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烧­钱能烧出未来吗?

对于电商来说,烧钱并不可怕,前有亚马逊,后有京东,近有滴滴,都通过早期的烧钱,达成最后的盈利目标。因此,对于每日优鲜和叮咚买­菜来说,最主要的问题是:能不能通过烧钱,烧出一个光明的未来。目前来看,它们很难以现有模式烧­出未来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郭永清/文

对于电商来说,烧钱并不可怕,前有亚马逊,后有京东,近有滴滴,都通过早期的烧钱,达成最后的盈利目标。因此,对于每日优鲜和叮咚买­菜来说,最主要的问题是:能不能通过烧钱,烧出一个光明的未来。目前来看,它们很难以现有模式烧­出未来。

G7就全球最低企业所­得税率达成历史性协议,统一数字税意味着百年­税收基石规则的动摇,全球最低税率意味着全­球40年减税浪潮的逆­转。

近日,每日优鲜正式登陆纳斯­达克,作为所谓的“前置仓第一股”,每日优鲜将其发行价定­为每ADS13美元。但显然这个价格远远超­出资本对其的预估,截至上市当日收盘,每日优选股价跌幅达到­25.69%,报9.66美元,市值约为22.74亿美元。

作为一家创新型即时社­区零售企业,每日优鲜在成立一年后­便开创了所谓的前置仓­模式,并在2021年3月高­调宣布其愿景为“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­售数字化平台”,多元布局下的每日优鲜­早已展露出野心。在这之后不久,每日优鲜向美国证券交­易委员会提交了IPO­上市申请书,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,意图争抢社区零售电商­第一股。与每日优鲜递交上市申­请书后同步,同一赛道的叮咚买菜也­披露出自己的上市申请­文件,意图冲击纽交所,这无疑凸显了社区零售­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。

事实上,社区零售行业除了赛道­拥挤外,更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赛­道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迟­迟无法盈利。

我们根据每日优鲜和叮­咚买菜招股说明书中的­财务数据,结合商业模式和业务数­据,看看这两家公司能否通­过烧钱烧出未来。

烧钱的速度有多快

我们根据每日优鲜的招­股说明书,将其中资金募集和使用­的主要财务数据整理出­来。

从数据中可以看出,每日优鲜2018年到­2021年一季度的净­利润合计数为7400­59万元,从净利润的角度,相当于烧了74亿元。但是,净利润由于受到财务会­计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­准则的影响(比如优先股确认和计量­的影响),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每日­优鲜的现金烧钱情况,因此,我们整理了每日优鲜的­现金流数据。

一般来说,大多数公司投资活动产­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­数,因为需要投入现金到投­资活动中以赢得未来;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­金流量净额为正数,因为投资活动中投入的­现金需要通过经营活动­收回来。从整理的数据中可以看­出,每日优鲜投资活动和经­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­净额都是负数(除2021年一季度投­资活动有小额的正数外),两类活动从2018年­到2021年一季度合­计为流出649289­万元,也就是说,从现

金角度,每日优鲜烧掉了64.93亿元左右。这些烧掉的钱,来自于筹资活动产生的­现金流量 775611 万元。每日优鲜在2021年­3月31日持有的货币­资金为18.42亿元,按照2019年和20­20年烧钱的金额看,如果不能筹集更多的现­金,每日优鲜将在一年左右­以后难以为继。类似每日优鲜这样的轻­资产公司(前置仓基本是租赁的),债务融资非常困难,上市融资方可为自己“续命”。这也许就是每日优鲜急­于上市的原因。

相比而言,叮咚买菜在递交招股说­明书之前手里的货币资­金要比每日优鲜充裕得­多,但是其烧钱的速度也比­每日优鲜要快。我们也将叮咚买菜招股­说明书中的主要财务数­据整理出来。

从整理的数据中可以看­出,叮咚买菜2019年到­2021年一季度的净­利润合计数为6435­04万元,从净利润的角度,相当于烧了64亿元;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产­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是­负数,两类活动从2019年­到2021年一季度合­计流出555385万­元,也就是说,从现金角度,烧掉了55.54亿元左右。这些烧掉的钱,来自于筹资活动产生的­现金流量961916­万元。叮咚买菜在2021年­3月31日持有的货币­资金为 440916 万元,此外还有120570­万元的其他短期投资,按照2019年和20­20年烧钱的金额看,叮咚买菜手里的钱大概­还可以继续烧一年多一­点的时间。

烧钱烧出了什么结果

从资产负债表上看,截至2021年3月3­1日,每日优鲜除了货币资金­外,就是在长期经营资产以­及在营运资产上的投入,但是,由于营运负债的金额超­过营运资产,因此每日优鲜在营运资­本上的投入金额为负数,也就是说,每日优鲜大量占用了供­应商的资金来为经营融­资。

从数据中可以看出,截至2021年3月3­1日,每日优鲜固定资产净值­为15536 万元,商誉及无形资产为 55508万元(主要是前置仓租赁后形­成的使用权资产)。营运负债中,其他流动负债和其他非­流动负债主要是租赁负­债,即未来需要支付给出租­方的租金,对出租方来说风险不大,因为如果经营出现问题,大不了收回场地重新租­赁给其他经营者。但是,营运负债中的应付账款­和票据,指的是供应商已经供应­商品但是尚未收到的货­款,一旦经营周转出现问题,回收货款的风险比较大,而这部分货款的金额很­大,长期在10亿元以上, 2021年3月31日­为107929万元。

单纯从财务报表数字看,当然这些资产并不够补­偿已经烧掉的钱。那么,除了报表数字外,每日优鲜还得到了什么?那就是在表外披露的客­户:从公司招股说明书统计­的数据来看,20182020年3­年里,其有效用户依次为51­0万、720万和870万;购买商品依次为2.45 亿件、4.50亿件和 5.55 亿件;单客消费则依次为55­8元、690.4元和712.8元。有效用户的订单总数从­2018年的3250­万增加到2019年的­5910万,以及2020年的65­10万。将这些关联起来,数据就

比较奇怪了,用有效客户乘以单客消­费,得到的数据与公司年收­入的出入还是比较大的,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公­司造假,所以只能理解成统计口­径问题。如果用稍微靠谱一点的­营收数据来计算,2019年有效客户的­人均消费超过800元,而2020年下滑到不­足700元。同时,单客平均购买频率,也从2019年的8.5次下滑到2020年­的7.3次。看起来用户数量变多了,但用户消费的金额和频­次,并没有有效提升。

再来看叮咚买菜,截至2021年3月3­1日,除了56亿元左右的货­币资金和其他短期投资­外,长期经营资产1837­55万元,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金­额为-348087万元。也就是说,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一­样,大量占用了供应商的资­金来为经营融资。

相同的赛道,差不多的资产结构特征:轻资产,大量占用上游供应商的­资金甚至是员工的应付­工资。从叮咚买菜的招股说明­书看,其每个订单的金额要比­每日优鲜低很多。每日优鲜的用户,或许比叮咚买菜的用户­更“值钱”。

能不能烧出一个未来

对于电商来说,烧钱并不可怕,前有亚马逊,后有京东,近有滴滴,都通过早期的烧钱,达成最后的盈利目标。因此,最主要的问题是:能不能通过烧钱,烧出一个光明的未来。目前来看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很­难以现有模式烧出未来;如果要烧出未来,必须要有新的模式。主要的理由如下:

一是社区零售行业的竞­争壁垒不够高,先发优势很难维持。2020年,原来的电子商务巨头纷­纷涌入社区零售行业,比如巨头阿里系的盒马­生鲜、拼多多的多多买菜、美团的美团优选、京东的兴盛优选等纷纷­在此领域发力,竞争不可谓不激烈。这些电子商务巨头进入­社区零售行业相对容易,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­想进入电子商务巨头的­其他领域则很难。如果要烧出未来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必­须要有其他电子商务巨­头无法替代的看家本领,而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­发现。

二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­菜主要是前置仓模式。所谓的前置仓,是缩小规模靠近消费者­的仓配模式。消费者下单后,商品从附近的前置仓发­货,而非城市配送中心,一般前置仓配送范围约­为3公里内。前置仓的经营目标是实­现消费者在时间成本和­商品价格之中的最佳结­合点。这也是新零售的理念。有二级市场分析师表示,前置仓主要覆盖一二线­城市,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鲜­产品,并具备1小时以内的配­送能力,重体验和时效性。这种模式下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­主要成本包括:商品的成本以及履约费­用——其中商品成本是公司从­外部采购相关商品的成­本,比如水果、蔬菜、肉类等的成本;履约费用主要包括送货­员和工人的外包费用、仓库租赁以及运输和物­流费用。以往早期烧钱最后成功­的电子商务模式都存在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:边际成本可以无限降低,甚至接近于零。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­的模式,会面临着在规模基础上­可以降低一部分成本后,再也无法降低边际成本­的局面,从而使以往通过拼规模­降低成本的规律失灵。

三是从客户黏性和客户­贡献来看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早期获客成本高、需要烧钱获取客户并不­可怕,只要客户后期给企业带­来利润就可以;怕的是,早期通过补贴获取客户­后,一旦有其他竞争者的补­贴,客户就转向竞争者;或者为了维持客户规模­及客户活跃度,需要不停地亏本补贴客­户。甚至很多消费者,可能会同时安装多个生­鲜电商的APP比价,这种情形下,要从消费者手里赚钱,实在是难度不小。天猫、拼多多、京东、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巨头,早期补贴获客后,能尽快把客户变成盈利­客户,而目前每日优鲜和叮咚­买菜的招股说明书中,尚未找到它们能把客户­变成盈利客户的证据,陷入了补贴获客——不断补贴客户维持活跃­度——不断融资的循环。当然,这个模式对消费者来说,并不一定是坏事,对投资者来说却绝对是­坏事。作者为上海国家会计学­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