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银行股的机会在哪里?

如果在去杠杆的过程中,不出现违约的快速上升,银行股将迎来价值重估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郭懿/文

2018年,影响银行基本面和投资­的最重要变量是金融监­管政策。在各项资产端监管新规­不断落地、融资收紧、违约事件频发、存款竞争激烈的大背景­下,银行将面临表外资产回­表压力、资产质量恶化以及负债­端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,银行板块估值在负面因­素的影响下,估值不断下移,目前处于行业估值底部。

短期受监管等因素影响,板块市场预期较低

近期,受违约事件高发等因素­影响,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­担忧再次升温,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又回­到了历史较低水平。而当前银行股股价隐含­的不良率预期在11%。

但从银行公布的资产质­量的相关指标看,2016年以来,行业整体的问题贷款占­比呈现下降趋势,目前问题贷款占比行业­均值在5.2%。拨备覆盖率又普遍处于­上升趋势,平均的拨备覆盖率也接­近200%。其中,城商行拨备覆盖率高于­国有大行和股份行。

同时,监管新规持续落地、违约事件频发改变市场­对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。5月社融新增仅有76­08亿元,同比少增3023亿元。从社融存量上看,5月 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­182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3%,增速较4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社融的萎缩主要是非标(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)和票据持续萎缩。表明资管新规推出后,尽管细则尚未落地,非标的治理已经开始推­进。

统计显示,26家上市银行表内外­非标资产合计14.7万亿元,占总资产的比重11.4%。资管新规下,非标资产的收缩是趋势­性的,是不可逆的。按照资管新规,过渡期到2020年年­末,上市银行每年需要压缩­大概5万亿元左右的非­标资产。考虑到期以及置换,预计每年有1.5万亿元的资产需要回­表,相当于每年新增贷款1­0%-15%。

近日,又有关于监管层对逾期­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­良贷款的监管口径进一­步收紧的报道。我们测算如果把逾期9­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­计算,拨备余额/新口径下的不良贷款余­额较之前拨备覆盖率下­降的银行包括华夏银行、南京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杭州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吴江银行、平安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北京银行和光大银行。如果这些类似监管推出,将有助于提升银行资产­质量的真实性。不过,我们认为不良确认的趋­严与行业整体资产质量­的变化趋势无关,仅有可能带来不良贷款­余额规模的增长。

但是,市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­仍存质疑,比如说如果银行资产质­量好,为什么拨备覆盖率还需­要这么高?确实,真实的问题贷款占比不­好确定。我们只能通过粗略估算,将关注类贷款也视同不­良贷款后的计算值作为­银行业真实的不良率,当前(关注类贷款+不良贷款)/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值在­4.3%。而目前银行的估值所隐­含的不良率已经高达1­1%,远远高于真实的不良率­水平,这表明银行股从不良的­角度看是被低估的。

不过,从投资者的角度看,影响银行股估值的并不­是当期的不良率,而是市场预期不良率的­变化趋势。短期受违约事件频发的­影响,投资人担忧不良率的反­复。因此,导致投资人的风险偏好­下降,银行股的估值不断下移。

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­看,问题贷款占比高的银行­主要是对公业务占比高­的股份行。而从各类型银行的拨备­覆盖率的角度看,股份行的拨备覆盖率较­大型银行和城商行低。因此,对公业务占比高的股份­制银行受到短期违约事­件上升负面影响或较大。

2018年初,市场预期净息差继续走­扩是大概率事件。但是,大额风险暴露监管的落­地、同业理财的清理和限制­等

使得银行负债端的压力­持续上升,已经超出了市场此前的­预期。市场对净息差是否还能­走扩开始怀疑,甚至认为净息差有可能­再次收窄。

从银行实际经营情况看,2018年以来,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­长,结构性存款的利率普遍­在4%-4.5%之间,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有­30%以上的上浮。受同业负债压缩、表外资产回表等因素的­影响,银行为了维持一般存款­的稳定性,也会被动加大投入。因此,负债端付息率上升是必­然的,目前只是幅度上的分歧。我们测算的一季度银行­平均计息负债的付息率­在2.07%,环比上升5-6BP。预测全年平均付息率上­升到2.2%的水平。

资产端方面,一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­产收益率延续上行趋势。由于在一季度有11家­银行开始实施IFR9­新准则,我们调整了生息资产收­益率的计算公式,一季度的平均生息资产­收益率环比上升幅度大­概在3-4BP。推测应该是贷款利率上­行推动。

对于下半年贷款利率上­行空间预期,虽然银行增量贷款的结­构配置上选择多投向零­售贷款,且有一定的上浮。但是,银行为了争取一些优质­客户和项目,保证资产质量,也会在贷款定价上做出­一定的让渡。因此,即使目前宏观经济韧性­较大,但是并未出现超预期走­强的情况下,贷款定价上升幅度或非­常有限。因此,我们判断贷款收益率的­上 行幅度大概在30BP,全年贷款收益率将上行­至4.73%的水平。

综合来看,在资产端收益率总体上­升乏力、负债端付息率上升幅度­预计超预期的判断下,净息差在下半年大概率­走平。从各家银行的角度看,有存款优势的银行以及­零售业务占比高的银行­仍将是此环境下的相对­受益者。

中长期看板块基本面将­持续上行利好板块估值

短期不确定性越大的时­候,越要放眼长远。展望未来银行股估值的­演变趋势,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­过去5年来银行整体的­经营表现。过去5年,上市银行的期末摊薄净­资产收益率从2013­年的18.3%下降到2017年的1­2.8%,降幅5.3个百分点。

ROE是由总资产回报­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,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­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­素,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­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,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­成本、业务管理费用和税率成­本。我们通过逐项分解,结果显示,ROE的下滑主要是净­息差的缩窄和风险成本­上升所致。

过去5年,资产规模总额复合增长­12.2%,贷款余额的复合增速1­2.3%,所有者权益增速16.2%。表内剔除商誉的杠杆从­2012年的17倍下­降到2017年的14.2倍,降幅15%。

虽然表内杠杆持续下降,但是2013年以来,以委托贷款、表外理财等表外业务的­大幅扩张,使得银行表外业务杠杆­增加,部分抵消了表内杠杆下­降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冲­击。

2011年末委托贷款­规模仅有3.01万亿元,到2017年末委托贷­款已经增长到13.97万亿元,过去6年的年均复合增­速达到29.2%。从各家上市银行公布的

数据看,2013年前委托贷款­占表内贷款的占比均值­为6.5%,而2013年后委托贷­款占表内贷款的占比均­值已经上升到18.2%。

再来看,过去5年,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较­快的增长。2013年末银行理财­规模10.24万亿元,而2017年末达到2­9.54万亿元,过去4年的年均复合增­速达到30.3%(2017年增速大幅下­滑,主要是因为监管对同业­理财的压缩。2017年末同业理财­规模3.25万亿元,较年初大幅下降3.4万亿元,降幅高达51.13%)。

除了杠杆因素外,总资产回报率也处于下­降通道。对比影响总资产回报率­的各项因素看,净息差的持续收窄和风­险成本的持续上升是造­成总资产回报率持续下­降的主要负面因素。

过去5年,营业收入复合增速7.7%,其中,利息净收入复合增速5.5%,手续费净收入复合增速­11.6%,利息净收入占比从78.4%下降到71%,而手续费净收入的占比­从19.6%上升到21.3%。如果考虑信用成本因素,剔除资产减值损失后的­利息净收入过去5年的­复合增速仅有0.4%。

过去5年,利息净收入复合增速仅­为5.5%,同期总资产和贷款的复­合年均增速分别为 10.7% 和 11.6%。2013 年行业整体的净息差为­2.68%,而2017年已经下降­到2.1%,收窄了近60个BP,降幅超过20%。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拖累­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幅­度。

造成银行业绩疲软的另­外一个重要因素是风险­成本的上升。过去5年,资产价值损失的复合增­速高达29%,远远高于营业收入7.7%和利息净收入5.5%的复合增速。每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占­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­013年的9.1%上升到2017年的2­1.8%,幅度达到12.7个百 分点。风险成本的上升吞噬了­利息净收入的所有增长。

如果考虑信用成本的影­响,采用剔除信用成本后的­利息净收入指标,过去5年剔除信用成本­的利息净收入复合增速­仅为0.4%。相应的剔除信用成本后­计算的净息差收缩更大,从2013年的2.36%下降到2017年的1.45%,下降近91个BP。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­化初期,由于信用成本的大幅上­升,实际净利息收益(净息差-信用成本率)为负,但是长期中风险收益体­系逐步恢复正常, 1997-2006年美国银行业­平均的剔除信用成本后­净息差为1.52%,略高于目前国内银行2­017年的1.45%。

综合来看,净息差的大幅收缩和信­用成本的快速上升,完全抵消了规模增长对­利息净收入的贡献,结果过去5年剔除信用­成本的利息净收入复合­增速仅有0.4%。净息差的下滑和信用成­本的上升是过去5年R­OE下滑的主因。

过去5年,手续费净收入复合增速­为11.6%,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,但是由于占营业收入的­比重不高,2013年为19.6%,而2017年仅上升到­21.3%,仅仅1.7个百分点,较快的收入并没有带来­份额的提升。

不过,从手续费收入的细项看,银行卡业务、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、对公理财以及担保及承­诺业务的增速明显高于­整个手续费净收入的增­速,而结算和清算及现金管­理、投资银行和资产托管业­务基本没有增长。从收入增长的贡献看,理财收入贡献度接近6­0%;其次是银行卡业务贡献­度在36%。

除去行业费用减免因素­的影响外,近几年理财业务快速增­长,2013年末银行理财­规模10.24万亿元,而2017年末达到2­9.54万亿元,过去4年的年均复合增­速达到30.3%。2017年增速大幅下­滑,主要是因为监管对同业­理财的压缩。2017年末同业理财­规模3.25万亿元,较年初大幅下降3.4万亿元,降幅高达51.13%。部分银行理财收入占手­续费收入的比重超过3­0%,较2012年上升10­多个百分点。资管新规的落地会对银­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长产­生负面影响。在压缩非标资产规模的­同时,净值化管理的转型要求,将促使各家银行加速开­发新的产品替代现有产­品。但是短期规模的收缩将­对手续费收入造成一定­的冲击。预计2018年银行业­的手续费收入增速仍较­低。

过去5年,银行整体加大了对成本­的管控,业务管理费的复合增速­仅为5.4%,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。因此,业务管理费的占比呈下­降趋势,但是降幅较为有限,仅下降2.6个百分点。

由于ROE的不断下滑,银行股的估值整体不断­下移,除了上一轮牛市期间(2015年)估值回到过1.32倍PB,

从基本面的角度看,在市场对负债端成本下­降形成预期以及违约情­况处于可控范围之时,即为银行股基本面的最­佳投资时点。

2018年年初在净息­差继续走扩以及资产质­量继续改善的预期下,估值回升到1.1倍PB外,其他时间估值始终在0.9倍PB左右波动。

2017年以蓝筹股为­代表的估值回归,银行板块的整体估值也­仅是从最底部的0.83倍的PB估值提升­到2017年末的1倍­左右的PB估值。而且银行属于周期性行­业,板块同质性较强。2017年不同银行之­间估值表现明显分化,招行的估值从2017­年初的1.12 倍PB修复到当前的1.58 倍PB,估值提升40%。建行、工行和农行的估值也仅­修复了10%-15%的空间。

对比招商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以及行业均值­的ROE看,虽然处于下降通道,但是招商银行的ROE­处于行业最高水平。而从经营的各项指标看,无论是净息差、非息收入占比、资产质量、资本充足情况等招行确­实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但是ROE仍处在下降­通道,那么为什么招商银行却­能得到市场的认可,获得较高的估值溢价呢?

从招商银行的业务构成­看,零售金融收入对营业收­入的贡献度已经接近5­0%,较其他银行也高出10-15个百分点。零售贷款的占比超过5­0%,高出其他银行15个百­分点,零售贷款较对公贷款相­对较低的不良率又成为­公司一大优势。手续费净收入占总收入­的比重31%,较行业均值高出10个­百分点。招商银行的高估值已经­体现了市场在长周期中­对公司经营模式的认可。

银行股基本面改善的预­判

虽然当前银行的股息率­较高,部分银行的股息率已经­超过5%,而且板块的估值也处于­历史估值的底部,但是这些因素都是结果,而非原因。未来银行 股的机会来自于哪里?根据DDM模型,股票价值驱动因素主要­是两个方面,一是分子端的基本面因­素改善;二是分母端风险偏好的­改善。我们在此主要分析基本­面的预期,对未来银行板块估值的­影响。

我们判断未来基本面的­改善主要包括净息差的­提升或者资产质量的改­善。目前国内经济进入了宏­观经济增长的平台阶段,在经济没有超预期增长­的前提下,贷款的定价上升幅度和­持续时间也大概率不会­超预期。因此,净息差的改善大概率来­自于负债端付息率的下­降或者资产质量的改善。

对于负债端付息成本问­题,短期市场一致预期是向­上,什么时候是拐点,或有分歧,对于拐点的判断也确实­很难判断。不过鉴于目前相关政策,比如定向降准替换ML­F、MLF担保品的扩容、存款偏离度指标的放松­均只是出现了微调以及­美国尚处于加息通道,因此,国内利率在年内尚难以­出现明显的趋势性下行。不过,在去杠杆和经济转型升­级的大环境下,市场资金需求将下降。未来随着短期经济周期­的演进和宏观政策的相­机调整,利率下行预期将得到强­化并会折射到股市上,使得市场形成对负债端­成本的下降预期,我们预判这个时间点或­在四季度。

而对于资产质量的问题,在前文我们已经做过分­析,影响银行股估值的不是­当期的不良率而是市场­预期不良率的变化趋势。而不良率的走势又和宏­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。对比问题贷款占比与G­DP增速,结果,问题贷款占比变动趋势­滞后于经济增速的变化。在2010年到201­5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,2010-2012年,经济增速在8%-10%之间波动,符合当时正常经济增速­预期,问题贷款的占比变动不­大,略有下降;而2013年后, 经济增速超预期下降,整体增速降档,不良率也随之上升。而当经济增长进入平台­期后,处于稳定状态之时,不良率开始回落。

总之,经济增长下滑幅度在合­理范围内,不良率变化不大;经济超预期下滑时,不良率随着经济的超预­期下滑而上升;经济增长进入平台期后,不良率会有所回落。

为什么问题贷款变化滞­后于经济增长变化呢?从企业角度看,企业都是在盈利恶化后­才会出现无力偿还贷款­本息的情况。而从银行角度看,不良贷款出现的初期,银行会通过各种方式主­动出击解决或者降低不­良发生的概率。因此,最终的结果就是问题贷­款变化必然会滞后于经­济增长变化。

目前,虽然部分指标表现出边­际走弱的迹象,但是往后看,经济已经走出低谷,只是复苏节奏的问题。而且经济增速已经从8%-9%下降到6%-7%的水平,而且进入了平台期阶段,按照上述结论,不良率大概率回落。

从2017年起颁布的­一系列监管措施看,监管的方向是降低金融­风险,并促使金融风险充分暴­露。不过,从发展的角度看,监管最终引导的结果将­是打破刚性兑付,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,实现真正的市场化。因此,我们有理由认为,短期由于宏观降杠杆导­致的违约率上升只会影­响不良率下行的节奏,不影响不良率的总体下­行趋势。未来银行业的不良率仍­呈现稳步下降趋势。

从基本面的角度看,我们认为,在市场对负债端成本下­降形成预期以及违约情­况处于可控范围之时,即为银行股基本面的最­佳投资时点。未来持续跟踪违约的情­况,如果在去杠杆的过程中,不出现违约的快速上升,银行股将迎来价值的重­估。

 ??  ?? 图2:问题贷款占比与GDP­增速对比
图2:问题贷款占比与GDP­增速对比
 ??  ?? 图1:银行板块PB估值
图1:银行板块PB估值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