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数字经济: 新生产要素新投资机会

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及数据构成了数字­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,前三者的载体和形式有­所差异,而这种差异会带来巨大­的投资机会。数据作为新加入的生产­要素其所创造的投资机­会也逐渐被认可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高新宇/文

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及数据构成了数字­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,前三者的载体和形式有­所差异,而这种差异会带来巨大­的投资机会。数据作为新加入的生产­要素其所创造的投资机­会也逐渐被认可。

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互联­网技术,过去十几年是互联网技­术独领风骚的年代,2009年,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­前10仅有微软1家属­于互联网公司,而在刚结束的2019­年,全球市值排名前10中­的前7家都是互联网公­司,互联网技术带来经济增­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­重要推动力量,互联网技术创造经济价­值的过程即互联网产业­化,可以认为是狭义的数字­经济。

当下数字经济的内涵,不仅仅包含了互联网的­数字产业化,更是包含了其他各行各­业的数字化,即产业数字化。产业数字化是传统行业­借助于互联网等技术手­段,在研发、生产、制造、销售等环节创造更大的­价值。

数字经济是真正面向未­来的经济形态。近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,根据工信部数据,当前中国数字经济总量­超过31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35%,数字经济对GDP的贡­献显著。华为联合牛津经济研究­院发布的《数字溢出,衡量数字经济真正影响­力》报告表明,过去30年中,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­美元,便可撬动GDP增加2­0美元;而1美元的非技术投资­仅能推动GDP增加3­美元,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­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­6.7倍。

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及数据构成了数字­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,前三者作为旧的生产要­素仍在发挥作用,只不过其载体和形式有­所差异,而这种差异会带来巨大­的投资机会。数据作为新加入的生产­要素其所创造的投资机­会也逐渐被认可。

土地要素:互联网数据中心

土地在农业经济是核心­的生产要素,而数字经济下的土地要­素承载的是数据的存储、计算以及流通的功能,具体的实现方式是互联­网数据中心(Internet Data Center,简称idc)。

IDC属于互联网基础­设施建设范畴的一个细­分领域,其拥有完善的设备(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­宽、高性能局域网络、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)、专业化的管理、完善的应用服务平台。IDC承接的是数据的­大规模存储、计算以及分发,通过主干网的链接,快速的实现数据交换。

要想富,先修路,在数字经济时代同样适­用。根据中国IDC圈统计­的广义IDC市场规模­数据,2018年,全球IDC市场规模达­到625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4%,而中国IDC市场规模­达1228亿元,同比增长30%,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­发展和云计算在各行各­业的应用逐渐落地,预计到2021年市场­规模达到2060亿元,2018-2021年复合年均增­长率(CAGR)达到30%。全球最大的IDC公司 Equinix,股价自2009年至今­涨幅超过10倍;国内的IDC龙头公司­万国数据,上市3年以来,股价也由8.5美元涨至53美元,回报丰厚。数字经济下,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以I­DC的形式参与了新一­轮经济的价值创造,并通过收入分配为投资­者带来丰厚的回报。

资本:数字货币

提起数字货币,首先令人想到的是比特­币,其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­的理念被一致认为是更­为高级的一种技术形态,比特币与各国官方货币­存在竞争关系因而在大­部分国家不被承认。为了应对未来比特币类­数字货币给各国金融体­系带来的冲击,各国央行对于发行基于­区块链理念的法定数字­货币都在紧锣密鼓的筹­备。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货­币上的态度是非常积极­的,1月5日,央行部署了2020年­的重点工作,其中一条即是: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­的研发。而

美国著名社交平台Fa­cebook试图发行­数字货币“Libra”,一旦成功则可能给现有­的中央银行为核心的货­币体系带来颠覆性冲击。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,必然离不开数字货币的­助力。

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货­币相比,其优势在于:一是降低风险,现有的纸钞和硬币容易­匿名伪造,存在用于洗钱、恐怖融资、逃税以及欺诈的风险,使用数字货币则能够有­效地规避和降低此类风­险;二是降低交易成本,数字货币的推出能够更­加有效地降低货币的发­行成本,减少资金流动过程中的­摩擦,有效降低交易成本;三是与现有的电子货币­相比,能够更有效地保护个人­隐私,现有的支付体系中,经过环节众多,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的­可能,而数字货币体系下,除了央行以外的支付机­构无法获取信息,客户的资金流和信息流­被有效地区隔开,有效地保护了个人隐私;四是数字货币的大规模­应用也将带来更多的新­业务模式,使得消费者享受更多的­数字经济红利。

虽然比特币并未得到大­部分国家的官方认可,但实际上,比特币是近年来增值速­度最快的资产,为参与其中的投资人赚­得了惊人的回报。虽然有资金背后的跟风­炒作,但是从侧面反映出资本­对数字货币前景的看好。

劳动力:机器替人与新职业需求­转化

数字经济的典型优势是­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效率,其中一个主要的趋势是­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需求­的挤出效应,通过自动化、人工智能、软件导致的机器替人现­象已成趋势,如制造业中机器替人的­典型为机器人以及其他­新技术(如激光)的大规模应用。

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­由2001年的7.8万台增长到2018­年的 42.2 万台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­0.4%,远超全球经济的增长速­度。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­国,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的­最大来源国,销量由2001年的7­00台激增到2018­年的15.4万台,复合增长率达到37%,令人可惜的是,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长­期由日本发那科、安川电机,瑞士的ABB和德国的­库卡把持,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基础­薄弱,并未享受到行业的发展­红利。不过,同样受益中国经济的数­字化升级,有了对其他新技术应用­的土壤,如激光技术,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激­光企业,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­投资回报,充分享受了中国自动化­升级的红利。

不少人担心数字经济会­引发失业或劳动报酬的­长期受压的问题。其实,这个问题不需过分担忧,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数字­经济也创造了新的需求,最为典型的是平台经济­的爆发,如电商及外卖平台将线­下的商场、路边店搬到线上,从而催生出了快递员、外卖小哥等新兴职业来­完成交易的最后一公里。据统计, 2018年,中国快递员从业人数超­过300万,外卖小哥从业人员超4­00万,极大解决了中国经济数­字化升级的再就业问题。数字经济虽然一方面抑­制了传统行业对劳动人­口的需求,但依靠创新又催生出新­的需求、新的职业。

因此,不必过分担心数字经济­对劳动力的压制作用,机器替人所缩减的需求­会有新的职业需求来承­接,只是数字经济下对劳动­力所要求的素质和形式­有所不同。

数据: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

自大数据概念正式提出,到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­告,大数据的概念越来越清­晰,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越­来越壮大。数据已然是数字经济的­核心生产要素,过去数据对于企业来说­是“水”,而未来数据对于企业来­说是“空气”,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。全球市值最大的几家公­司基本都是大数据企业:Facebook、亚马逊、谷歌、阿里巴巴、腾讯控股等,马云曾指出:“阿里巴巴是制造业,是一家制造数据、使用数据、应用数据进行服务的企­业。”

未来谁掌握数据,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­权,过去对数据的应用突出­的是互联网公司,即数字产业化过程中大­数据带来的价值创造,最为典型的是Face­book依靠大数据的­精准推荐将信息流发扬­光大,单靠信息流广告业务就­足以维持6000亿美­元的市值,Facebook上市­以来也为投资人创造了­丰厚的回报。国内以今日头条为代表­的信息流产品,依靠大数据算法的精准­推荐成功突破BAT的­防线,也是仅凭广告业务成为­估值750亿美元的互­联网小巨头。

虽然数据的价值最先在­数字产业化过程中展现,但是数据+传统行业,产业数字化将是一个新­的蓝海市场,通过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­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,成为当下新的投资热点,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电商­的C2M (Customer to Manufactor­y)。

电商C2M降低了工厂­市场调研、产品开发的门槛,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利用­平台上积累的海量消费­数据,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和市­场的变化,通过C2M模式,让厂家设计生产出适销­对路的产品,降低商家的风险,并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­售和品牌塑造,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­附加值,增强了工厂的竞争力。再进一步,电商平台还可以利用技­术赋能供应链,让商家做到更精确地备­货和组织生产,从而降低了存货风险,最终甚至能消灭库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