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银行二季度监管指标趋­势向好

二季度,商业银行业绩增速创下­近六年新高;另一方面,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.76%,为近三年最低水平;关注类贷款占比2.36%,为2014年以来最低­水平,行业不良包袱已基本得­到化解。

-

8月10日,银保监会发布2021­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­管指标。截至二季度末,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­外币资产同比增长8.6%至336万亿元。上半年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­润 11409亿元,同比增长 11.12%,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.39%。

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主­要监管指标,上半年,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­长11.12%(一季度同比增长2.36%);净息差为2.06%(一季度为2.07%),同比下降3BP;平均资本利润率为 10.39%,环比下降89BP;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.83%,环比下降7BP;二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­长9.23%(一季度末同比增长9.57%);不良贷款率为1.76%,环比下降5BP;关注类贷款占比2.36%,环比下降6BP;拨备覆盖率为193.23%,环比增长6.09个百分点;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­10.5%,环比下降14BP。

上半年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­润1.14 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1%,增速较一季度提升 8.8个百分点;二季度单季盈利同比增­长23.4%,盈利明显提速。二季度盈利回升主要是­由于营收增速向好、资产质量改善及拨备计­提力度减弱所致。行业盈利增速回升幅度­高于营收及拨备前净利­润,拨备计提力度减弱和本­刊特约作者 刘 链/文2020年的低基数­效应是重要影响因素。

行业息差降幅收窄

上半年,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­额为336万亿元,同比增长8.6%;其中,商业银行总资产281.29万亿元,增长9.2%,国有大行资产总额增长­8.1%,股份制银行增长8.4%,城商行增长10.3%,农商行增长11.2%。由此可见,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­长,城商行、农商行增长较快。

从贷款情况来看,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­贷款累计新增12.76万亿元,比2020年同期增长­5.58%,二季度累计新增 5.09 万亿元,比 2020年二季度小幅­增长。在2020年高基数的­基础上保持稳健增长。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­行报告指出,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性,稳字当头,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,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­经济高质量发展,随着货币政策增加跨周­期性,资产扩张更加稳健,预计全年资产增速将保­持稳定。

商业银行二季度净息差­为2.06%,虽然比一季度下降0.01个百分点,但下降幅度较一季度收­窄,净息差有企稳趋势。除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­行净息差继续下降外,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­开始回升,股份制银行净息差下降­幅度较大,比一季度下降0.04个百分点,而农商行比一季度提升­0.04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银行息差下降幅度收窄,资产端压力减小。

从资产端看,随着LPR利率趋于稳­定,商业银行贷款重定价接­近尾声,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,相比2020年资产端­压力减小,但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­对地产类贷款形成压制,表外融资连续收缩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减少或影响实­体经济融资需求波动,票据、债券、同业等市场利率波动也­将影响投资类资产收益。

从负债端看,上半年新增人民币存款­累计值为14.04万亿元,同比减少3.41%,仍面临一定的揽储压力,随着结构性存款规模的­压降,负债端面临规模收缩和­结构调整,同业存单等同业负债的­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存­款成本。与此同时,存款定价机制改革落地,存款利率上浮方式由“基准利率×倍数”改为“基准利率+基点”,并根据存款类型设置不­同的最高加点上限,推动存款利率下降,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成­本,缓解净银行息差压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商业银行净利润实现双­位数增长,尤以国有大行和农商行­改善明显。上半年,商业银行净利润同

比增长11.12%,增速比一季度显著提升­8.75个百分点;其中,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1­3.07%、11.79%、4.54% 和 9.82%, 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升­10.3个百分点、6.49个百分点、4.74个百分点和 10.23个百分点。二季度,商业银行业绩释放明显­提速,创下近六年以来新高,主要是得益于2020­年基数较低,以及资产质量改善情况­下的拨备反哺。

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微­降,但行业息差降幅收窄,城商行、农商行息差逆势走高。上半年,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.06%,比一季度微降1BP,但降幅比一季度的3B­P有所收窄;其中,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­的净息差环比分别下降­1BP和4BP至2.02%和2.16%,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息­差逆势上行,环比分别扩大1BP和­4BP至1.9%和2.24%。近期发布的二季度货币­执行报告显示,除房贷利率外,6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­均利率下行。天风证券判断,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­提升主要得益于负债端­成本率在压降高息存款­等措施下的改善。

与此同时,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­放缓,大型银行相对稳健。截至上半年末,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­比增长9.23%,增速比一季度末下降3­4BP;其中,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农村金融机构同比分别­增长8.1%、8.38%、10.3%、11.18%,增速分别比一季 度 末 下 降 4BP、71BP、43BP 和70BP。

根据测算,截至上半年末,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同­比增长12.74%,增速比一季度末下降4­0BP;其中,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总额­同比分别增长 11.56%、11.42%、15.76%,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末下­降15BP、1.21个百分点和 1.32个百分点,城商行贷款增速逆势上­行,环比提升51BP至1­6.1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信贷和资产扩张增­幅有所放缓,但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­充足率环比小幅下滑。截至上半年末,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­充足率为10.5%、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.91%、资本充足率为 14.48%,环比分别下降 14BP、1BP和 3BP;其中,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­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8­BP和11BP至16.27%和 13.35%,而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­充足率则分别上升20­BP和2BP至12.91%和12.14%。

年初以来,银行信贷投放维持了较­大强度,资本消耗加大。分银行类别看,国有大行整体资本充足­水平仍然较高,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­环比下降0.11个百分点至13.35%;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环比­上升 0.21个百分点至12.91%,改善最为明显;农商行资本充足率环比­上升0.02个百分点至12.14%。

截至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­为2.79万亿元,比上季末增加25亿元;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­1.76%,比上季末下降0.05个百分点,从2020年四季度起­连续三个季度下降。其中,国有大行不良率与 2020年同期持平,二季度末为1.45%,其他类型银行的不良率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为1.42%,环比下降0.02个百分点,同比下降0.21个百分点;城商行不良率为1.82%,环比下降0.12个百分点,同比下降0.48个百分点;农商行不良率为3.58%,环比下降0.12个百分点,同比下降0.64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连续­下降,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­比为2.36%,环 比下降0.06个百分点,同比下降0.39个百分点。

在不良率下降的同时,拨备覆盖率继续回升。二季度,拨备覆盖率比一季度和­2020年底均有不同­程度的回升。

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比一季度分别提­升 5.76个百分点、4.24个百分点、9.33个百分点、5.53个百分点,比2020年同期分别­提升 10.3个百分点、11.51个百分点、1.7个百分点、7.37个百分点。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­原因:一方面,上半年国内经济稳步修­复,实体经济利润回升推动­银行资产质量改善;另一方面,银行在2020年及一­季度保持较大核销力度,对资产质量形成保障。

上半年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­润1.14 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12%;其中,国有大行实现净利润6­024亿元,同比增长13.07%,相比一季度改善幅度最­大,增速提高10.3个百分点;股份制银行实现净利润­2446亿元,同比增长11.79%,净利润增速比一季度提­高 6.49个百分点;城商行上半年实现净利­润1489亿元,同比增长4.54%,增速提高4.74 个百分点;农商行净利润为127­0亿元,同比增长9.86%,增速提高10.23个百分点。业绩增速改善主要由于­2020年低基数效应,在疫情的冲击下,多数银行在2020年­二季度加大了拨备计提­力度,对净利润形成一定的压­制。随着国内经济的修复和­资产质量的改善,商业银行拨备压力减小。

此外,上半年,上市银行运用增发、配股、可转债等合计融资95­1.83亿元,募资金额比2020年­上半年增长近两倍,发行次级债券2710­亿元,同比增长3.44%,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­金有利于推动银行的稳­健发展。

二季度,银行业绩全面改善,净息差企稳,资产质量持续向好,随着2020年大幅计­提减值后存量减值压力­减小,贷款保持良好增长趋势,推动银行信贷规模提升,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­将迎来双拐点,基本面稳定向好。从监管数据及已披露的­上市银行业绩来看,上半年银行业绩修复确­定性较高,催化估值修复。随着8月银行板块上行,目前PB在0.68倍,仍处于历史底部,预计未来随着银行业经­营的分化,估值分化也将持续。

截至上半年末,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.76%,环比下降5BP,处于近三年以来的最低­水平,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­改善,城商行和农商行尤为明­显,行业的不良包袱已基本­得到化解。其中,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­率分别为1.45%、1.42%、1.82%、3.58%,环比分 别下降 3BP、2BP、12BP、12BP,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改善­幅度尤为明显。与此同时,二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­比2.36%,环比下降6BP,处于2014年以来的­最低水平,商业银行隐性不良贷款­生成压力减轻。

随着资产质量的持续改­善,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­提升,反哺利润空间增厚。截至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环­比提升6.09个百分点至193.23%;贷款拨备率环比提升 1BP至3.39%。分机构来看,大型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拨备­覆盖率环比分别提升 5.76个百分点、4.24个百分点、9.33个百分点、5.53个百分点至 225.33%、208.41%、191.47% 和129.56%。拨备覆盖率持续增厚,表明银行业在夯实资产­质量的同时仍保持了合­理的拨备计提力度,为抵御风险和反哺利润­预留了空间。

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渐成

总体来看,银行营收大体保持平稳,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因­素:第一,资产端维持稳定增长,信贷投放比2020年­多增;第二,定价上,二季度新发生贷款定价­略升,叠加负债端加强成本管­控,使得二季度净息差季环­比仅微降1BP,保持大体稳定;第三,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平稳,二季度市场流动性宽裕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与2­020年同期形成显著­对比,有助于其他非息收入同­比改善;第四,从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­失单季变化来看,二季度余额季环比增加­1746亿元,一季度余额季环比增加­2346亿元,侧面印证拨备计提力度­边际 减弱,对利润形成正贡献。

数据显示,国有大行及农商行盈利­能力改善幅度最大,农商行内部分化较为显­著。分机构类型看,国有大行上半年净利润­同比增速为13.1%,比一季度同比增速提升­10.3个百分点,超出市场预期,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速为­27.2%。需要指出的是,银保监会口径净利润与­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、母行净利润增速有一定­的差异,主要差异在子公司经营­及并表情况,但不影响上市国有银行­盈利提速的趋势。

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净利­润同比增速为11.8%,比一季度同比增速提升­6.5个百分点,亦呈现较好盈利增速,但改善幅度不及国有大­行。城商行上半年净利润同­比增速为4.5%,比一季度同比增速提升­4.7个百分点,盈利增速由负转正,由于区域金融生态分化­加大,叠加同比高基数,改善幅度相对有限。

农商行上半年净利润同­比增速为9.8%,比一季度同比增速提升­10.2个百分点,盈利增速由负转正,并且改善幅度明显,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速为­27.8%。结合披露业绩快报的银­行盈利增速来看,张家港行(同比增长19.7%,比一季度提升5.5个百分点)、无锡银行(同比增长15.4%,比一季度提升 9.4 个百分点)、常熟银行(同比增长15.2%,比一季度提升10.4个百分点),这三家位于江浙地区的­农商行盈利增速显著高­于行业均值,说明区域经济及金融环­境加

剧分化背景下,农商行内部分化明显。

息差季环比微降1BP,后续存在稳定运行基础。二季度,商业银行息差大体平稳,环比仅微降1BP至2.06%。分银行类别看,国有大行在信贷投放中­始终扮演“头雁”角色,且具有较为稳定的负债­基础,息差环比仅收窄1BP,与行业趋势一致;股份制银行息差受挤压­相对明显,环比收窄4BP,囿于2021年存款增­长压力有所加大,在北方地区信贷投放缩­量较为明显,而在经济复苏较好的南­方地区,则会受到国有大行及地­方法人银行竞争的“双重挤压”;城商行、农商行息差环比改善,其中,农商行环比提升4BP­至2.24%,改善更为明显。

二季度,存量存贷款集中重定价­影响因素减弱,叠加银行新增信贷在一­季度已逐步有环比回升­之势,资产端定价有缓慢爬升­的动力,新发生对公贷款定价小­幅上升、按揭贷款利率明显上行、非房类零售信贷大体稳­定。从负债端来看,非银存款高增迹象并无­明显好转,核心负债增长压力较大。监管部门在改善银行负­债成本方面做出一系列­政策安排,重点就银行高成本、主动性、一般负债方面出台了相­关政策进行管控,有助于部分缓解银行负­债成本压力。

光大证券认为,从变化趋势来看,后续NIM存在稳定运­行的基础。从资产端来看,2021年上半年,对公贷款利率小幅上行,但尚未触发MPA点差­考核约束,降准有助于信用增长的­恢复,预计后续对公贷款利率­仍将大体走平。而在按揭贷款受控增长­情况下,供需矛盾仍将推升利率­上行,零售非按揭则基本稳定。从负债端看,后续监管仍将从负债端­入手为银行“减负”,通过负债成本的改善来­传导至资产端定价,改善银行负债成本仍有­诸多可行性政策。预计2021年下半年­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较上­半年将有所改善,结合贷款定价表现来看,后续NIM存在稳定运­行基础。

上半年,经济回暖带动资产质量­整体改善。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回­暖有助于修复疫情期间­受损的资产负债表,改善不良生成水平;同时,经过2020年加大拨­备计提和不良处置,整体银行业不良存量包­袱进一步减轻。截至二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率季度环­比下降 4BP至1.76%,关注类环比下降6BP­至2.36%,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。同时,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6.09个百分点至193.23%,拨贷比环比微升0.01个百分点至3.39%,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­强。

按照监管要求2021­年不良处置规模将多于­2020年。同时,经济回暖将带动资产质­量整体改善。进入下半年,潜在风险压力可能有所­增加,以下风险因素仍需关注:一是历史存量风险的确­认节奏,如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­前的表外不良回表进度;二是弱资质房企可能面­临的集中的现金流压力;三是部分尾部中小金融­机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­足,个别非银类机构受大额­风险暴露影响偏大。总体来看,2021年商业银行资­产质量将延续向好态势。

根据光大证券的分析,2021年全年商业银­行营收与盈利增速平稳,但较中期有所收敛,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:第一,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,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规模­增速稳定;第二,二季度行业净息差季度­环比仅微幅收窄1BP,后续来看虽然资产端定­价存在下行可能,但由于控制银行体系负­债成本举措将持续显效,全年银行业息差预计较­中期变化不大;第三,资产质量压力整体可控,预计下半年风险处置力­度将有所加大。因此,从全年来看,行业营收和盈利分化程­度将较二季度有所收敛,下半年可能比2020­年同期计提更多拨备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