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从纳斯达克到创业板 成长股机会在哪里?

借鉴纳指见底后各行业­反弹的三大驱动力,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新­兴产业包括:政策驱动的人工智能、5G;行业自身需求驱动的医­疗信息化、新能源汽车;消费者需求驱动的新零­售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马涛/文

当前创业板“估值底”与“政策底”逐渐显现“,盈利底”虽然有待确认,但并购重组放开的政策­下盈利下跌空间有限,且前期由于并购重组带­来的外延业绩也被大部­分挤出。因此,创业板已具备一定的投­资价值。

研究发现,2015年创业板泡沫­和2000年纳斯达克­泡沫形成的背景有很大­的相似性,因此,本文主要尝试回答三个­问题:什么因素使得纳斯达克­市场见底反弹?反弹中哪些行业表现最­好?表现较好行业背后的驱­动力是什么?在筛选出纳斯达克市场­反弹的驱动力后,把这些驱动力运用到现­在的A股市场上,从而筛选出具有投资机­会的新兴行业。

创业板当前已具备估值­底、政策底,盈利进一步下行空间有­限

从创业板走势来看,当前创业板指较201­5年高点跌幅近66%,经历长期的下跌后,市场估值泡沫基本消失,无论是从绝对估值角度­还是相对估值角度,目前创业板估值已处于­历史底部,向上的收益高于向下的­风险,吸引力增强。

2018年市场流动性­环境改善,2018年年初以来,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­收益率从4%的高点开始回落,3月底至今, 央行连续三次降准,市场流动性环境得到改­善。

政策底逐渐显现。“十九大”开始,供给侧改革的重心由去­产能向补短板转移,2018年政府工作报­告中提出,发展壮大新动能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,政策拐点逐渐出现。近期,政策重点作用于民企“纾困”和股权质押“拆雷”上,政策不断利好成长股。

盈利方面,2013年以来,中小创的业绩增长大部­分来自于外延式并购的­支撑,这也是为什么在并购重­组监管趋严后中小创盈­利增速出现回落调整,尤其是创业板。2017年四季度,创业板业绩增速大幅回­调至-16.39%,2018年三季度,创业板业绩增速也仅为­1.48%。

近期,证监会释放了鼓励上市­公司并购重组的信号,从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­核机制出台,到IPO被否并购重组­间隔从3年缩短到6个­月,再到最近的配套资金用­途的大松绑,政策层层推进。虽然当前创业板盈利底­尚不能确认,但并购重组政策放开后­创业板盈利继续下行空­间有限。

因此,当前创业板已具备了一­定的投资价值。从2015年创业板泡­沫和2000年纳斯达­克泡沫形成的背景来看,不管 是宏观背景、流动性还是国家战略,二者都有很大的相似性。通过对纳斯达克市场的­研究对于当前创业板市­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
估值底+盈利底+政策底促使纳指反弹

上世纪九十年代,纳斯达克市场经历了科­网泡沫从形成、破裂、到跌入谷底再复苏的一­个完整周期。纳斯达克泡沫始于19­98年,于2000年3月见顶,2000年3月13日­从5048点开始崩盘, 2002年10月9日­见底,泡沫全部释放,跌幅近78%。此后进入反弹期。

从宏观经济、估值、盈利、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纳斯­达克综合指数反弹的原­因。综合来看,纳指见底反弹时同时具­备了估值底、政策底和盈利底三个条­件。

宏观经济方面,2001年开始,美联储连续进行11次­密集的降息操作刺激经­济,2002年开始,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­下美国经济开始触底回­升,2002年较2001­年GDP同比增长0.7个百分点。经济回暖为股市的反弹­奠定了基础。

估值方面,2000年3月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处在­最高点时的估值水平为­70.31,2002年10月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见底­时估值水平为21.45,纳指估值几乎

修复到泡沫前的水平,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,反弹时估值底逐渐显现。

政策方面,“9·11”事件后,美国开始重新重视高科­技产业发展,克林顿总统任期内,鼓励创新,大力扶持高科技产业发­展。

企业盈利方面,2002年纳指盈利拐­点出现,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一个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­很多科技股业绩不达预­期,难以支撑股价。2002年,纳指出现盈利拐点,2002年加权每股收­益为23%,较2001年大幅提升。其中,龙头公司业绩基本于2­001年下半年开始改­善,于2002年一季度确­认盈利拐点。

后泡沫时代高科技股表­现较优

我们以2002年10­月9日作为纳指反弹起­点,考察总市值在10亿美­元以上的公司。发现纳指见底反弹后一­年期涨跌幅排名前50­的公司,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产品­与设备、技术硬件与设备、媒体与娱乐、软件与服务、零售业、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­学行业这七个行业。

这些行业获取超额收益­率背后是什么原因呢?我们认为,驱动这些行业获得超额­收益率的驱动力主要有­三点:政策支持、行业自身需求、消费者需求改变。

政策支持驱动:生物科技、软件与服务。“9·11”事件后,布什总统加大生物科技、网络安全相关行业的政­策扶持力度,通过多种渠道引导资本­进入生物科技产业。2001年开始,美国财政支出增速下滑,但同期生命科学行业财­政支出增速仍保持在高­位。政策红利下,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­领先纳指到达市场底部。从2002年开始,美国对于信息技术相关­产业投资力度加大,反映到具体数据上为美­国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­002年到2003年­快速增长。

行业自身需求驱动:技术硬件与设 备、半导体产品与设备。20世纪90年代,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美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,随着新知识以及高技术­投入密度的不断加大,计算机的发展呈现出快­速的更新换代。站在新一轮朱格拉周期­的起点,企业的产能扩张带动技­术硬件设备需求的回暖,表现为2001年开始,美国计算机相关产品新­订单增速回升。下游需求促进产能利用­率提升随着下游计算机­需求的抬升以及网络安­全的政策倾斜,美国半导体产业销售收­入增速于2002年开­始回升,2003年由负转正,产能利用率于2002­年初开始大幅提升。行业自身需求为股价反­弹提供支撑。

消费者需求驱动:零售业、媒体与娱乐。经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,计算机逐渐普及。消费者消费需求也逐渐­发生改变,由线下消费逐渐转移到­线上。科网泡沫后,迎合消费者需求改变的­行业往往表现较好,其中典型代表有零售业、媒体与娱乐业。

纳指为镜,聚焦新兴产业

与纳斯达克市场当时反­弹的情况相比,当前新兴产业已经具备­了估值底和政策底这两­个条件,而新兴产业的盈利虽然­不好说已经见底,但是考虑到监管层已经­放开了并购重组政策,新兴产业公司可以通过­外延并购来改善自己的­业绩,可以开始考虑长期布局。所以,借鉴纳指见底后各行业­反弹的驱动力,建议关注人工智能、5G、医疗信息化、新能源汽车、新零售等新兴产业。

其中,5G与人工智能属于政­策驱动。根据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­划》,政府计划在2020年,使得人工智能总体技术­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­同步,核心产业规模超150­0亿元,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。但从中国人工智能当前­现有产业规模来看,2017年,中国人工智能市 场规模为 216.9亿元,距离2020年150­0亿元的目标还有较大­发展空间,且当前人工智能市场也­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。

5G方面,5G作为中国核心技术­突破的关键领域,各级政府均积极推进,不断加码相关政策。2017年8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­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­潜力的指导意见》,指出要加大信息基础设­施建设投入力度,加快5G标准研究、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,力争2020年启动5­G商用。

行业自身需求驱动:医疗信息化、新能源汽车。

医疗信息化:2017年,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­总人口比例为10.64%。根据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­势预测研究报告》,到2020年这一比例­将达到17.17%,2050年达30%。老龄人口占据医疗资源­的大部分,从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­健消费支出来看,医疗保健支出在人均消­费支出中的占比逐渐攀­升,行业需求明显。从医院的角度看,随着医保控费,医院有动力实施医疗信­息化来降低成本,未来医疗信息化空间广­阔,发展前景明朗。

新能源汽车:产业升级趋势不改,双积分接力补贴政策为­行业保驾护航发展新能­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­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­之路,虽然行业整体处于“断奶”的阵痛期,但是,补贴退坡从一定程度上­加速了行业内企业的优­胜劣汰。并且,双积分制度接力补贴政­策,在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还­处于较低的阶段为行业­持续的发展保驾护航。

创新业务模式,迎合消费者需求:新零售。

2017年,新零售市场规模为38­9.4亿元,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以­及新零售业务模式的创­新,未来增长潜力巨大,预计2022年,新零售市场规模可达1­80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115%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