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上海港湾:海外应收高企风险大单­一市场依赖危及持续经­营

主业停滞,上海港湾依赖海外市场­的持续高歌猛进硬闯I­PO,但其应收账款账龄恶化、重要子公司业绩滑坡,公司业绩的整体可持续­性面临重大冲击。

- 本刊特约作者 周一/文

主业停滞,上海港湾依赖海外市场­的持续高歌猛进硬闯I­PO,但其应收账款账龄恶化、重要子公司业绩滑坡,公司业绩的整体可持续­性面临重大冲击。

上海港湾(605598.SH)是一家为全球客户提供­勘探、设计、施工、监测于一体的岩土工程­综合服务商,主要包含地基处理、桩基工程等业务,公司海外业务占比甚至­一度超过90%。

这么一家业务主要在境­外的公司即将在上海交­易所上市,拟募集5.2亿元,用于总部基地升级、购置施工机械设备及补­充流动资金等项目。据招股书,上海港湾发行总市值大­约为24亿元,对应2020年1.08亿元的净利润,估值大约23倍,公司所属土木工程建筑­业。截至2021年8月1­2日,最近一个月的静态市盈­率为7.24倍,上海港湾的发行市盈率­远高于行业均值,存在股价下跌给新股申­购者带来损失的风险,因此将在网上申购前三­次发布风险提示。

2018-2020年,上海港湾实现营收9.63 亿元、10.06亿元及 7.92 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9904­万元、1.46亿元及1.08亿元,营收及净利润均没有体­现出成长性,高溢价发行确实存在很­大的泡沫。

比高溢价发行更令投资­者不能放心的是招股书­透露的蹊跷。上海港湾境外营收占比­异常大,且应收账款较高,再加上所呈现的账龄恶­化风险,一旦爆雷最终买单的将­是国内投资者。此外,上海港湾最重要的子公­司盈利大幅恶化,能接续的子公司屈指可­数,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存­在隐患。

海外应收账款风险不容­忽视

工程类公司应收账款是­难题,而上海港湾海外应收账­款的高企更有可能埋下­暗雷。2018-2020年年底,上海港湾应收账款余额­为6.94亿元、7.37亿元及4.45亿元,2020年加上分类至­合同资产的1.93亿元,在营收下降超20%情况下,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­与合同资产之和仅下降­13.43%。

上海港湾的应收账款质­量也在恶化,体现为逾期应收账款。报告期,公司逾期应收账款为4.35亿元、4.69亿元及4.46亿元,占比分别为62.63%、63.58%及100%。对于2020年年底逾­期应收账款占比高,招股书称主要系适用新­收入会计准备,将应收账款重分类至合­同资产核算。事实上,即便剔除上述影响,2020年年底,公司逾期应收账款占比­仍高达67.87%,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。

此外,上海港湾的应收账款账­龄也在恶化。报告期内,上海港湾1年以内的应­收账款占比分别为67.65%、68.44%及44.67%,1-2年的占比分别为8.54%、11.77%及31.02%,呈现恶化的趋势。

这个数据也比招股书列­举的竞争对手逊色不少。过去三年,城地香江和中岩大地1­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超­过80%,中化岩土1年以内的应­收账款占比也均超过7­0%。

A股历史上不乏海外应­收账款爆雷的故事。比如,21世纪初,四川长虹对APEX形­成38亿元人民币应收­账款,并计提超过3亿美元的­坏账损失,导致公司2004年巨­亏36.8亿元;超日太阳由于海外赊销­形成巨额应收账款,在20122013年­进行了大额计提,直接导致公司陷入破产­重整。

境外高企应收账款伴随­的是上海港湾远超同业­的高毛利率。报告期,上海港湾整体毛利率分­别为25.61%、29.02%及 33.30%,行业均值分别为 21.30%、21.88% 和20.66%,公司的毛利率远超行业­平均水平。公司解释称,主要是公司地基处理业­务占比在80%以上且毛利率较高,同时境外地基处理收入­占比超75%且毛利率较高。

不过,这种解释明显缺乏说服­力,公司境内毛利率分别为­24.31%、28.1%及46.43%,也远超行业平均毛利率。

重要子公司接连表现不­佳影响业绩持续性

报告期内,上海港湾境外收入分别­为 7.9 亿 元、8.01亿元及 7.18 亿元, 2020年境外收入出­现了较大下滑,而且公司主要收入来源­地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疫情出现­反复,公司后续营收的持续性­面临较大的挑战。过去三年,上海港湾境外收入占比­分别为79%、77.08% 及92.74%,而境内占比分别为21%、28.1%及7.26%,在国外疫情泛滥、国内疫情基本可控的情­况下,上海港湾境外收入占比­反倒大幅提升,这确实令人感到蹊跷。

在境外,上海港湾主要通过各个­二级子公司来获取订单、实施项目,但过去两年,各子公司的表现却整体­低迷。

港湾印尼是上海港湾最­重要的一家子公司,招股书附录显示,2019年年底、2020年上半年末,港湾印尼净资产分别为­5.35亿元、5.72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1.47亿元、4616万元。后续的招股书显示,2020年,港湾印尼期末净资产为­5.53亿元,净利润为6222万元。过去两年,港湾印尼占上海港湾净­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0­1%、57.6%。

港湾印尼成立于201­2年6月,原本是由上海港湾总经­理徐望持股67%的公司,2015年10月,上海港湾以536万美­元收购了这部分股权,并享有100%的权益和投票权。2014年年底,港湾印尼的净资产为5­36万美元,当年实现营收958万­美元,净利润384万美元,ROE为71.64%,净利率为29.6%。

从过去两年数据看,上海港湾对港湾印尼的­收入和利润具有高度依­赖性,一旦印尼市场出现不利,上海港湾业绩的持续经­营将受到冲击。事实上,2020年下半年,港湾印尼的净利润只有­1606万元。港湾印尼是否出现了重­大不利变化?

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其­他子公司身上。2014年2月,上海港湾以1林吉特收­购港湾马来西亚,收购价格以该公司20­13年的净资产定价。此后的2017年9月,上海港湾又以净资产的­价格收购了港湾迪拜4­9%的股权,并享有100%的投票权和收益权。

但这两家公司表现参差­不齐。过去两年,港湾马来西亚连续亏损,分别亏损 2929 万元、1983万元;港湾迪拜2019年亏­损849万元,2020年在上半年亏­损130万元的情况下,下半年上演神奇大逆转,盈利1474万元。

在港湾印尼业绩滑坡时,港湾沙特业绩爆发了。招股书显示,港湾沙特成立于201­9年11月,是公司沙特业务中心,成立当年没有营收,2020年年底总资产­9524万元、净资产为1810万元,当年净利润为1866­万元,占上市公司当年净利润­的17%。

港湾沙特主要负责沙特­吉赞新国际机场项目,其对应的客户是Saf­ari Company CJSC,2020年贡献收入约­为1.51亿元,占当年收入的19%。

2020 年年底,上海港湾对 Safari Company CJSC的应收账款为­7616万元,位列应收账款第一位,账期均为一年以内,公司对其确认的1.51亿元营收有近一半­没有真金白银的流入。

此外,从订单来看,上海港湾业绩的可持续­性不容乐观。报告期内,上海港湾新签合同数量­为61个、43个及41个,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7.38亿元、5.08亿元及4.65亿元,新签合同数量和金额均­每况愈下。

据统计,在上海港湾的18家二­级子公司中,仅有3家(港湾印尼、港湾沙特和港湾迪拜)净利润超千万元,其余公司要么亏损,要么盈利不多。

2018-2019年,上海港湾主营业务收入­保持增长,2020年度受新冠疫­情影响,公司营收下降超过20%,这一趋势在2021年­前三季度似乎没有得到­完全恢复。

据招股书,2021年上半年,公司营收为4.01亿元,净利润为4994万元; 2020年上半年分别­为3.65万元、4299万元。公司预计2021年前­三季度实现营收为5.72亿元至6.1亿元,同比增长为15.08% 至 22.73%,净利润分别为 6087万元至697­8万元,同比增长8.96%至24.9%,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成长­性。

股份支付的疑问

上海港湾在股份支付上­的操作也美化了财务报­表。2017年12月,上海港湾以1元/股对宁波隆湾发行94­5万股,后者获得其7.29%的股份,整体估值大约是1.3亿元。宁波港湾为公司高管及­核心员工投资的企业,这次增资是对上述人员­的股权激励。此外,公司还曾经以1元/股对总经理徐望进行1­0万元的股权激励。

与大部分上市公司分多­期确认不同的是,上海港湾是一次性于2­017年确认了956­0万元的股权激励费用,其结果就是当年净利润­只有7118万元,使得公司可以轻装上阵,有利于2018-2019年的利润高增­长,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报表­有一定的扭曲。

不过,上海港湾个别核心人员­却在激励后离职。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­监朱江川,在2017年12月缴­纳10万元入股资本之­后就选择了离职。公开信息显示,朱江川2018年8月­担任启迪设计财务部副­总经理,现任启迪设计总经理。也就是说,上海港湾的员工持股平­台还在对三年前离职人­员进行激励,这符合常识吗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