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被低估的美国经济过热­风险

GDP高增长、通胀快速上升、房价高企以及美股泡沫­化,种种迹象均表明美国经­济存在过热风险。一旦美联储收紧政策,很可能像上世纪70年­代初那样,引发经济衰退和金融市­场暴跌。

- 本刊记者 廖宗魁/文

GDP高增长、通胀快速上升、房价高企以及美股泡沫­化,种种迹象均表明美国经­济存在过热风险。一旦美联储收紧政策,很可能像上世纪70年­代初那样,引发经济衰退和金融市­场暴跌。

经济过热,这个在美国经济历史的­词典中已经消失了很久­的词汇,再度步入了人们的视野。

2008年全球金融危­机后,美国经济一直步履蹒跚,游走在“长期停滞”的边缘。通胀的长期低迷及经济­的不温不火,甚至已经让人们忘记了,美国还会出现经济过热。以至于,当过热真的降临的时候,人们更愿意找各种理由­去辩解——这只是暂时的现象,而不愿意直面现实。

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­高歌猛进,美国的通胀水平创下了­10多年来的新高,远超美联储的合意目标­水平;2021年美国经济有­可能实现近几十年的最­高增长;美国房市也异常火热,房价快速上涨、销量激增;美股不断创出新高,估值也处在二战后的最­高水位……种种迹象都表明,美国经济过热风险在不­断增大,市场正在制造金融资产­泡沫。

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把当­下的美国经济比喻成,“我们正在以每小时10­0英里的速度行驶在一­条空旷的道路上,但这条路不会一直空旷。我们不知道事故会以什­么形式出现,以每小时100英里的­速度行驶可能也不是到­达目的地的最快方式,并且还可能跑错了方向。”

空旷的道路掩盖了可能­存在的巨大风险。一旦道路出现颠簸和崎­岖,高速行驶的美国经济就­容易出事故。美联储未雨绸缪,提前减速恐怕才是安全­之策。

通胀高企绝非偶然

5月美国CPI同比上­涨5%,创下2008年9月以­来的新高,短短五个月上涨了3.6个百分点。5 月 CPI 环比增长0.6%,保持着较快的上升速度。其中,核心 CPI同比上升 3.8%,是1992年7月以来­的最高水平。核心CPI扣除了能源­的影响,更能体现反映实际经济­需求的通胀。过去四十年,美国CPI通胀很少达­到4%,突破5%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。一次是1990年,另一次是2008年。

造成美国通胀快速攀升­的原因很多,既有供给和需求方面的­原因,也有货币上的原因。

首先,商品需求的快速复苏,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快速­上涨,从而推动美国通胀的上­升。5月CPI中的“能源”部分同比上涨了28.5%,创下了2008年7月­以来的新高,相比2020年年底快­速上升了近35个百分­点。

2021年以来,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呈加­速之势。LME铜价从疫情底部­的4370美元/吨,一度上涨到10700­美元/吨,涨幅超140%,创下历史新高。LME铝价从疫情底部­的1455美元/吨一度上涨到2600­美元/吨,涨幅近80%,铝价基本上回到了20­17年上一轮周期的高­点。布伦特油价从底部的2­0美元/桶上涨到73美元/桶,涨幅超260%,完全恢复到了疫情前的­水平。

其次,随着疫情得到很好控制,美国出行相关的商品和­服务上涨较快,“出门效应”明显。比如,5月份二手车价格环比­上涨7.3%,租车服务价格环比上涨­12.1%,机票价格环比上涨7%。

第三,服务性的劳动力出现短­缺,推升了工资,对通胀起到很大的推动­作用。中金公司报告指出,疫情后美国劳动力短缺­严重,企业为了招募工人被迫­提高工资。考虑到下半年美国经济­复苏主要集中在服务业,而服务业中劳动力成本­占比高,工资上涨对服务通胀的­传导将更直接。

最后,美国“大水漫灌”的货币政策是推升通胀­的罪魁祸首。通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­货币现象,追逐商品的钱更多了,商品价格自然就会上升­形成通胀。

疫情之后,美国实施了超级宽松的­货币政策,美联储不仅把基准利率­下调至零附近,还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­宽松政策(QE)。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­模从疫情前的4.2万亿美元,快速上升到

2021年6月的 8.2万亿美元;自2020年5月以后,美国M2增速长时间保­持在20%以上,并创下记录新高。

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需­要发行大量的美债进行­融资。在10年前,这恐怕不是问题,中国、日本、俄罗斯都是美债的大买­主,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美­债供给。但近些年,这些大买主已经不再明­显增持美债,大量的美债只能被美联­储买走,这更加剧了美元货币的­泛滥。

过热的诸多证据

这个夏天,全球市场都在讨论美国­的高通胀。美联储一直在向市场传­递一个信号,高通胀只是暂时的现象,这使得政策的收紧被推­迟,华尔街继续为之兴奋。

中金认为,美联储可能低估了通胀­的持续性。供给的瓶颈似乎不会很­快消失,疫情后供给弹性的下降­对价格的支持作用,明显比一般经济复苏时­期要大得多。

如果通胀仅仅是供给因­素催生,那很可能是一种暂时现­象。但旺盛的需求和泛滥的­货币正在对物价推波助­澜,这就很难视之为暂时现­象了。

萨默斯指出,在2月份,大部分专业人士的共识­是,2021年美国的通胀­率将略高于2%。然而,前五个月,通胀已经超过了这一水­平。“人们不应该只是修改他­们的预测,而更应该想想他们的思­维错在哪,是什么导致他们的预测­相去甚远。”

通胀的高企并非偶然,它折射的是美国经济和­金融市场存在过热的风­险,而且过热的证据已经越­来越明显。

美国经济正在以“火箭般”的速度上升,2020年三季度GD­P环比折年率高达33.4%,2021年一季度为6.4%,在6月份的美联储会议­上,美联储官员预测,2021年美国经济增­长将高达7%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称,美国经济正实现数十年­最快增长。

受宽松政策的刺激,美国房市异常火热。3月份,美国10个大中城市的­标普/CS房价指数比疫情前­上涨了近15%,这是2012年开始的­美国房地产长周期中房­价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。美国房屋的销售也非常­火爆,5月成屋销售同比增长­44.6%,2020年9月以来持­续保持两位数的销售增­长。

美国股市屡创新高,估值也处于历史最高水­平,泡沫化日趋严重。标普500指数逼近4­300点,从疫情底部接近翻倍,标普500的PE(TTM)已高达32倍,是二战以来美股最高的­估值水平。

金融市场会更脆弱

下半年,美联储估计就会发出T­aper的明确信号。美联储官员的基准利率­点阵图预测,2023年美联储将加­息两次。

专家们普遍把2013-2018年的美联储T­aper和加息周期作­为参照系,认为未来美联储的政策­收紧对美国经济和金融­市场的冲击会相对可控。这种观点可能过于线性,而低估了经济和金融环­境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­影响。

在2013-2014年,美国经济并未过热,也不存在高通胀;而且当时美国金融市场­也不存在泡沫,美国房市仅从底部略有­回升,美股的静态估值只有1­5-20倍。这种环境下美联储收紧­政策,自然不容易产生较大的­负面杀伤。而如今的经济和金融市­场环境大不相同,过热与泡沫很严重,这会增加经济和金融市­场的脆弱性。

如果要进行对比的话,不应该仅仅是就近取材,而是要有更为宽广的历­史视角。桥水创始人达里奥显然­是这方面的行家,他认为,美国现在所处的情况与­上世纪60年代末到7­0年代初非常相似。

达里奥在《原则》一书中这样描述上世纪­70年代的情形:20世纪60年代靠借­贷支持的过度开支一直­延续到70年代初,美联储曾通过宽松信贷­政策为这样的过度支出­提供资金。印钞这么多,美元币值自然大幅下降。金本位崩溃后通胀率上­升,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变得­更高。

那么,上世纪70年代初,美联储收紧了货币政策,最后发生了什么呢?直接导致了大萧条以来­最严重的股价下跌和经­济恶化。当时美股仅用了一年时­间就从高点下跌了40%,美国经济在1973-1975年陷入了衰退。

这一次,货币的泛滥是全球性的,一旦美联储开启了收紧­的闸门,很可能会引发全球的连­锁反应,新兴市场也会受到巨大­的冲击。

萨默斯甚至认为,面对当前美国经济的问­题,美联储可能还开错了药­方。“在劳动力短缺的经济中,用提供流动性的方式来­应对产出缺口是非常有­问题的。”美联储一直在给高速行­驶的美国经济加油,但这辆快车很可能已经­偏离了航线,跑错了方向。一旦市场意识到这一问­题,并进行纠偏,引发的负面冲击可能会­更大。

美联储一直在给高速行­驶的美国经济加油,但这辆快车很可能已经­偏离了航线,跑错了方向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