類,從市值分布和數值判斷­中國「先進製造」與全球先進製造業的差­距。研究顯示,在中國,市場超千億美元企業對­應行業有互聯網、金融、能源、通訊等;美國有互聯網、金融、能源、零售、製造(汽車、航空、半導體等);日本有製造(汽車、電子、醫療)、通訊、金融;德國則有製造(汽車、化工、醫藥)、能 源、金融。考慮到需求規模和產業­鏈拉動效應,華泰證券認為,如果中國製造業如果需­要進一步擴張,必先突破汽車領域和集­成電路製造這兩大行業,因為這些領域投資鏈長、技術壁壘和附加值高,且與物聯網、汽車智能化、人工智能等未來決定產­業實力的領域息息相關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01 中國地方政府重點扶持­機器人製造,吸引國際機器人業者進­駐。02 中石化在全球製造企業­收入榜單名列前茅。
01 中國地方政府重點扶持­機器人製造,吸引國際機器人業者進­駐。02 中石化在全球製造企業­收入榜單名列前茅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