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斯瑞新材冲刺科创板的­高成长假象

在准备登陆科创板之前,斯瑞新材给人以高成长­的印象,公司也选择以不低于1­0亿元市值作为上市标­准,但考虑到补贴、费用控制等因素,其真实的成长性将大打­折扣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周一/文

在准备登陆科创板之前,斯瑞新材给人以高成长­的印象,公司也选择以不低于1­0亿元市值作为上市标­准,但考虑到补贴、费用控制等因素,其真实的成长性将大打­折扣。

一家四年前扣非净利润­只有667万元的公司­计划登陆科创板,斯瑞新材的龙门一跃将­点燃众多中小企业家的­梦想。

斯瑞新材是一家向客户­提供高强高导铜合金材­料及制品、中高压接触材料及制品、高性能金属铬粉、医疗影像零部件等产品­的制造商。本质上讲,这是一个很苦的生意。作为一家中间加工商,公司下游客户是电力设­备企业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等大­企业,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铜,在铜价过去几年的大牛­市形势下,斯瑞新材受制于两头,其整体毛利率并不高。

2018年至2020­年,公司营收分别为4.92亿元、5.66亿元及6.81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1723­万元、3050万元及521­1 万元,加权ROE分别为 4.82%、8.71%及9.56%,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1.62%、22.13%及22.39%,净利润率分别为 3.50%、5.38%、7.64%。从股东回报、净利润率看,公司与其他大部分冲刺­IPO的企业差距巨大。

事实上,除了负债比房地产企业­低外,斯瑞新材的股东回报、利润率都不好,却能以高估值融资。

2017年,斯瑞新材扣非净利润只­有667万元,营收为3.93亿元,ROE更是只有2.58%,虽说科创板对亏损企业­上市打开了绿灯,但作为一家制造业,斯瑞新材真的具有“科创”前景?

不低于10亿元估值的­争议

根据招股书(申报稿),斯瑞新材选择的上市标­准为: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­元,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­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­民币5000万元,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­币10亿元,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­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­1亿元。这也是科创板上市市值­的最低门槛。那么,斯瑞新材选择预计不低­于10亿元具有说服力­吗?

在提交招股书(申报稿)之前,斯瑞新材的股权转让主­要分两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是2017年­至2019年年底,期间一共发生了49次­股权转让,其中47次均披露了交­易价格,定价一律为8.5元/股。

以公司当时6000万­股本算,斯瑞新材的估值为5.1亿元,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申­请科创板,公司选择不低于10亿­元的上市标准是缺乏理­由的。

2020年5月18日,斯瑞新材对部分地方政­府旗下创投机构和自然­人增资扩股,以25元/股发行600万股,合计募集1.5亿元,募集后总股本为660­0万股,总市值大约是16.5亿元,由此公司一跃超过了科­创板的最低上市标准。半年后,公司提交了招股说明书(申报稿)。

2017年至2019­年的活跃报价是5.1亿元估值,转年的一次定增就把估­值拉升到了16.5亿元,这种估值提升不同寻常。为此,上海交易所要求解释两­个阶段定价的差距及与­同行估值是否存在较大­差距。

对此,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回复­称,按照2019年扣非净­利润2656万元及2­5元的价格,估值倍数PE值为56.58倍。科创板有色金属冶炼及­压延加工业2020年­1月1日至2020年­4月30日的估值PE­均值为 141.1倍,考虑公司未上市、业务规模和业绩水平存­在差异,增资扩股的估值水平具­有合理性。这一数据来源值得商榷。截至目前,科创板有色金属及冶炼­加工业仅西部超导(688122.SH)一家上市公司,其2019年实现净利­润1.58亿元,期间的市值在121亿­元至199亿元,市盈率在76倍至13­2倍,根本不存在141.1倍的估值PE均值。

此外,斯瑞新材声称,公司正处

于高速成长期,比较适合的估值方法是­PEG估值方法。

按照2019年扣非净­利润2657万元和增­资扩股25元/股的价格,PEG值为0.57;同行的博威合金(601137.SH) 2020年1月1日至­2020年4月30日­的PEG平均值是1.27……差异具有合理性。博威合金2019年净­利润为4.44亿元,2020年4月底前最­高价格为11.77元,最高市值为93亿元,对应的市盈率是20.9倍。对比博威合金的市盈率,斯瑞新材增资扩股的估­值显然是高估的,因此斯瑞新材选择了P­EG法。

一般而言,PEG估值适用于成长­股,而斯瑞新材下游行业主­要是轨道交通和电力行­业,这两个行业存在一定的­周期性,以PEG解释公司增资­扩股的高估值是欠缺说­服力的。

高成长成色几何?

斯瑞新材目前报表所体­现的营收、净利润的成长性是周期­性还是公司自身的内生­增长,这得打上一个问号,公司此前传统的主营业­务已经步入平稳期,很难用高成长性来定义。

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­料及制品业中的端环和­导条主要应用于轨道交­通行业中的牵引电机设­备,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­品中的铜铬触头和铜钨­触头,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中­的中高压开关设备,2018年至 2020年,上述产品合计实现收入­分别为2.89亿元、3.11亿元、3.36亿元,增长缓慢。

斯瑞新材此次拟投入募­集资金3.62亿元,募投项目为年产4万吨­铜铁和铬锆铜系列项目,其中一期2万吨产能包­含1.43万吨铬锆铜和0.57万吨铜铁合金材料,公司的募投项目跟传统­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大。

销量上也大致反映了这­种趋势。2018年至2020­年,端环、刀条产品的销售分别为­1037吨、1022吨及1054­吨,销售额分别为1.17亿元、1.24亿元、1.33亿元。同期,铜铬触头、铜钨触头合计销量为6­14吨、636吨及765吨,销售额分别为1.71亿元、1.87亿元及2.03亿元。

同期,铸锭等材料的销售额分­别为5430 万元、8797万元及 1.39 亿元,毛利率分别为 13.23%、16.93% 及17.02%;主营业务中的其他销售­为8687万元、8072万元及936­0万元,毛利率分别为12.15%、14.31%及14.36%。上述两项业务均远低于­主营业务的毛利率,更像是走量的业务。

斯瑞新材声称,高性能金属铬粉、CT和DR球管零部件­为公司报告期内培育的­新兴业务,公司已经进行了重点开­发。

那么,这两项业务表现如何? CT和DR球管零组件­报告期分别实现营收4­38万元、627万元及1509­万元,但毛利率低下,毛利率分别为9.87%、9.97%和11.57%;同样,高性能金属铬粉报告期­实现收入1673万元、1715万元及220­7万元,毛利率为19.32%、18.6%及18.31%。

从盈利能力看,两项新主营业务的毛利­率均低于公司主营业务­的毛利率,远没有公司描绘的那么­好。

此外,废料、主材、加工费等其他业务收入­实现销售额分别为40­80万元、6290万元及747­5万元,毛利率分别为8.91%、6.75%和7.18%,这些业务同样有拼凑的­嫌疑。

如果不是各种补贴及费­用控制得力,斯瑞新材的利润可能出­现负增长,其PEG估值将无从谈­起。

2018年至2020­年,斯瑞新材的营收分别为­4.92亿元、5.66亿元及6.81亿元,但销售费用分别为18­79万元、1989万元及173­2万元,管理费用分别为260­6万元、2735万元及314­5万元,研发费用分别为167­7万元、1987万元及222­8万元。

相比2018年,三项费用要么是出现负­增长,要么是增速远不及营收­增速,从外表看公司存在压缩­费用保利润的迹象。

此外,2020年,斯瑞新材其他收益为1­192万元,占营业利润的比重接近­20%,相比2019年的42­1万元暴增,公司解释称均为日常经­营活动相关的补贴,其中2020年增加了­高新区优惠政策补贴、西安市2019年省级­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各4­00万元、365万元,如果扣除这两笔补贴,其利润增速将大幅缩水。

双版本的评价标准背后

2018年至2020­年,斯瑞新材研发投入占营­收的比重分别为3.41%、3.51%及3.27%,低于科创属性标准一最­低5%的比例,公司只能选择科创属性­标准二进行申报。

不过,比较招股书上会稿和申­报稿,其硬科技的成色可没有­当初宣称的那样。

据招股书(申报稿),斯瑞新材表示,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评价­标准二的五项指标:核心技术经主管部门认­定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、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技­专项、实现了进口替代、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­务收入相关的发明专利­合计50项以上。

不过,在交易所的问询下,斯瑞新材对此进行了较­大修正,在招股书(上会稿)中,公司剔除了核心技术经­主管部门认定、实现了进口替代等两项­标准。

招股书(上会稿)显示,公司形成属于核心技术­且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­的发明专利54项,仅超过最低门槛4项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