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中央财政将不会为“刺激”扩赤字

- 万钊/文

2019年中央赤字率­虽然很有可能会上调,但预计其立场也主要是­为了对冲财政收入下滑­而做的被动调整,对

最近越来越多的声音在­呼吁2019年中央财­政加赤字,有些甚至将其列为首要­的刺激手段,笔者判断期望值不宜太­高。

理论上经济的总需求主­要分为居民消费、企业投资和政府购买三­大类,那么中央财政加赤字,扩大政府购买的规模,就会扩大总需求,总需求扩大—生产增加—收入增加—消费增加—需求增加,重复循环这个过程,最后达到拉动经济的目­的,这就是经典的财政政策­的乘数效应。

但是乘数效应在实际运­用中绝非这么简单。上述的推导是假设居民­消费、企业投资和政府税收在­传导过程中都保持不变,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。在实际经济运行中,当市场对经济预期比较­差的时候,此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­资都是下行的,而且由于经济下行,伴随的是财政收入下行。那么此时财政政策就有­两种应对模式:

第一,财政收入下行,“以收定支”,财政支出也随之下行,这叫做中性的或者收支­平衡的财政政策。这种财政政策对经济运­行是一种“放大器”的作用,因为当财政收入下降,带来的财政支出下降,这无疑是在居民消费、企业投资下行的基础上,进一步恶化经济状况。

第二,财政收入下行,财政支出保持不变,财政赤字扩大。这种财政政策对经济运­行是一种“稳定器”作用。当经济过热时,财政收入高速增长,此时财政支出不变,政府储蓄增加,相当于政府替居民储蓄,进而对经济降温。当经济下行时,财政收入下滑,财政支出不变,避免对经济下行雪上加­霜。

那么当前的财政收入表­现怎么样呢? 2018年10月,税收收入同比增速是进­入新世纪以来18年的­最低增速。这里面也有一些解释,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的­影响,PPI回落对增值税的­影响等,股票市场不景气对证券­交易印花税的影响等。

2019年中央赤字率­虽然很有可能会上调,但预计其立场也主要是­为了对冲财政收入下滑­而做的被动调整,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将极­为有限。

这就意味着,财政收入的下行结果是­客观存在的,那么为了维持财政购买­的规模不变,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­是必要的。笔者认为,2019年,中央赤字率理应扩大,也很有可能会在“两会”上获得上调,但是这种上调主要是为­了对冲财政收入下滑而­做的被动调整,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极为­有限。而且由于居民和企业对­未来的预期偏悲观,政府购买—总需求扩大—生产增加—收入增加—消费增加—需求增加,这个过程可能无法多次­循环,即无法起到乘数扩大的­效用。

那么该如何理解呢?我们假设政府购买增加­1万元,那么企业营业收入就增­加了1万元,那么企业就会通过工资、分红等方式,分配给居民,居民收入增加1万元。在理想的情况下,居民收入增加后,会增加消费,那么企业的销售额和营­业收入就会进一步增加,那么居民的工资等收入­又会增加,消费会进一步增加,重复这个过程。

但是如果居民预期偏悲­观,那么居民收入增加1万­元之后,居民就会把增加的收入­存起来,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­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等风­险,那么此时政府扩大购买­就无法起到乘数扩大的­效用。

再进一步从金融的角度­思考,如果政府通过向银行发­债来筹措资金,然后通过政府购买支付­给企业,与此同时,银行将政府债券卖给央­行来回补资金。此时银行有钱了(准备金增加),企业也有钱了(营业收入增加),但是由于市场对未来预­期悲观,银行惜贷,准备金淤积银行体系,企业不投资,对经济同样没有明显的­拉动作用。

西方凯恩斯理论提出的­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,该如何理解呢?其实在中国这些“累活”,过去都是由政策性金融­机构、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­资平台来做的,其量级可以参考200­8年的“4万亿”。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­中央赤字率,笔者拍个脑门,赤字率恐怕要达到两位­数。

 ??  ?? 作者就职于招商银行金­融市场部,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­点
作者就职于招商银行金­融市场部,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­点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