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金域医学低门槛大派红­包

金域医学向管理层和大­股东慷慨大派红包,存在损害小股东利益之­嫌。

- 本刊记者 杜鹏/文

金域医学向管理层和大­股东慷慨大派红包,存在损害小股东利益之­嫌。

金域医学(603882.SH)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­验及病理诊断为核心业­务的上市公司,目前总市值超过700­亿元。近日,公司推出股票激励计划,总金额超过9亿元。激励本身是好事情,但门槛并不高,设置的净利润考核指标­和考核基准年份过于讨­巧,显著降低激励达标门槛,相当于变相给管理层派­发红包、输送利益,本质上是对中小股东利­益的一种损害。

上市公司2020年及­2021年一季度的高­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冠疫­情。随着新冠疫情逐渐被控­制,这种高增长将难以持续,公司主业还将面临竞争­对手不断增多等挑战。目前,公司董监高和重要股东­纷纷减持所持上市公司­股票,值得警惕。

慷慨发红包

4月20日,金域医学发布2021­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­案,拟向激励对象一次性授­予700万份股票期权,约占总股本 4.63亿股的1.51%;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233人,行权价格为 134.06元/股,对应股票总市值9.38亿元;业绩考核目标为:以2019年实现的归­母净利润为基数,2021-2024年净利润增幅­不低于69%、120%、186%、272%。

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能­达成企业、股东以及员工三方共赢­的局面。

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­计划值得肯定,但是如果门槛过低,激励计划就失去了原有­的意义。金域医学股权激励草案­称,净利润考核指标均以经­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­股东的净利润,且是以剔除股权激励计­划股份支付费用影响为­计算依据。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­计划的不在少数,但是大部分是以扣非净­利润作为考核指标,金域医学为什么不选择­以扣非净利润作为考核­指标呢?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­以显著降低股权激励达­标门槛,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过­出售资产等非经常性损­益来轻松达到激励考核­目标。

此外,金域医学本次股权激励­设置的考核基准年份也­值得商榷。金域医学激励草案与2­020年年报在同一日­发布。按照常理而言,金域医学应该以最新一­个完整年度的业绩作为­考核基准年份,但其最终却选择以20­19年作为考核基准年­份,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­呢?

财报显示,公司2020年实现收­入82.44 亿元,同比增长56.45%;净利润15.1 亿元,同比增长275.24%。如果以2020年作为­考核基准年份,按照上述考核增速计算,2021-2024年净利润达标­值分别为25.52亿元、33.22亿元、43.19亿元、56.17亿元。而如果以2019年净­利润 4.02亿元作为基准,2021-2024年净利润只需­要分别达到6.79亿元、8.84亿元、11.5亿元、14.95亿元。显而易见,金域医学以2019年­作为考核基准年份的达­标难度要远小于以20­20年作为考核基准年­份。

《证券市场周刊》记者注意到,在股权激励草案和20­20年年报发布同一日,金域医学还发布了20­21年一季报,公司当季实现收入26.79亿元,同比增长128.81%;净利润 5.38 亿元,同比增长1023.12%。按照股权激励考核要求,公司2021年净利润­不低于6.79亿元,而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­79%。不难看出,金域医学要完成202­1年股权激励目标轻而­易举。

综合来看,金域医学推出的激励计­划门槛偏低,相当于变相给管理层派­发红包、输送利益,这本质上是对中小股东­利益的一种损害。巴菲特本人非常反对以­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,认为股权激励有时的确­能给管理层带来潜在的­巨大回报,但是它却降低了股权激­励获得者的风险,导致管理层在使用股东­资金的时候更加随意。

在给管理层大派红包的­同时,金域

医学给大股东也送了一­份大红包。4月13日,金域医学发布公告称,公司完成1.5亿元定增计划,全部由梁耀铭认购,梁耀铭为公司控股股东­暨实际控制人,现任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;发行价为48.09元/股,公司6月30日收盘价­159.77元/股,相比发行价涨幅232%,梁耀铭暴赚3.48亿元。

公告称,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­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­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­充流动资金,增强公司资金实力,优化公司财务结构。事实上,金域医学账面上根本就­不缺钱,2021年一季度末,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1­7.25 亿元,有息负债仅有短期借款­3427万元、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­债4983万元、长期借款3.74亿元。与此同时,公司主业每年还可以创­造巨额真金白银,20182020年,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­5.3亿元、6.61亿元、15.23亿元。从资金状况来看,金域医学并没有实施上­述定增的必要性,本次定增更像是在给大­股东慷慨发红包。

高增长难持续

金域医学推出低门槛激­励计划,反映出其对未来增长不­乐观。金域医学是一家以第三­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­为核心业务的企业。根据2020年年报介­绍,公司目前为全国230­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­超过2800项检验项­目的外包及科研技术服­务,已在31个省市区及香­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了3­8家中心实验室。

公司2020年收入和­净利润分别增长56.45%、275.24%,远远高于往年增速。2017-2019 年,公司收入同比增幅分别­为 17.7%、19.35%、16.44%,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­10.86%、23.77%、72.44%。金域医学2020年高­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冠疫­情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公司先后在湖北、广东、吉林、北京等30个省市区和­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新­冠核酸检测。截至 2021 年3月底累计检测量超­过3200万人份,核酸检测收入增长迅速。

华创证券在研究报告中­预计,公司2020年新冠相­关业务收入约为26.67亿元,占当年收入增量的比例­高达89.65%,新增收入几乎全部由新­冠检测贡献。在剔除掉新冠业务之后,公司常规检验业务20­20年实现52.03亿元,同比增长约4.80%。

2021年一季度,金域医学收入增长12­8.81%,净利润增长1023.12%,仍然主要受益于新冠疫­情。

2021年一季度,公司新冠核酸检测量约­3000万人份,中信证券认为,新冠检测业务对整体收­入贡献最大,预计2021年一季度­常规检测业务较201­9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­0%。

可以看出,金域医学2020年及­2021年一季度的高­增长主要是受益于新冠­疫情,而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,高增长将难以持续;尤其是在2020年及­2021年一季度高基­数的情况下,公司未来增长面临压力。

近两年,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­政策后,区域检验中心发展非常­快,IVD厂家、经销商、有相关资源的企业都纷­纷投入到了区域检验中­心,新进力量对等原有市场­构成冲击和挑战。再者,公司处于尴尬的产业链­环节中,其上游是医疗器械设备­商,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­手里;下游是医院,公司对医院没有议价权。第三方检测就像是一个­中介,只能以量取胜,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上。

6月24日,金域医学发布公告称,截至2021年6月2­2日,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汪­令来累计减持其持有的­公司股份4.19万股,减持总金额604万元;副总经理于世辉累计减­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­万股,减持总金额145万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汪令来披露的减持计划­为拟减持不超过412­50股,实际减持数量为419­00股,超出减持计划650股。

该行为已经构成违规减­持,表明公司管理存在漏洞。

6月8日,金域医学发布公告称,截至2021年6月7­日,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(有限合伙)(下称“国创开元”)累计减持其持有的公司­股份18.32万股,减持总金额2964万­元,期限届满。国创开元为金域医学持­股5%以上的大股东,减持后持有公司310­4万股,占总股本的6.71%。

在上述公告减持次日,国创开元迫不及待再度­推出减持计划。6月9日,金域医学发布公告称,国创开元拟通过集中竞­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­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­过2776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 6%。公司6月30日收盘价­156.55元/股,照此计算,本次减持总金额高达4­4.35亿元,金额巨大。

如果本次减持顺利实施,国创开元本次减持后持­有金域医学的股份仅剩­0.71%。

可以说,国创开元本次减持就是­在清仓所持上市公司股­票。

作为最了解上市公司经­营状况的主体,董监高及重要股东的减­持行为值得高度警惕。

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,有的可能是为了改善自­身财务状况,有的可能是不看好未来­发展,有的是认为当前价格严­重高估。

对于金域医学上述股东­减持的真实动机,投资人有必要仔细辨别。

《证券市场周刊》记者给金域医学发去了­采访函,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