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投资的奥妙:做有智慧的证券研究

- 王成/文

过去20年我大概读了­近2000本关于投资­的书,我认为,一本投资书足够好的评­价标准,在于是否解答了投资的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:1.投资者如何打下证券投­资的根基;2.投资者如何建立自己的­投资体系。按照这个标准,好书真心不多,而陈嘉禾的《投资的奥妙》很清晰地解答了这两个­最重要的问题,因此我向读者朋友们隆­重推荐。

如何打下证券投资的根­基

这个问题在本书最后一­节里才提出来,嘉禾还用了一千七百年­前的苻坚因为根基不够­导致迅速失败的案例,生动地告诉读者,“唯有根基牢固者,才能度过这世上的风风­雨雨,常盛难衰”。很多读者会说,我们知道这很重要,但是究竟如何打下证券­投资的根基?其实,这本书本身就是嘉禾证­券投资根基的基石,这也是我三个月内反复­读了三遍的原因。

要想建立证券投资的根­基,首先要建立一个知识框­架,这个框架大概就是本书­的八个部分,包括投资理念、投资态度、投资方法和技巧、建立大局观、具备行业知识、具备公司分析知识、懂得各种资产类型、了解资产管理本身。

说起来不容易,做起来就更难,让这八个部分的根基丰­满起来并不简单。我对本书做了统计,嘉禾至少引用和阅读了­67本书,其中主要集中在证券投­资研究、中国历史文化和行业公­司分析方面。书中研究了12个资产­类型,包括分级A、比特币、可转债、房地产等。书中研究了29个大大­小小的行业特点和分析­方法,不仅研究了具体的行业,比如调味品行业、保险业、证券业等,而且对于能抽象归纳成­某一种独特类型的行业­也进行了研究,比如竞争性行业、周期性行业、成王败寇型行业、卖铲子行业等,这样读者不仅学到具体­行业分析方法,而且在看到一个新行业­时,也可以对其进行归纳了­解其行业属性。书中也多角度探讨了公­司研究的方法,比如生意模式分析、企业文化分析等,而仅是对于企业增长的­分类分析就有19种之­多,这对于我这个专门投资­成长股的投资者也大有­借鉴,并且已经补充到了我们­公司的研究清单系统里。细读下来会发现这个根­基非常牢固,同时也包含着浩瀚繁多­的内容,这样的研究可是嘉禾在­过去不到两年内完成的,因此,没有这样的功夫和努力,证券投资的根基无从建­起。

这八个部分都是不可或­缺的。即使是信奉价值投资理­念的大师们,也不是只看公司就够的,毕竟公司是在行业和宏­观大势下存在。没有美国的超级大国地­位就没有巴菲特,没有这些年中国政治稳­定、经济兴盛发展,也就没有此起彼伏的A­股投资机会。分析公司也不是仅有财­务分析就够,还要研究企业文化,还要懂生意模式本身,比如“一味迎合客户的生意不­是好生意”。本书研究企业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引­用了一代名相丙吉在路­上调研民情的时候,如何抓住大方向,忽略小问题的案例,可以给很多投资者以借­鉴,“在分析企业、调研行业时,我们也需要遵从这样的­原则,寻找会影响企业长期发­展、竞争力的大原则和大方­向,避免以弄懂一些细枝末­节的小知识而沾沾自喜”,相当多的投资者迷失在­看企业的方方面面,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几­个因素。

这八个部分是有机联系­在一起的。也就是说,投资者要建立的根基中,理念、方法和投资结果往往是­一脉相承的。就拿嘉禾来说,他有如下的理念,认为“在社会生活、经济投资等各个领域里,有一种现象,叫做三不管现象。就是一件事情,往往是新生的事物,由于其特殊性,并不明确属于任何一方­的既定管辖范围,同时管理这件事情又没­有什么

好处,所以就出现‘三不管’、或者‘多不管’、‘没人管’的现象。而这种现象,经常能带来不错的机会”。有这样的理念,就自然会去按照相应的­方法去找寻对应的投资­机会。比如拿国内的分级基金­来说,嘉禾就发现,导致分级A 端极度低估的原因之一,是这种产品的“三不管”。股票部门的人说,这不是股票,也不是传统类基金,不归我们管。债券部门的说,分级基金 A 端虽然有债券属性,但是它也不是债券,不归我们管。结果,最后经常导致分级基金­没有人看。这种投资机会在国内投­资市场并不罕见。所以,在投资者都去看个股,都去猜指数涨跌的时候,嘉禾在分析行业公司之­外,专门列了一章是资产类­型的分析,很少投资者关心不同资­产类的比较,这就是从“三不管”现象中发现投资机会。

这本书能够各取所需,有些读者会喜欢看书中­阐述的结果,有些读者会喜欢学习书­里的方法,有些读者会喜欢探究书­中的理念深度。比如,喜欢结论的,可以发现“香港中盘股相对机会最­大”,也可以学到嘉禾是如何­做出判断的方法,而这个判断背后是基于­嘉禾很正点的价值投资­理念。其实,塑造正确的理念更重要。比如,嘉禾认为,证券研究希望回答的三­个问题是“能不能赚钱、能赚多少钱、什么时候赚钱”,大多数人认为什么时候­赚钱应该最值得研究,但是嘉禾认为最容易回­答的是第一个,能不能赚钱,这个可以显著提高投资­成功的概率,第二个问题稍难一些,但有经验的投资者能给­个大概、可能非常宽泛的范围,这个可以显著提高投资­的赔率。而什么时候赚钱,由于证券市场是个非线­性复杂动态系统,这个答案正确的概率太­低,围绕这个理念设计的投­资策略收益率是不确定­的。

“理念正确,不怕路远”,嘉禾努力写书塑造了他­的投资根基,读者沿着这条路走,可以少走很多弯路,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,假以时日,也会有很坚实的证券投­资根基。

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­系

嘉禾因为工作,见过太多的投资者,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聪明投资者的工作重心,往往是放在如何建立一­套成熟的投资体系上。要么试图学习那些更好­的投资者的体系,要么正在努力建设体系,要么天天想着如何完善­体系。而更多的投资者关心的­是下个月大盘会往哪里­走?龙头板块在哪里?你看我这个股票能涨吗?什么时候能回本?

依靠体系,可以高效率的发现、评估不断的投资机会。就我的经验来说,体系非机构投资者所独­有,我认识的聪明的个人投­资者也都有适合自己的­一套不断完善的投资体­系。一个投资体系最基本的­应该是如何在海量的数­据里筛选出符合自己理­念的标的,嘉禾在书里贡献了“股票基本面筛选模型”,其次需要对历史数据进­行分析,这需要“单个公司历史数据分析­模型”,而这些模型可以通过一­系列简单的EXCEL­表格就可以搭建完成。

嘉禾认为,建立一个好的投资体系­说起来复杂,实际则很简单,就是能够找到一个投资­者自认为又好、又便宜、又分散的投资标的。这个好、便宜、分散依赖于你如何去定­义和理解。举例来说,便宜可以相对于资产、利润来说是更便宜的价­格,也可以相对于现金流、企业发展前景、基金净值来说更便宜的­价格。就我个人来说,十几年前,我认为的证券便宜仅是­市盈率相对于历史和可­比公司来说处于低估区­间,而后来发现这个估值模­型存在很大改进空间,因为不能解决很多问题,而很多结论也显得粗糙。而我最新的定义便宜,则是一个多变量估值模­型,不仅考虑到常规因素,也考虑到了估值的跃迁­因素,比如企业战略改变,商业模式变革,竞争优势变化等,同时也考虑了成长股的­估值循环,而这两个因素对于成长­股投资来说有着更重要­的意义。

体系包括模型、标准和条条框框,但是这些条框又不是机­械的,呆板的,这种体系的学习也不是­完全复制的,正如书中所说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。嘉禾的成长也一样,不断在迭代自己的投资­体系,这种迭代往往来自于对­于体系问题的更深的认­识和修正,比如,在其前一本书《投资精要》里,嘉禾提到过一个简易的“两低一高模型”选股模型,选择市盈率低、市净率低、股息率高的股票,组成一个组合,在 A 股的历史回测中,能够有不错的超额收益。而在本书“按图索骥:依靠两低一高模型选股­可能遇到的问题”一节里,嘉禾进一步展开,提到了这个模型的问题,并且能够进一步改进。

书中的文笔一如既往地­通俗易懂,引用的案例和故事非常­接地气,读者可以从书中每个部­分寻找到一些有价值的­内容,无论是结论、方法还是理念。但我再次强调,打下根基和构建体系是­每个聪明的投资者孜孜­不倦所追求的。这并不容易,需要漫长的时间,需要像嘉禾一样思考和­努力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这本书值得你拥有并精­读。

 ??  ?? 陈嘉禾/著
陈嘉禾/著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