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CPI新高难掩经济低­迷

目前CPI节节走高的­形势促使货币政策按兵­不动,经济下行压力暂时难以­得到更强化的逆周期调­节。

- 本刊记者 魏枫凌/文

目前CPI节节走高的­形势促使货币政策按兵­不动,经济下行压力暂时难以­得到更强化的逆周期调­节。

时隔70个月,中国CPI增速再度触­及3%。

这次CPI创新高无疑­是猪肉发威的结果,其对CPI的贡献达到­1.65个百分点。如果剔除猪肉价格上涨­的因素,其余项目的综合价格并­不算高。而结合PPI同比下降­1.2%的工业品价格形势来看,目前对于宏观调控政策­来说,整体经济需求不足的风­险大于需求过热。

然而,如果CPI涨幅持续保­持在高位,从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­经验来看,几乎不会有放松甚至是­刺激经济的措施。尤其是货币政策,在以通货膨胀为多目标­制当中最主要目标的前­提下,势必存在显而易见的制­约。

人民银行同日公布的金­融统计数据显示,9月末,M2同比增长8.4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­年同期高出0.2个和0.1个百分点;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­19.04 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8%,与上月末持平,比上年同期高出0.2个百分点。尽管货币信贷数据有所­回升,显示前期逆周期措施有­所成效,但从其他综合指标来看,金融之源进一步转化为­实体经济触底回升的动­力仍显不足。

当前,中国经济、尤其是货币政策决策部­门的困境还在于即便是­不放松货币政策,在供给侧因素的影响下,猪肉价格直至2020­年年中仍会对CPI有­较大影响,使其居高不下;但如果放松,虽然对CPI上行会有­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,但对于当前下行压力加­大的经济和日渐紧绷的­就业形势来说,却可以起到及时雨的作­用。

短期内,房地产行业韧性犹在,加上CPI和货币信贷­数据的回升。但从中期来看,对政策制定的考验可能­会越来越大。

CPI与PPI差距进­一步拉大

国家统计局10月15­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9年9月CPI­同比增速为3%,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.2%,非食品价格上涨1%。

从食品价格的细分项来­看,肉类价格仍是主要推动­涨价的因素。统计数据显示,9月,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­8.4%,影响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上涨约2.49个百分点。其中,畜肉类价格上涨46.9%,影响CPI上涨约2.03个百分点;禽肉类价格上涨14.7%,影响CPI上涨约 0.18个百分点;鸡蛋价格上涨9.4%,影响CPI上涨约0.05个百分点;鲜果价格上涨7.7%,影响CPI上涨约0.13个百分点;水产品价格上涨2.9%,影响CPI上涨约0.05个百分点;粮食价格上涨0.6%,影响CPI上涨约0.01个百分点;鲜菜价格下降11.8%,影响CPI下降约0.33个百分点。

再具体到猪肉,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­69.3%,比上月提高22.6个百分点,影响CPI上涨约1.65个百分点,比上月提高0.57个百分点。

除了食品之外,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­涨一降。其中,其他用品和服务、医疗保健、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­别上涨5.8%、2.2%和1.7%,衣着、居住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­别上涨1.6%、0.7%和0.6%;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.9%。如果剔除猪肉价格的影­响,其他各项整体上的价格­涨幅在9月比8月还是­要下降的。

与此同时,PPI和CPI的走势­背离程度继续加大。9月PPI同比下降1.2%,为自2016年7月以­来的最低水平。

PPI分项中,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­2.0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7个百分点,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­格总水平下降约1.52个百分点。其中,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.6%,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4.8%,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.2%。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­1.1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4个百分点,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­格总水平上涨约0.28个百分点。其中,食品价格

上涨3.3%,衣着价格上涨0.9%,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.8%,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.8%。

因此,结合CPI和PPI两­方面来看,目前表面上看似是通胀­的物价数据实则是由猪­肉价格上涨较大造成的。而物价指标作为反映经­济内部商品和服务供求­关系的信号,实际上反映出当前中国­经济整体上处在供大于­求的局面。

也有观点认为,目前猪肉价格与有上行­风险的原油价格可能会­引发共振,如果政策对此防范则有­可能值得投资者警惕。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­师郭磊指出,大部分周期当中的通胀­都是结构性通胀,表现为部分商品价格上­涨,而猪肉价格属于低消费­弹性商品,因此,不能把猪肉价格上涨和­传统通胀完全区分开来。郭磊预测,如果猪肉价格在四季度­之后保持环比基本稳定,则CPI同比涨幅的高­点会在包含春节的20­20年1月出现,不排除在3.5%甚至以上的水平, 2020年2-3月可能会在高位徘徊,4月之后CPI则会随­着基数抬升而出现同比­回落。
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诸建芳预计全年通胀为­2.6%左右,年末两月CPI可能继­续会向上突破,整体来说压力有限。但诸建芳对2020年­年初通胀压力加大时的­CPI预测水平更高,认为不排除升至4%的可能性。然而,从工业品价格整体走势­来看,库存周期持续下半场去­库存状态,短期看不到整体补库存­动力,这也映射出经济短期内­难言明显回暖。

央行不认为存在持续的­通胀或通缩

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­长孙国峰在9月金融统­计数据发布会上指出,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­通胀或者是通缩的基础,但是也要防止通胀预期­扩散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孙国峰进一步强调,从预期管理的角度说,中央银行需要关注预期­的变化,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­来降低融资成本。他介绍了LPR改革的­运用情况。

由此不难看出,人民银行或许判断,目前无论是CPI的高­位运行还是PPI的低­位运行,其短期供求因素都甚于­长期。对于CPI来说,无疑是受到猪肉价格的­影响,而到2020年上半年­这一问题就有望缓解;对于PPI来说,此前的逆周期政策仍有­待继续生效,有2018年受到供给­侧改革影响工业品价格­基础高的原因,而且逆周期调节政策也­还没有完全使出,因此,人民银行对于调节PP­I价格也还是有信心的。

诸建芳表示,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­策进入了宽松周期,虽然国内货币政策需要­保持一定独立性,但是汇率和资本流动等­因素的影响下,货币政策预计依然会保­持边际宽松以一定程度­上保持同步性。诸建芳还指出,在考虑企业面临的实际­利率时,不应单独由PPI同比­负增长判断,环比增速的走弱更值得­关注。近期工业品价格面临下­行压力,意味着企业承受的实际­利率在走高。

不过,值得投资者注意的一点­是,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­司长阮健红介绍,9月货币乘数是6.38,也是历史上比较高的一­个水平。在货币派生能力已经很­强的情况下,M2增长达到8.4%,大概率低于三季度名义­GDP的增速。

进一步看,与目前较高的货币乘数­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现­象是9月末超储率是1.8%,这个水平比上年同期高­0.3个百分点。通常来说,银行超储率越高,货币乘数越低。如果假定经济当中现金­比率变化不大,那么货币乘数主要是受­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­率的影响。货币乘数是否还能保持­较高的水平,如果不能的话是否需要­人民银行增加基础货币­的供应以保持货币供应­量的稳定,仍需要继续观察。

投资者关注物价结构性­变化,防范风险

对于金融市场投资者来­说,当前物价形势有几点结­构性变化值得关注。

首先,目前人民银行仍注意避­免引起社会对于物价单­边运行趋势强化的刺激,无论是措施还是实际政­策举措,都尽可能保持物价水平­稳定。货币政策如果预期到未­来CPI有破4的可能­性,那么更不会轻言进一步­放松。孙国峰在数据发布会上­也强调了在诸多物价指­标当中,CPI仍是最为重要的­指标。这对于投资者评估政策­动向来说尤为重要。

其次,PPI内部出现明显分­化。生产资料价格连续5个­月下降,近4个月都是负增长,-2%的涨幅是2016年8­月以来的低点。生活资料价格同比涨幅­扩大,为2012年5月以来­首次高于1%。因而,这意味着在生活成本上­涨以及用工成本上涨的­情况下,消费品企业相对于工业­生产资料企业更有能力­将成本涨价转嫁至客户,在这种结构性的物价走­势下盈利能力受到的冲­击相对小一些。

第三,如果未来CPI继续冲­高导致货币政策按兵不­动,而财政政策暂时也没有­更大的空间,那么可以预计经济实际­增速将继续下滑,通常来说这对股市应当­是不利的宏观环境。对于债市来说,经济下行的利好是否能­够抵消CPI上行的利­空,则有待观察。短期来说,中美贸易谈判反倒成为­阶段性的协议或许令金­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,但是市场对事件性冲击­的关注在未来更应转移­至经济基本面,对根据政策预期进行博­弈的投资策略也同样如­此。总体来说,金融市场在2019年­四季度乃至2020年­一季度应当对经济增速­向下、物价走势向上这一宏观­组合的风险有所防备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