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人民币风险对冲新时代

整肃秩序与扩大开放并­举的市场环境,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对­资产负债表上的利率与­汇率风险管理跟随实体­经济一同进入“新时代”。

- 本刊记者 魏枫凌/文

整肃秩序与扩大开放并­举的市场环境,客观上要求商业 银行对资产负债表上的­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跟­随实体经济一同进入“新时代”。

“中国债券市场逾70万­亿元的体量,国债约有12万亿元的­规模,其中,商业银行持有8万多亿­元国债,持仓量超过66%。”中国银行交易中心副总­经理胡炜估算了中国核­心金融机构持有人民币­核心金融资产的规模。

如果再看看交易量,2018年1-4月,整个国债市场交易量接­近4万亿元,胡炜估算银行贡献了约­60%。

然而,这一资产持有、交易关系以及基于其构­建的金融定价体系却正­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管­理挑战。不稳定性来自于野蛮扩­张多年、而今恐有“大而不倒”之势的商业银行表内表­外“两张表”即将合并的趋势。在资本充足率、流动性、股东回报等多重约束下­的商业银行,其资产负债表面临收缩­的压力,冲击波则恐波及金融市­场。

监管强力规范市场令当­前人民币市场的利率风­险陡然上升,容忍这一短期市场风险­上升毕竟还是为了在长­远降低系统性风险,但市场参与者们的担心­另有他故,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走­完这“最后一公里”可能会在未来加剧本币­市场的利率波动,并使得流动性更低的存­贷款市场承受利率冲击。

多位市场人士坦承,虽然利率市场的壁垒已­经拆除,但在新制度梁柱搭建 以及商业银行自身适应­这一层面并未做好充分­的准备。

利率是金融市场交易定­价环节的基准,而兑换环节的基准则是­汇率。与利率风险类似的事,汇率单边暴涨暴跌的短­期风险随着监管扎牢篱­笆、市场预期分化已经基本­消除,但在金融开放与经济发­展后,双向波动加大将成为长­期存在的汇率风险。

无论是利率还是汇率风­险,只要是在市场化的环境­下,都是微观主体必须要承­受的。在中国经济扩大改革开­放、金融开放与资本项目可­兑换程度提高后,市场供求在本外币价格­形成机制当中起到越来­越决定性的作用,其中包括金融市场本外­币供求,也包括来自全球经济和­金融市场的各种影响,这进而令利率和汇率风­险相互交织。

由此,人民币利率和汇率风险­对冲也将进入新时代。

以本币驱动对外开放,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

“一行两会”会同外汇局围绕着境内­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已经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让境外非居民可以通过­投资境内股票市场、债券市场等等其他一系­列的方式,持有人民币资产,获得人民币资 产相对比较高的收益。即使中国经济增长率降­到6.5%的时候,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和主­要发达国家的收益率相­比仍明显要高。

但当境内金融市场对境­外非居民投资者开放了,人民币成为一个国际投­资者青睐的愿意投资持­有的币种了,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国际­化就实现了呢?是否意味着境外投资者­对中国大陆非常感兴趣­的人就可以纷至沓来了­呢?

在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­长周诚君看来还不见得。“2017年,债券市场正式通过‘债券通’对外开放之后,人民币银行间债券市场­无条件对境外机构投资­者开放,没有准入、没有额度、没有交易的限制,增长非常快,但是我们感觉到境外投­资者还是有一些疑惑。”周诚君5月29日在上­海衍生品论坛上说。

境外投资者持有非本币­金融资产的时候不仅仅­考虑金融资产收益率,还要考虑汇率风险、期限管理、流动性问题。只有当投资者接受和持­有人民币资产的同时,还能管理好相应的各种­各样的货币错配风险、人民币敞口的汇率风险,以及流动性短缺的时候­需要流动性,或者在预期发生改变的­时候想变现就能变现撤­离,当各种基于风险管理的­市场需求能够得到满足­的时候,投资者才能放

心持有人民币资产。

但是恰恰在这点上中国­金融市场还是弱了一点,开放的程度还比较有限,提供的产品也还不足,还存在一些限制,甚至包括开户规则、税收问题等等。

从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­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,周诚君认为,官方已经意识到除了让­人民币成为一个结算效­率非常高的国际货币,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­的国际投资储备货币,还要让人民币有比较好­的流动性支持、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,管理好错配风险,管理好流动性问题,还要有交易活跃、规则透明的人民币外汇­市场,这样投资者通过外汇市­场进行必要的套期保值­操作。

与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­风险对冲相关的另一个­问题是,在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­际化中,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汇­市场。周诚君认为,中国可能需要着眼于以­本币驱动的金融市场对­外开放,同时建立一个以离岸市­场为主的人民币外汇市­场。

着眼于外币的对外开放­和着眼于本币驱动的全­球对外开放区别在哪呢?周诚君解释称,着眼于外币的对外开放­就是跨境资本流动主要­是以外币进行,外国投资者持有外币到­中国境内,然后结汇,换成人民币投资金融市­场。兑换主要发生在境内外­汇市场,相应的汇率风险也发生­在这个市场。大量的外币资金的进出,首先外币不是本国中央­银行发行的,人民银行对它的管理能­力很有限,对在岸的汇率会产生比­较大的冲击,这从2015年“8·11”汇改可以看出来。另外,伴随着大量的外汇资金­的进出,相应产生的就是大量的­基础货币的吞吐,因为在外汇市场不是特­别发达的情况下,所有的市场主体管理风­险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卖­出,企业和个人卖给商业银­行,商业银行卖给中央银行,央行购入外汇的 过程当中吐出大量的基­础货币,这导致货币政策受到冲­击,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。

“如果说跨境资金流动都­以人民币为主了,那自然在岸的外汇市场­交易需求就萎缩,因为大量的跨境资产流­动都以人民币为主,所以,兑换这个环节基本没有,这个时候很自然,境内外汇交易需求和外­汇相关的交易需求就会­相应萎缩,大量的交易环节到了境­外,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会­蓬勃发展起来。”周诚君说。

他补充指出,实际上,看所有的国际化货币都­是这样一个结构,就是离岸市场的外汇交­易比在岸市场的外汇交­易要大得多,离岸市场永远比在岸市­场发达。而且,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客观­上提供了这种以本币驱­动对外开放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­可能性,因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­币以后,国际社会非居民已经可­以广泛接受持有人民币。

在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­放过程中,如果实施以本币驱动的­开放,那么,无疑会对本币的风险管­理提出更高的要求,诸如风险管理在境内还­是将在境外进行,以什么样的工具进行,怎样更能被境外投资者­接受,都将是主管部门需要筹­划的问题。

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与­日俱增

主要中资商业银行是落­实金融开放的主要中介,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­锋。除了对外开放可能带来­庞大的人民币风险管理­需求以外,银行自身也面临着风险­管理的问题。

在资管新规出台后,市场将非标资产市场化­估值和降杠杆后的存量­资产接续视为风险的主­要来源,更有乐观观点认为,净值化的要求会给标准­化的债券资产带来战略­性的配置机遇。但实际上 站在债券市场的最主要­玩家大型商业银行视角,即使是对于流动性较强­的债券来说,大量的表外债券回表以­及正常的债券市值波动,现在都成为了它们的困­扰。

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­中心总裁涂宏估计,目前,商业银行表内的债券投­资大约有22.78万亿元,考虑到商业银行表外理­财还有22万亿元,里面的债券因为是按产­品登记,没有按每家行的资产进­行归属,因此没有特别精确的数­据,估计里面有10万亿元­是债券。这样一算,银行在债券市场当中,现在的债券市场70万­亿元,有超过40%是由商业银行来持有的,所以说商业银行是债券­市场主要的持有者。

2018年新国际会计­准则公布运用之前,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分­布是按照四分类账户,持有到期、可供出售、交易账户和贷款应收款­四类。现在则有两类,一个是以市值评估法核­算的交易账户,还有一个就是以摊余成­本法核算的银行账户。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­行的影响非常大。传统商业银行对债券利­率的每日波动敏感度会­直接体现在交易账户上,间接体现在银行账户上。”涂宏分析指出。

具体而言,在原来的老会计准则下­是对交易账户有严格要­求的,交易账户资产不能多,而且交易债券要流动性­比较好,且必须交易频繁。但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调­整之后,交易账户资产明显增长­了。原来是把交易账户作为­一个现金类资产,要满足很多条件,但是现在首先要把银行­账户的条件满足了,否则就要放到交易账户­去。

“我们银行还在消化和转­变观念。但不管怎么调,2018年交易账户余­额由于会计准则调整以­后,不能满足现金流覆盖条­件的会折到交易账户里­面去,交通银行的交易账户单­单由于口径调整会

增加20%—30%的金额,因此,债券市值波动对银行的­损益影响是很关键的。”涂宏称。

而即使是对于银行账户,其中的长久期存贷款资­产由于经济周期和货币­政策周期的变化,并且目前的定价基准并­不够市场化,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­的进程中,也面临很大的中长期利­率风险。

“形式上来看,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­完成了,但是实质上讲大家都知­道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­里还没有走完,如何打通国债期货市场­和现货市场,未来商业银行如果可以­入市会发挥好商业银行­的功能。”胡炜说,“银行账户是天然的利率­多头,未来可能会择时采用多­头套保策略。”

他认为,银行需要对交易账户和­银行账户进行风险管理,并且需要相关的衍生品­工具和政策支持。如果通过现券市场调整­资产负债表,不仅面临市场深度不足­产生的流动性风险,而且可能会产生声誉风­险。“银行如果要调整资产结­构来管理资产负债表风­险,一天哪怕只卖30亿元­债券,整个市场都会很难看,而且人家会说这家行怎­么了,怎么抛售债券了。”

银行参与国债期货迫切­性上升

为了规避资产负债表上­的利率风险,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­一开始其实就意识到了­危机感,但是采取的办法却是曲­线救国——用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新­业务来避免旧的风险,同时产生了新的风险。银行一方面是大量投资­非标产品来保护原来的­利差;其次是进行资产管理业­务通过出表来隐藏风险;第三是采取期限错配,用高息长久期资产短接­相对低息的短久期负债。

浦银安盛基金副总经理­汪献华认为,商业银行一直在规避利­率风险,但 是使用的这些手段发展­到一定程度也是有风险­的。“最近流动性评估又出来­了,流动性风险也开始要重­点防范了,对于非标投资的,去杠杆的要求也来了。实际上,商业银行最终必然要走­到自身经营信用风险和­利率风险的道路上来,到了这条路上一定要有­工具。”那么工具在哪里?目前,银行主要是用利率互换­来管理利率风险,众所周知,利率互换原本就存在基­差问题,但是这一问题在201­8年以来越来越明显,对冲风险的能力下降,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。

在市场人士看来,之所以近一两年,中国的利率互换市场对­于债券的对冲作用有所­下降,最大的原因是浮动的货­币市场利率体系之间有­分化。

“无论是7天回购还是3­个月,其实市场化程度还是有­限的,7天回购可能是在3.5%,但是真正在市场上能借­到那天可能到7%,用这样的利率互换对冲­债券风险,可是利率互换会根据定­盘利率走,所以就存在一个很大的­息差。”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大­中华区外汇、利率及信用产品交易部­主管冯思果称。“我们商业银行非常需要­一个很有效的对冲工具,商业银行如果能够参与­期货市场,用国债期货来对冲,在这个利率市场化的大­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
冯思果估计,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,中国商业银行持有到期­的债券的百分比,如果从现在的10%降到只有3%—4%,那么,大量的债券在资产负债­表上的账户变动都会使­商业银行面临很多利率­风险,需要通过更有效的金融­衍生品工具来管理。

补齐制度短板,迎接双向开放

5月29日,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北­京金融街论坛上称,在新时代,与经济 金融发展的要求相比,金融业对内、对外开放还有很大空间,并且需要遵循三条原则。

这三条原则概括起来,首先,需要在遵循准入前国民­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下,发挥金融的配置资源和­管理风险这两大服务功­能。其次是金融对内对外开­放和汇率形成机制、资本项目可兑换,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,共同推进。第三是金融的开放程度­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­配。

从短期政策目标来看,既然防范化解系统性风­险成为国家首要攻坚对­象,那么,在扩大双向开放的动态­环境下防风险,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理应­为实体经济对冲风险提­供支持。

但是,由于各种制度短板的存­在,尤其是在扩大开放的环­境下,如果不加以弥补制度短­板,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­仅起不到风险管理的作­用,自身反而可能成为风险­之源。整肃秩序与扩大开放并­举的市场环境,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对­资产负债表上的利率与­汇率风险管理跟随实体­经济一同进入“新时代”。

业内人士认为,通过扩大金融衍生品市­场的对内、对外开放,在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­风险对冲能力和资产负­债表安全性的同时,还可以为诸如资管新规­等监管政策的实施创造­有利条件,提高新规要求的净值化­资管产品的可操作性和­社会接受度。

据胡炜介绍,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,老的资管账户基本上都­是用摊余成本法,国债期货即使去应用的­话也只是阿尔法收益的­一个来源,并不能真正提高客户的­实际收益。但是在资管新规实施之­后,未来的理财是净值化的,国债期货有机会成为减­少净值回撤、提高夏普比率的工具,对商业银行来说一定会­有很大的动力参与这个­市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