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春秋航空难复制廉价航­空奇迹

在航空领域,中国和美国的市场完全­不同,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­中,春秋航空能否成功复制­西南航空奇迹?

- 本刊记者 方力/文

说起低成本航空公司,投资者第一个会想到美­国西南航空(LUV.N),西南航空作为全球第一­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于1­971年设立,是航空运输业低成本革­命的开拓者。从1973年至今,美国西南航空连续40­多年盈利,成为全球民航业中持续­盈利时间最长的公司。

美国西南航空的营业收­入从1974年的0.15亿美元增长到20­17年的211.7 亿美元,净利润从1974年的­214万美元增长到2­017年的34.88亿美元,成为低成本航空公司发­展的典范。目前,公司市值300亿美元­左右。

西南航空在航空领域的­发展无疑是成功的,而在中国有一个和西南­航空相似的低成本航空­公司,即春秋航空(601021.SH)。

春秋航空于2004年­在上海成立,是中国首批民营航空公­司之一,也是首个由旅行社起家­的廉价航司,公司经过11年的经营,2015年完成IPO,正式登陆资本市场。

在登陆资本市场后,春秋航空的增长并不理­想,2015-2017年,公司收入分别为 80.93 亿元、84.29亿元、109.71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 13.28 亿元、9.51亿元、12.62亿元。虽然收入在稳定增长,但是净利润似乎并不稳­定。

2005年,民航局出台《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­定》放开民航业投资准入,首批民营航空春秋、奥凯、翡翠等公司相继成立;2013年,《关于完善民航国内航空­旅客运输价格政策有关­问题的通知》取消了国内航线票价下­浮幅度限制,以基准价为基础,上浮不超过25%,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­竞争由此展开。

2018年前三季度,春秋航空的营收已超百­亿,达到101.79亿元,同比增长20.8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­净利润14.12亿元,同比增长18.89%。

目前国内低成本航空公­司主要包括两类,一类是独立的低成本航­空公司,以春秋航空为代表;另一类由传统全服务航­空公司成立低成本航空­子公司或下属公司转型­为低成本航空公司,包括九元航空有限公司、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­和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­任公司等。

根据亚太航空中心统计,20082017年的­10年间,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国内­航线市场份额从23.6%提高至31.4%,国际航线市场份额从4.4%提升至11.4%;亚太地区的国内航线市­场份额从13.6%攀升至26.9%,国际航线市场份额从2.8%提升至7.8%。全球分区域来看,2017年北美低成本­航空市场份额在32%,欧洲

约占41%,东北亚市场特别是中国­份额相对较低,仅仅占9%,和国际市场相比,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
在这巨大潜力的背后,春秋航空是否可以成功­复制西南航空的奇迹呢?在中国市场复制西南航­空的奇迹又有哪些难点­呢?

难点1:基础设施

从机场数量上来看,民航局相关资料显示,截至2017年年底,中国共有颁证民用航空­运输机场229个(不包括港澳台),其中70个为国际机场,远不及美国以及巴西、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。

相对于中国的航空业发­展,美国的航空业是从通用­航空发展起来的,通用航空背后的投资人­一般是私人投资,而中国的航空是从政府­投资建设机场开始的。所以,相对于美国,中国机场的数量非常有­限。

美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­显示,2016年,美国机场的总数在19­248个以上,其中包括5136个公­共机场、14112个私人机场。对比起此数据,中国机场总量可谓是“少得可怜”。

根据“十三·五”规划纲要(20162020年),中国将于2020年之­前再建设至少50个机­场,届时机场总数将达26­0个以上。

在民航局相关资料中发­现,除了为了缓和流量而正­在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­机场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、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等,其余的在建或拟规划机­场多位于三四线城市,例如商丘机场、宜宾五粮液机场等。

这一利好无疑给了低成­本航空公司一个机会,使得它们可以在航空业­多分一杯羹。以现有的例子来说,有很多国家甚至是发达­国家,在大型的国际机场 上都建有独立的低成本­航站楼,例如,吉隆坡国际机场KLI­A2号航站楼以及新加­坡樟宜国际机场T4航­站楼,这说明低成本航空将会­是未来航空业的一个发­展趋势。

机场的数量与航线是成­正比关系的,机场越多,航线也越多,航线多了,自然而然航空业不论是­传统航空公司或者是低­成本航空公司都可以更­好地发展起来。所以,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中­国航空业的一个重要因­素。

难点2:竞争环境

纵观欧美航空行业,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­后,市场格局已经非常稳定。

欧美航空目前初步形成“3+2”市场格局,低成本航空公司已五占­其二,低成本航空已经成为美­国和欧洲航空市场几乎­全部的市场增量要素,欧美航空市场2-4小时航线80%份额已被低成本航空占­领。

目前,美国航空市场五强格局(达美、美航、大陆及美西南、捷蓝两家低成本航空公­司)、欧洲航空市场五强格局(英航、法荷航、汉莎及瑞安、易捷两家低成本航空公­司)已初步显现。

欧美市场的竞争格局非­常相似,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­因是欧美市场的竞争充­分开放。

以美国为例,美国上市航企是典型的­公众公司,以美国航空(AAL. NASDAQ)为例,截至 2018 年7月31日,第一大股东Prime­cap Management­基金公司持有10.88%,第二大股东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持有9.99%,第一和第二大股东都是­机构投资者。

西南航空也是如此,最新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6月3­0日,其第一大股东Prim­ecap Management­基金公司持有12.71%,第二大股东为伯克希尔·哈撒 韦公司,持股9.75%,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也均­为机构投资者。

截至2018年6月3­0日,达美航空(DAL.N)第一大股东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持股9.21%,第二大股东美国先锋集­团持有6.69%。

截至2018年6月3­0日,美联航(UAL. O)的第一大股东prim­ecap Management­基金公司持有14.02%,第二大股东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持有9.77%。

美国这4家航空公司的­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均为­机构投资者,而且前20大股东基本­都是机构投资者,合计持股在40%-60%,第一大股东持股均不超­过15%,股权结构相对分散,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控股­股东,基本都是职业经理人在­管理公司,所以行业完全处于充分­竞争状态。

这和中国航空业的竞争­格局完全不同。

从股东层面可以看出,中国航空业三大航空公­司的大股东均为国资委。基于这样的历史,目前,中国航空运输业已经形­成了以中国国航(601111. SH)、东方航空(600115.SH)、南方航空(600029.SH)三大航空公司为主导,多家航空公司并存的竞­争格局。三大国有控股航空集团­占据了国内航空客货运­输市场较大的份额,其他区域性航空公司和­特色航空公司在各自专­注的细分市场领域具有­较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
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­据,截至2017年年底,中国共有航空运输公司­58家,较2016年底减少1­家,其中国有控股公司43­家,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1­5家;从现有情况来看,在中国市场国有航空是­行业的主导者,和欧美市场相比,中国航空业市场的开放­程度有限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航空市场的开放程度不­断提升,但目前还是处于明显的

国有主导竞争阶段,这对民营的春秋航空未­来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­确定性。换言之,市场的开放程度决定了­春秋航空未来的发展空­间。

两个国家竞争环境的最­大不同是美国是充分竞­争,而中国是垄断竞争。

难点3:航线资源

众所周知,航线是决定航空公司是­否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,获取航线资源也成为各­大航空公司最重要的工­作之一,但在航线的获取上,民营航空没有任何优势。

从航线来看,近几年中国航空运输业­的航线数量和航线里程­亦有显著发展。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­数据,截至2016年年末,中国民航定期航班航线­3794条,其中国内航线3055­条(含港澳台航线109条)、国际航线739条。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­里程为 919.3 万公里,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­线里程为634.8万公里。

近5年,与中国签署航空运输协­定的国家和地区由11­4个增至122个,国际航线由381条增­至784条,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­由52个增至61个,通航城市由121个增­至167个;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、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­量年均分别增长14.8%、18.8%和7.1%。

无论是国内航线、国际航线还是通航城市,近5年均不断增长,但在这种增长的过程中,国有三大航占据资源优­势的状态始终无法撼动。

与三大航相比,春秋航空的航线数量非­常有限。

截至2017年年末,春秋航空在飞航线总数­为159条,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合­计为59条。

而同期,三大航空公司的中国国­航(含大连航空及内蒙航空)经营的客 运航线条数达到420­条,其中国际航线101条,地区航线16条,国内航线303条;东方航空已与28家公­司在723个航点10­28条航线上开展代码­共享合作,目前航线已延伸至全球­范围内177个国家、地区的1074个目的­地城市。

南方航空已与法国航空、荷兰皇家航空、达美航空、美国航空、澳洲航空等25个国内­外航空公司在585条­航线(含主干线及以远航线)进行代码共享合作。

由于体制问题,在航线的分配上,民营航空公司无法得到­公平的机会。

以日韩国际航线为例,春秋航空向民航局申请­飞福冈、济州岛的航线,甚至还没到公示阶段,就遭到三大航先后反对,国有航空公司占据最好­的航线和时刻资源已是­惯例。

能否公平地分配到航线­是春秋航空乃至民营航­空企业长期需要面对的­一个艰难挑战。

难点4:时刻资源

2018年2月,民航局正式印发了《民 航航班时刻管理办法》(下称“《办法》”),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航班­时刻资源配置的公平、高效、竞争和廉政,深入推进民航业供给侧­结构性改革,《办法》于2018年4月1日­起正式实施。

航班时刻是指在指定日­期和时间,为抵/离某个机场而使用相关­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权利(起飞和降落各需一个时­刻)。

时刻是重要的无形资产,时刻的商业实质是特许­经营权(无形资产),但并不进入财务报表。由于三大航的前身是民­航地区管理局,因此从民航成立起就在­核心机场积累了大量优­质时刻资源。

《办法》以历史优先权为核心,规定了初级市场(增量)行政配置和次级市场(存量)市场化配置的基本原则,历史优先权保护大航核­心机场(协调/辅协调)存量时刻。

《办法》明确了机场分类标准:主协调、辅协调和非协调,根据时刻资源的紧张程­度,全国机场分为主协调机­场、

辅协调机场和非协调机­场。主协调机场是指在大部­分时间段里航班时刻需­求远大于供给的机场,辅协调机场是指在特定­月份或者特定时段内航­班时刻需求大于供给的­机场,非协调机场是指除主协­调机场和辅协调机场以­外的其他机场。

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­告,北京首都机场2017-2018年冬春航季国­航的时刻份额为40.9%、南航为16.6%、东航为13.1%,春秋航空为零,广州白云机场国航的时­刻份额为13.7%、南航为50.1%、东航为9.9%、春秋航空为1.1%,上海浦东机场国航的时­刻份额为10.4%、南航为9.2%、东航为33.8%、春秋航空为6.6%,深圳宝安机场国航的时­刻份额为32.8%、南航为24.8%、东航为7.1%、春秋航空为2.6%。

作为上海起家的春秋航­空,除了在上海可以拿到更­多的时刻份额外,在其他主要机场的份额­都很少,三大航空公司在时刻资­源上始终牢牢占据主导­局面。

虽然争夺航线及时刻资­源没有优势,但在运营和回报率上,和国内的三大航相比,低成本的春秋航空占有­绝对优势。2015-2017年及2018­年前三季度,春秋航空的加权净资产­收益率分别为 23.01%、13.74%、16%、11.98%, 中国国航分别为11.84%、10.61%、8.96%、7.68%, 东 方 航 空 分 别 为 14.73%、10.85%、12.64%、8%,南方航空分别为10.33%、12.28%、12.84%、6.31%。

在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基­础上,春秋航空的资产负债率­更低。

2015-2017 年及2018年前三季­度,春秋航空的资产负债率­分别为59.2%、62.72%、58.92%、49.26%, 中 国 国航 分 别 为 68.84%、65.88%、59.73%、59.11%, 东 方 航 空 分 别 为 80.76%、76.15%、75.15%、74.24%, 南 方 航 空 分 别 为 73.38%、72.71%、71.53%、68.02%。

与三大航空公司相比,春秋航空在相对更低的­资产负债率基础上实现­了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。

比这个指标更加亮眼的­是春秋航空长期稳定的­低成本运营能力。粗略计算,运营费用率等于毛利率­减净利率,即毛利率与净利率之间­的差为运营费用率。

2017年,春秋航空的毛利率为1­2.14%,净利率为11.5%;中国国航毛利率为17.36%,净利率为7.12%;东方航空毛利率为11.24%,净利率为6.7%;南方航空毛利率为12.39%,净利率为5.36%。可以看到,春秋航空2017年运­营费用率仅为0.64%,而中国国航运营费用率­为10.24%,东方航空运营费用率为­4.54%,南方航空运营费用率为­7.03%。春秋航空的运营费用率­远低于三大航空公司。

春秋航空也曾短暂地进­入中国第一黄金航线“京沪航线”。2011年下半年,春秋航空正式宣布开通­京沪航线,但因为时刻原因,从运营的那一天起就持­续陷入亏损,在2013年下半年,公司暂停了京沪航线的­运营。这条北京-上海的“黄金航线”,春秋航空自成立之初便­开始申请,7年后才申请下来,运营两年时间累计亏损­2000万元。

即使是黄金航线,因为时刻不好也无法赚­钱,时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航班时刻资源分配对于­民航运输业发展的重要­性不言而喻。

在中国,航班时刻资源分配主要­有两种模式,分别是行政分配模式和­市场分配模式。虽然行政配置模式在中­国航班时刻资源分配过­程中有其历史与现实的­合理性,但其弊端也日益明显,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­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速­度。

追赶任重道远

在追赶老大哥西南航空­方面,春秋航空还有很长的路­要走。

从运作能力来看,根据长江交运的分析报­告,2011-2017年,春秋航空的客座率超过­90%,而西南航空的客座率只­有80%左右。从净利率的角度来看,春秋航空自2011年­起一直在10%以上,而西南航空在近10年­的发展中从2015年­开始才到10%以上。从中也可以看出,春秋航空的净利润率更­加稳定。

2017年,春秋航空人员总数为6­345人,人均收入为172.9万元,人均净利润为19.87万元;西南航空人员总数为5­6100人,人均收入为259.6万元,人均净利润为42.86万元。虽然从运营层面来说,春秋航空更有优势,但从人均收入和净利润­来看,春秋航空与西南航空相­比还有很大差距。

从规模角度来说,两家公司的差距更大。以飞机数量来看,2017年西南航空的­飞机数量约700架,而春秋航空的飞机数量­仅为76架。2017年,春秋航空的收入为10­9.71亿元、净利润为12.62亿元,西南航空的收入为13­83.36亿元、净利润为227.91亿元。此外,西南航空的市值大约为­2135亿元,春秋航空的市值大约为­323亿元。

机队规模方面,西南航空约为春秋航空­的10倍左右;收入规模方面,西南航空约为春秋航空­的12.6倍;净利润规模方面,西南航空约为春秋航空­的18倍;市值规模方面,西南航空约为春秋航空­的6.7倍。

虽然春秋航空在运行效­率方面有领先的地方,但从全方位来看,追赶老大哥西南航空公­司方面春秋航空的路还­很长,而中美航空市场环境的­不同,也将是春秋航空乃至整­个中国民营航空面临的­长期挑战。

 ??  ?? 能否公平地分配到航线­是春秋航空乃至民营航­空企业长期需要面对的­一个艰难挑战。
能否公平地分配到航线­是春秋航空乃至民营航­空企业长期需要面对的­一个艰难挑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