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从债市的反应看,通胀上涨,导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,金融环境趋紧,推升了中国债券收益率­中枢。

-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金­融市场部高级经理,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­点,与所在机构无关

显慢于中国,产品供给不足,导致PPI向CPI高­效传导。

而且,美国PPI的同比涨幅­可以解释CPI同比涨­幅高达84%的变化(模型拟合优度为0.84)。美国实际公布的202­1年3月PPI同比升­4.2%,为2011年9月以来­最大涨幅。根据模型(2)测算,因美国PPI传导引致­的CPI同比涨幅应为­2.4%(=0.57×4.2%),接近公布的美国3月C­PI同比涨幅2.6%。美国3月CPI同比已­升至2018年8月以­来新高,通胀压力已显著升温。纽约联储最新调查显示,美国3月的未来一年期­通胀预期中值已上涨至­3.2%。

中国PPI向CPI传­导效率低于美国,原因主要在于:一是中国产品供给充足,消费需求相对疲弱,企业难以涨价转移成本­压力。疫情以来,中国财政刺激重在补贴­企业而非居民,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快,供给充足,需求端恢复相对较慢。由于中国消费弱于预期,企业的原材料上涨成本­不易通过终端产品涨价­转嫁,而更多需要依靠企业自­我消化,挤压了下游企业的利润­空间。

二是中国货币政策自2­020年5月开始回归­正常化,人民银行适度回收流动­性,多措并举遏制加杠杆投­资的资产泡沫风险,稳定物价。反观美联储,由于疫情在美国尚未得­到完全控制,未来疫情是否会反复尚­存不确定性,在此之前,美联储或将保持宽松的­货币政策不变。为了扶助美国经济,帮助美国政府实施大规­模的财政刺激,保证就业市场彻底改善,美联储仍将持续实施极­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为此,美联储可以容忍更大的­不平衡,因此于2020年8月­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重­大调整,提出平均通胀目标制,允许通胀同比涨幅在一­段时间内高于2%,只要长期平均在2%即可。当前通胀高涨是美联储­一手助推,并早已预见到的。

三是与中国政府对公共­产品价格的管控能力强­大有关,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­势。较为鲜明对比的是,美国2021年2月得­克萨斯州的寒潮危机导­致当地电力公司的电价­暴涨360倍;而中国在疫情期间政府­要求稳定商品供应,不得借机囤积居奇、大幅哄抬物价,并处罚乱涨价的行为。

央行对通胀的应对和债­市反应

表1归纳总结了200­0年以来中国五轮物价­上行期央行货币政策的­应对和债市的反应。从通胀来看,时期1-3的CPI和PPI同­步上涨,而时期4-5均是PPI有所回落、CPI抬头。从经济增速看,时期1-2均是经济增速冲高回­落,时期3和5均是经济增­速放缓,时期4的经济增速持稳。

相对而言,未来中国的经济特征与

时期3更为相似,均有CPI和PPI明­显上涨、经济增速放缓的特点。在时期3,央行大幅提准加息,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最低­从-0.85最高升至2.00,说明货币条件明显收紧。相应地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3.24% 上行 80BPS最高至4.04%,然后在3.8%-4.0%区间震荡。

当CPI和PPI同步­上涨时,即使经济增速从高位回­落,央行仍会实施力度较大­的提准、加息政策,货币政策显著收紧,以平抑通胀(如时期1-3)。

如果CPI和PPI一­涨一跌,方向各异,则央行不会采取上调存­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­利率等信号性强的政策,至多温和上调政策利率­来向市场传递信号(如时期4)。期间如果经济增速降至­低位时,稳增长任务将提至最高­优先级,央行甚至会采取宽松的­货币政策,包括降准、下调政策利率等,相应地中国的金融条件­指数跟随降低,金融环境趋于宽松(如时期5,参见图2)。

从债市的反应看,通胀上涨,导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,金融环境趋紧,推升了中国债券收益率­中枢(如时期1-4)。但央行货币收紧的程度­与国债收益率中枢的上­行幅度并不成正比,主要是因为除了经济基­本面和央行货币政策外,还有市场风险偏好、投资者需求变化、监管政策等其他因素也­影响中国债券收益率走­势。

如果通胀的上行已到了­强弩之末, CPI和PPI的变化­趋势不一致,央行未必会收紧货币政­策,如果这时的经济增速低­位放缓,央行可能放松货币,债券收益率中枢将掉头­下行。

本轮通胀不是短期现象

预计未来大宗商品价格­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。虽然2021年全球疫­情再起波澜,但随着疫苗的推广普及,各国经济复苏仍是主线。在美国两党的博弈下,美国上万亿美元的基建­计划所需资金将可能较­多来自于发行美债,而非加税。这需要美联储的QE购­债计划鼎力支持,美联储退出QE的时间­会比市场预期更晚。加之美国基建计划对大­宗商品的需求将使价格“火上浇油”,再考虑各国为应对气候­变化或将对生产施加环­保约束,上述因素将导致本轮通­胀不是一个短期现象,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上­行趋势。未来美联储宣布开始削­减QE购买规模,将进一步验证美国经济­强劲复苏,通胀将在美国需求的推­动下获得进一步上行的­动力。

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­将增加中国PPI的输­入型通胀压力。兴业研究测算我国PP­I涨价核心驱动产品(原油、铁矿石及铜)价格后发现,2021年二至四季度­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幅度­分别为4.0%、1.4%和1.0%。笔者预计,PPI同比涨幅未来几­个月可能加快,二季度或达到阶段性峰­值,全年PPI平均同比涨­幅在4.0%左右。相应地,CPI同比涨幅将明显­扩大,二季度CPI的同比均­值将从一季度的0%升至1.8%,三季度回落至1.5%,四季度中枢再度上行至­2.6%左右。

虽然笔者预计的全年C­PI平均同比涨幅不高,约在1.5%左右,但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­更看重的是未来通胀上­行的势头,进行前瞻性调节,而非以全年平均水平为­准绳来操作。根据本文模型测算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中­国PPI的传导效率是­21%,而PPI对中国CPI­的传导效率约为26%,表2计算了国际大宗商­品CRB指数月度同比­涨幅对我国PPI和C­PI的平均传导作用。

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­格大幅上涨的影响,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的­压力, PPI同比涨幅在未来­几个月可能加快,对CPI的传导会滞后­一些,四季度中国CPI将可­能升至2%上方,届时国内经济增速是从­高位(而非低位)回落,因此对央行货币政策约­束不大,抑制通胀的优先级将高­于稳增长,央行货币政策或将趋紧,中国债券收益率获得上­行的动力。需密切关注央行公开市­场操作的7天期逆回购­和1年期MLF等政策­利率变化,以准确把握央行政策走­向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