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违约冲击波

本轮信用违约无系统性­行业或政策背景,对股市影响或相对有限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吴 周/文

违约“黑天鹅”飞舞,信用债市场遭遇腥风血­雨。

10月24日,上交所发布了一则华晨­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晨集团”)的债券停牌公告,称华晨集团2017年­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“17华汽05”发生债务违约。公开资料显示,该债券发行于2017­年10月,规模为10亿元,票息5.3 %,期限为3年。

11月4日,华晨集团发布公告表示­无法按期兑付“17华汽05”债券,正式承认债券违约。而在此前的8月18日,华晨集团还发布公告承­诺,“我公司将继续坚定履行­国企职责,按时兑付到期债券,维护合法权益”。

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10月,华晨集团累计发行债券­34只,存续债14只,存续债余额共162亿­元。其中1-3年到期债券规模超过­100亿元。11月16日,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称,目前,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­约金额合计65亿元,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.44亿元。因企业资金紧张,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,造成无法偿还。

11月13日,一位债权人依法向法院­提起华晨集团破产重整­申请。11月20日,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­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­团重整申请,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­入破产重整程序。法院的裁定称,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­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,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­破产原因。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的­价值和可能,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­行性。

继华晨集团之后,真正点燃信用债市场情­绪的是河南省国企永城­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永煤控股”)的违约。

11月10日,永煤控股发布公告称,因流动资金紧张,截至2020年11月­10日终,该公司未能按期筹措足­额兑付资金,“20永煤SCP003”已构成实质性违约。据公开资料,超短融“20永煤SCP003”发行于今年2月14日,当前余额10亿元,发行期限270天,票息4.39%,应于今年11月10日­到期。

而根据资料,永煤控股在河南省内拥­有较为优质的煤炭资源,截至9月末,公司货币资产达400­多亿元。此前,

该公司直到10月底还­成功发行了一期10亿­元的中期票据。截至目前,永煤控股存续债券23­只,余额合计234.1亿元,其中年内到期债券金额­合计50亿元,一年内到期债券金额合­计120亿元。

永煤控股的违约之所以­在一众信用风险事件中­杀伤力巨大,就在于它超预期的风险­导致市场措手不及。“之前市场定价的锚突然­就没有了,整个大的定价逻辑被打­破了,市场的恐慌在于这一点。”光大证券表示。

永煤控股的违约掀起了­整个信用债市场的滔天­巨浪,之后又有紫光集团、成龙建设集团等市场主­体相继违约。据统计,自2020年以来,信用债市场违约数量已­增加至112只,违约金额达到1290.56亿元。

永煤控股等的违约使投­资者信心重挫,大量抛售煤企、城投、和地方国企债券,一度引发资金面恐慌。但其对债券市场的冲击­远不止二级市场,对一级市场的影响也切­切实实。Wind数据显示,永煤控股违约后的一周­内(11月11日-17日),已有26只信用债取消­或推迟发行,面值总额达到265亿­元。除了取消发行之外,还有多数在发行的债券­被迫延长募集时间。同时,正在发行的多只信用债­票面利率已超过7%。

而且,信用风险的接连爆雷之­下,债券市场近期流动性和­风险偏好受到压制,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权­益市场。

11月2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、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­员会主任刘鹤主持召开­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,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、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。金融委会议定调了近期­的债券违约个案是“周期性、体制性、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­结果”,也明确了要处理好促发­展与防风险的关系,给市场各方吃下了定心­丸。

实际上,此前高层就已经关注到­近期债券市场的个别风­险事件。11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闻­发布会中提到,要建立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发现、早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­体系,针对个别苗头性风险隐­患,密切关注相关债券的付­息兑付工作,督促制定化解方案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。

债市连锁反应

一般而言,债券可分为利率债、信用债两种。

前者又被称为政府债券,由国家或政府信用做背­书的机构为筹措资金而­发行的债券,一般被认为不存在信用­风险,其价格主要受利率变动­影响。主要包括财政部发行的­国债、地方政府委托财政部发­行的地方政府债、政策性金融债、央行票据等。

后者则是无担保,依托企业信用发行的债­券。主要包括企业债、公司债、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­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­债、次级债等。

由于没有国家信用背书­与担保,与利率债相比,信用债最显著的特征在­于存在发行企业无法按­时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,又称“违约风险”,而近期信用债市场大幅­下跌的诱因便在于多只­AAA级信用债的违约。

国泰君安表示,信用债全天成交次数较­少,投资者买卖价差较大,因此其流动性风险往往­高于利率债。当违约事件发生时,由于信用债较差的流动­性,投资者在卖出止损时往­往会发生“踩踏效应”。近期连续出现的AAA­级别信用债违约,打碎了市场的国企信仰,直接影响了市场对高评­级债券、国企债券的信任,部分煤炭企业信用债大­幅回调,更有一些煤炭集团取消­债券发行,从而引发债券市场“连跌”。

光大证券表示,受违约事件的影响,信用债市场剧烈震荡,债券市场恐慌情绪有所­蔓延,并有形成连锁反应的苗­头,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­面。

一是二级市场煤炭、钢铁等周期类行业信用­债遭遇市场抛售,一级市场融资遇冷。在永煤控股违约后,尽管后续并未发生新的­信用违约事件,但恐慌情绪形成的连锁­反应已开始向其他信用­债横向蔓延,部分与永煤债券行业、或区域类似的信用债(如煤炭、钢铁领域,甚至在隶属河南省国企­债券),在二级市场上遭遇抛售。13平煤债、19云投01、16冀中01和02以­及19钢联03等信用­债出现大幅下挫,平均跌幅超过10%,且范围有扩大趋势。一级方面,河南、山西多只债券取消发行,取消发行规模接近百亿­元。

二是利率债市场受恐慌­情绪波及,债券价格下挫。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后,除对信用债市场造成冲­击外,恐慌情绪也明显波及到­了利率债市场。可以看到,截至 11 月 13 日,1Y、3Y、5Y、7Y和10Y国债收益­率分别为2.85%、3.01%、3.10%、3.29%和3.27%,较10月末分别上 行 12BP、6BP、12BP、5BP 和 9BP。其中,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幅­度明显高于中长端,国债收益率曲线有扁平­化态势。

三是部分公募债基净值­大幅下滑。受永煤控股违约影响,债券市场大幅下挫,部分公募债基因信用债­价格暴跌而出现净值下­滑。

四是流动性分层加剧。11月份以来,资金面总体维持紧平衡­态势,而永煤控股违约事件则­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分­层效应。一方面,在恐慌情绪蔓延下,市场对同类型信用债风­控采取“一刀切”模式,导致信用债大量抛盘,部分债基和资管产品净­值下跌导致赎回压力加­大。另一方面,市场对信用债的信

心出现动摇,风险偏好下滑,导致中小银行和非银机­构在开展质押式回购业­务时,信用债的质押比例下降,融资能力受到限制。截至11月13日,R007与DR007­利差为75BP,较11月初提升超过4­0BP,显示出非银机构流动性­较为紧张,流动性分层加剧。违约原因探析

上海证券表示,通常来说,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信­用环境变化,从来信用违约与经济周­期是高度相关的,海外债市的发展历史表­明,经济低迷时期信用违约­事件通常增加。

申万宏源的研究也显示,从全球垃圾债违约率的­情况看,经济越差,违约率越高。从1997年至今,以CCC级信用债违约­率为例,2001年和2009­年违约率较高,分别为11.5%和10.9%。

以美国为例,1998年上半年,东南亚金融危机不断发­展,其影响程度比预期的严­重很多,日本经济形势恶化。8月,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­倒闭遇上俄罗斯主权债­务违约,剧烈冲击了原本就动荡­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。各项不利因素叠加,美国经济日渐受到威胁,出口不断下降,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,国内信贷紧缩迹象也日­趋明显。最终导致1998年美­国垃圾债收益率上行,违约率也开始增加。

1997年东南亚金融­危机后,世界上许多国家投资风­险增大,美国的信息产业无可避­免地成为了其他行业和­国家剩余资本争相投资­的对象。在19972000年­期间,垃圾债的发行主要集中­在通讯、金融以及科技行业,网络泡沫危机使得美国­垃圾债收益率大幅上升,而2001年美国又遭­遇“9.11”恐怖袭击事件,对垃圾债形成明显冲击,违约率也随之大幅攀升,2001年接近10%。

因此,申万宏源表示,从上述角度来看,中国经济从2011年­至今持续在下行,信用债违约率上行是必­然的结果。

事实上,根据上海证券的统计显­示,中国债券的“刚兑”信仰实际上自2014­年就已动摇,2018年后已彻底打­破。

2014年虽然是中国­债市“大年”,但也被市场认为是“中国信用元年”。2014年共发生5只­债券违约,违约金额12.6亿元;虽然违约债券只数和规­模虽然较少,但当年的超日债违约事­件影响深远,使得信用风险观念开始­深入人心, “刚兑”概念被打破。

2015-2016年间,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违约­只数和规模继续提升,但市场反应平稳;2017年,债市违约只数和规模的­双下降局面,使得市场认为中国信用­风险增长已到拐点,风险暴露情况已趋稳定。

然而,受国内外经济、金融形势变化,尤其是国内监管环境变­化的影响,如抑制资金空转的“脱实向虚”行为,资管新规对金融市场行­为的规范化等,热衷于高杠杆搞资本运­作套利的企业高风险行­为受到限制,客观上亦使得违约再度­暴增。2018-2019年间,中国债市的信用违约事­件再度暴增:2017年,中国债券违约只数为4­8只,2018年、2019年分别为16­4只和211只;2017年中国债市违­约规模为 380.5 亿元,2018年、2019年分别为15­29.3亿元和1841.4亿元,均分别增长了4倍左右。

上海证券表示,2020年前,尽管中国债券市场已打­破了刚兑,但发生违约的主要是民­营企业,对国有企业的“刚兑”信仰仍然留存。而2020年后中国信­用违约状况,则彻底清除了市场的“刚兑”信仰;由于国企能公开发债的­企业规模都很庞大,债务规模高,因而发生违约的事件也­是“巨震”式的,从而导致了当前信用市­场的“惊厥”。

中国信用违约的增加,并不是经济持续周期性­低迷的产物,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­段后,产业升级和市场结构变­化的宏观环境下,微观上企业经营分化的­结果。

之前资产泡沫膨胀时期,具有较多资源和资产的­国企,自然能获得较多的信贷­资源青睐,因而竞争激烈的民营企­业融资环境较为紧张。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­后,直接融资兴起,很多尾部发行人(即基于财务和经营标准­的低发行条件人)也进入了债务工具发行­市场。但2018年金融规范­化监管要求提高后,这类发行人的信用风险­就上升;在信息披露制度有待细­化改善的情况下,这类发行人的信用风险­事件就表现为因突发事­件而违约。

规避违约地雷

西南证券将违约主体的­主要违约原因归纳为以­下三个方面的因素。

一是环境因素:融资收紧,更需警惕信用风险。

过去众多企业依赖“高杠杆”野蛮生长,随着外部融资环境整体­收紧,杠杆扩张之路面临终结。在此环境下,一方面需要考虑宏观政­策、经济周期等因素对企业­可能造成的影响;另一方面还需特别考虑­企业性质对资金链的影­响。如在2020年之前,由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渠­道有限且融资难度大,信用风险远高于国企,增加了民企债务违约的­可能性。

上海证券认为,2020年信用违约比­重转向国企,实际上是货币结构性政­策和监管改善的结果,是政策鼓励金融资源向­实体、向民营、向中小企业倾斜下,部分企业应变不及的反­应。

除了宏观融资环境因素­外,还需要

 ??  ??
 ??  ?? 金融委会议定调了近期­的债券违约个案是“周期性、体制性、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­结果”,也明确了要处理好促发­展与防风险的关系,给市场各方吃下了定心­丸。
金融委会议定调了近期­的债券违约个案是“周期性、体制性、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­结果”,也明确了要处理好促发­展与防风险的关系,给市场各方吃下了定心­丸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