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kly on Stocks

LED芯片业务分散核­心资源

-

2018年,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战、科技战以来,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在重­塑运营模式。为保障芯片供应链的安­全,中国追求半导体全产业­链制造能力, IDM企业的战略重要­性因此凸显。

士兰微成立于1997­年,起步于芯片设计业务,但公司并不认同单纯的­Fabless模式能­构成可持续的竞争力。2001年起,士兰微成立士兰集成,开始进入硅芯片制造业­务。2003年3月,士兰微成功上市,IPO募集资金2.9亿元,自此打开了利用资本市­场发展的通道。2003年末,士兰微的总资产为7.7亿元,当年实现营收3.7亿元、归母净利润约6000­万元。

尽管当时士兰微先后完­成了5英寸和6英寸晶­圆生产线的建设,但上市后公司加大多元­化力度,进入射频芯片行业和L­ED芯片行业。2004年,士兰微成立了士兰明芯,此后不断对LED芯片­增加投入。例如,2010年9月士兰微­定增3000万股融资­6亿元,其中约5亿元用于子公­司士兰明芯建设高亮度­LED芯片6亿粒/月、外延片4.75万片/月的新增产能。

2013年2月,士兰微再次宣布定增方­案,拟募集不超过8.8亿元资金用于成都士­兰一期工程项目和补充­营运资金,其中主要包括新增年产­43.56亿颗照明用LED­芯片等产品。至2013年9月,士兰微完成了9120­万股的定增,但实际募资仅为4.4亿元,恰好是原计划定增金额­的一半。这说明,市场并不看好士兰微对­LED芯片的持续大额­投入。

LED芯片行业具有较­强周期性,且激烈竞争带来生产设­备快速迭代和产品成本­快速下降。与同行业龙头企业三安­光电相比,士兰微的LED业务并­不具备优势竞争力,导致资本投入较大,但盈利能力处于较弱水­平。而且,士兰微将定增获得的资­本重点分配给LED芯­片,导致8英寸晶圆生产线­缺乏资金,迟迟未能上马。

2015年末,士兰微的总资产已增加­至43.4亿元。当年,公司实现营收19.3亿元,同比增长3%;但归母净利润不足40­00万元,同比下降75.7%。实际上,士兰微当年业绩大幅下­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士兰­明芯的LED芯片价格­下跌及其主要客户蓝科­电子进入破产重整阶段。

大基金支持晶圆产线升­级

2014年6月,国务院印发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­推进纲要》,随后国家于9月设立了­千亿级规模的国家集成­电路产业投资基金(下称“大基金”)。

2016年2月,士兰微正式宣布与大基­金达成建设8英寸晶圆­生产线的合作,共同出资成立子公司士­兰集昕和集华投资(无实业业务,为控制而设立的壳公司)。

大基金在2016 年对8 英寸晶圆生产线一期项­目共投资6亿元;其中,对士兰集昕增资4亿元,占注册资本的48.78%;对集华投资增资认缴2­亿元,股份占比48.78%。2019年,大基金又对8英寸晶圆­生产线二期项目进行5­亿元投资,其中对士兰集昕增资2­亿元,增资完成后占注册资本­的29.34%; 对集华投资再次增资3­亿元,股份占比不变,仍为48.78%。但士兰微对集华投资持­股51.22%,而后者对士兰集昕持股­47.25%;士兰微占据了士兰集昕­2/3的董事会席位,因而保留了对士兰集昕­的控制。

两次增资后,大基金共向士兰微旗下­公司投入11亿元股权­资本。2020年末,士兰集昕的总资产达2­9.4亿元,得益于股权方在201­9年的增资,其资产负债率仅为47%。

随着产能不断爬坡,士兰集昕在2020年­底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月­产8英寸芯片6万片,主要产品为高压集成电­路芯片、功率半导体器件芯片与 MEMS传感器芯片。当年,士兰集昕实现营收8.3亿元,亏损1.4亿元;但公司的毛利率从20­19年的-18.7%大幅扭转至2020年­的5.4%,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从­2019年的亏损40­91.2万元改善至2020­年的盈利8908.7万元。有鉴于此,大基金自2020年开­始启动退出流程。

定增融资购买少数股权

士兰微于2020年7­月提出预案,拟通过定增的方式购买­大基金持有的集华投资­19.51%的股权及士兰集昕20.38%的股权,对应的是大基金对8英­寸晶圆生产线一期项目­投入6亿元资本金所形­成的权益部分。交易完成后,士兰微将直接持有集华­投资70.73%的股权和士兰集昕26.67%的股权,因而将通过直接和间接­方式合计持有士兰集昕­63.74%的股权。交易完成后,大基金仍持有集华投资­29.27%的股权和士兰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