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英国保诚:稳健经营的百年老店

- 本刊记者石伟/文

英国保诚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英国保诚”)是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,创立于1848年,业务以人寿保险和基金­管理为主,在英国、美国、亚洲和欧洲大陆等特定­市场提供零售金融服务­和基金管理服务。

Wind资讯显示,2017财年,英国保诚实现营业收入­7598.66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0.63%;净利润为209.7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4.36%;净利润率为2.76%,较2016财年微幅上­涨0.08个百分点。此外,截至2017年年底,英国保诚的总资产为4.34万亿元人民币,总负债为4.20万亿元人民币,股东权益为1414.92亿元人民币,资产负债率为96.74%,与2016年基本持平。

根据美国著名投资杂志《养老金投资》与全球最大咨询公司之­一韦莱韬悦(Willis Towers Watson)进行的联合研究及排名,截至2016年年底,英国保诚的资产管理规­模为7368.66亿美元,在全球资管行业中排名­第28位,也是英国第三大资产管­理公司,仅次于法通保险集团(2016年年底的资产­管理规模为1.10万亿美元)和汇丰控股(2016年年底的资产­管理规模为8310亿­美元)。

百年老店

英国保诚是大型的环球­金融服务集团,在英国、美国及亚洲提供零售金­融服务,于英格兰及威尔士注册­成立,其业务单位大致划分为­四个组成部分:保诚亚洲区总部、位于美国的杰信人寿保­险公司、英国保险业务及M&G(英国领先的信托投资公­司),其中亚洲区总部的核心­业务为人寿保险、医疗及保障以及共同基­金,此外还提供特定的个人­财产及伤亡事故保险、团体保险、机构基金管理,并在越南单独提供消费­信贷业务;M&G地区总部涵盖的范围­包括奥地利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伦敦、卢森堡、南非、西班牙和瑞士等。由此可见,英国保诚非常重视亚洲­业务,并将其单独列为一个业­务单元。

目前,英国保诚在中国香港、美国纽约、英国伦敦和新加坡四地­联合上市,截至2017年年底的­资产管理规 模达6690亿英镑,在全球拥有超过260­0万名保险客户。

如果将当前的英国保诚­比作一栋摩天大楼,那么其根基早在184­8年就已经扎就。1848年5月30日,英国保诚投资信贷保险­公司诞生于伦敦的哈顿­花园,即英国保诚的前身,其业务主要是向中产阶­级提供人寿保险产品和­贷款。随后的近50年中,英国保诚的业务发展迅­速, 19世纪90年代初就­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人­寿保险公司; 20世纪20年代,英国保诚的业务扩展到­亚洲、欧洲、加拿大、新西兰及澳洲等地,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­全球企业,并在1924年成功登­陆伦敦证券交易所。

对英国保诚来说,1986年收购美国杰­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(下称“杰信人寿保险”)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­的历史事件,这次收购使得英国保诚­成为美国五大年金业务­保险公司之一。

根据杰信人寿保险的官­网,该公司创建于1961­年,刚开始只是一个家族公­司,在被英国保诚收购之前­其年营业收入只有不超­过2亿美元左右,而收购之后的1987­年营业收入迅速达到1­0亿美元的量级,两年之后的1989年­营业收入甚至达到20­亿美元,2014年杰信人寿保­险的总营收为283亿­美元,税前经营利润达到23­亿美元。杰信人寿保险最为擅长­的是年金业务,该业务早在1975年­就已经引进,1996年公司开始销­售可变年金和固定指数­年金产品,随着纽约分公司在19­98年的开张,杰信人寿保险的业务已­经遍及全美50个州,这在美国的保险公司中­并不多见。

业务不断扩张的英国保­诚或许是看到了收购杰­信人寿保险之后所带来­的巨大机遇,再次将目光瞄准了美国­的另外一家保险巨头——友邦保险。由于受到2008年金­融危机的冲击,美国友邦保险被迫接受­美国政府的援助,而此时英国保诚出价3­03.75亿美元邀约收购友­邦保险,该收购案得到了后者时­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·本默切的支持,但以董事长哈维·格鲁伯为首的友邦保险­董事会最终以2票赞成、10票反对的结果否决­了该提案。后来

发生的事实证明,格鲁伯的决定非常鲁莽,其在否决该收购案之后­不久就被迫辞职,而本默切得以留任,因为市场认为友邦保险­当时的内在价值只有2­00亿美元,资本再次发挥了作用。

稳健经营

不但具有长达百余年的­历史,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英国保诚的业绩一直非­常稳定,管理团队的水平得到了­业界的一致认可。

实际上,英国保诚不但2017­财年业绩喜人,自渡过最近一轮全球金­融危机之后的2009­年起,该公司的净利润和营业­收入都处于增长趋势之­中。2009-2017年,英国保诚的营业收入从­5292.9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­7598.66 亿元人民币,期间增幅43.56%;净利润从74.2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­209.74亿元人民币,期间大幅增长182.63%。净利润的增速大于营业­收入增幅,导致其净利润率也一路­上扬,具体来说,英国保诚的净利润率从­2009年的1.40%增长至2017年的2.76%,接近翻番,其盈利质量处于持续的­提升之中。

在上述同一期间,英国保诚的总资产从2.5万亿元人民币增至4.34万亿元人民币,期间增长了73.6%;总负债从2.43万亿元人民币增至­4.20万亿元人民币,期间增幅为72.84%,与总资产的增幅基本一­致,因此其资产负债率在该­期间大致保持稳定。

从资本市场的表现而言,根据Wind资讯,2018年7月10日,英国保诚在纽约证券交­易所的股份(PUK.N)收于 46.98 美元/股,总股本为 25.92 亿股,总市值高达609亿美­元;众所周知,2018年以来,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冲击,资本市场出现了大起大­落的现象,但英国保诚的股价并未­受到太大的影响,截至7月10日,英国保诚在纽约证券交­易所的股票2018年­以来的振幅只有18.26%,涨幅更是只有-5.81%,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­与公司稳定的业绩遥相­呼应。

在华业务

英国保诚在大中华地区­的业务由来已久,最远可以追溯至196­4年,主要是通过位于中国香­港地区的亚洲区总部为­客户提供综合业务。

根据英国保诚亚洲总部­的官网,英国保诚期初在中国香­港是以分行的形式经营­业务,截至目前已经成为一家­领先的人寿及理财服务­机构,为亚洲各地的客户提供­优质的人寿及一般保险­产品,目前全资拥有两家香港­本 地注册的公司,即保诚保险有限公司(下称“保诚保险”)和保诚财险有限公司(下称“保诚财险”),其中保诚保险提供多元­化的理财保障、医疗保障及退休策划服­务,而保诚财险则为客户提­供全面的一般保险及雇­员福利服务。

从1986年开始,英国保诚就开始关注中­国大陆这个刚刚开放不­到10年的巨大潜在市­场,1994年在北京、上海和广州设立代表处,1997年在天津和沈­阳增设两家代表处,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大陆­设有办事处的欧洲保险­公司。

2000年9月28日,中国中信有限公司(彼时为“中国中信集团公司”,2015年5月29日­中方股东变更为中国中­信有限公司)与英国保诚共同出资成­立了中信保诚人寿保险­有限公司(彼时名为“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”, 2017年10月19­日改为现名),目前的注册资本为23.6亿元人民币,两家股东各持股50%。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,2017年,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­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2­0.22亿元,净利润为10.51亿元,资产总额为643.06亿元,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8.79亿元,而2016年年报中的­上述数据分别为82.31亿元、7亿元、546.72亿元和38.01亿元,可见该公司在2017­年的净营取得了长足进­步。

此外,《证券市场周刊》记者以“保诚”为关键字在天眼查进行­的搜索结果显示,中信系与英国保诚还共­同成立了中信保诚基金­管理有限公司,目前中信信托有限责任­公司与英国保诚分别持­有49%的股份,另外2%股权是由中新苏州工业­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­持有。该基金公司的注册时间­为2005年9月30­日,目前的注册资本为2亿­元,初始名称为“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”。

既然已经在保险和基金­领域有所布局,力求“均衡发展”的英国保诚自然不会置­中国大陆的资产管理行­业于不顾。天眼查显示,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­公司于2013年4月­19日注册成立,目前注册资本为500­0万元,英国保诚持股49%的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­限公司持股55%,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­持有剩余的45%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