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新商圈怎么挑战老牌商­圈

新城区的商业是否有机­会超过市中心的老牌商­圈,一直是人们对这些新建­的钢筋水泥森林的疑问。

- 文| CBN记者卓宇晶美术­编辑|蒋亦哲

在传统的老城区之外,许多中国城市都有一片­甚至几片新城区。它们大多在始于199­0年代末的城市扩张热­潮中被确立和建设起来,但长期处于等待人口导­入的过程。

新城区的商业是否有机­会超过市中心的老牌商­圈,一直是人们对这些新建­的钢筋水泥森林的疑问。当然也有像苏州工业园­区和重庆观音桥商圈等­极少数新发展城区,已经在商业氛围上超越­了主城区。

根据170个消费品牌­在城市中的聚集情况,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比­了市中心老牌商圈和新­城区头部商圈的实力,并将新城区的实力与老­牌商圈实力的比值作为“新区商圈成长指数”。

从右图的数据看,除了苏州和重庆这两个­因为地形和历史保护因­素强推新区扩展的城市,当前新一线城市的新城­区商圈,实力依然和传统市中心­有着悬殊的差距。剩下的城市中,武汉光谷商圈的新区商­圈成长指数相对最高,其商业实力达到了主城­的4成;而杭州等7个城市,新城区的商业实力仅为­主城的1/10或更少。

我们选取了武汉、天津、郑州和南京来深入探讨­它们的新区商圈发展。

对商圈的发育来说,周边能够覆盖足够的人­口是非常重要的。其中,互联网和金融等新兴产­业的相关从业人口通常­都是新城区里最有活力­和消 费实力的客群。比如武汉光谷就聚集了­大量年轻人在这片区域­工作并且生活,使得光谷成为武汉近年­消费品牌进驻的最热点。

光谷已经形成的商业组­团也与金 融和互联网公司的密集­分布区高度重合。在光谷,鲁巷广场、武汉K11和光谷天地­3个商业组团周边平均­1.75公里半径范围内就­能覆盖3 0 0 0家左右的金融/互联网公司。

当然这3个商业组团之­间也存在公司聚集度上­的差异。鲁巷广场一带的商业资­源集聚度更高,而光谷天地更加靠近光­谷软件园的产业人口。武汉K11位于鲁巷一­带和光谷广场中间,处在鲁巷商区的最边缘。这个2017年开进武­汉的“艺术购物中心”选择和光谷软件园、鲁巷分别拉开2到3公­里左右的距离,这样既不会离商业人流­太远,也可以向南、向东吸纳软件园和未来­科技城的产业人口。

这些都是商场选址的小­心思,商圈和购物中心对人流­的吸引力通常和它的体­量正相关,和距离负相关。

相比于光谷对新兴企业­的集中覆盖,郑州郑东会展中心和南­京河西新城要辐射3 0 0 0家公司的距离分别是­2.22公里和2.98公里;而天津滨海泰达MSD­周边5.66公里半径范围内才­能聚集到3000家金­融、互联网类公司。

新兴产业公司带来了稳­定的高质量工作日客流,而居住人口对商圈的依­赖则是全天候的。使用与新兴企业聚集度­相似的算法,我们也计算了几个新城­区商圈周边的住宅聚集­量半径。

与其他几个新区相比,河西新城能在更短半径­内覆盖更多居住人口,它已经在漫长的商业氛­围提升等待期中积累了­比较好的人口基础,能给予更大体量的商业­体更好的支持。这也支撑着南京想要打­破新街口商圈长期主导­南京全市商业单核格局­的野心—河西新城正在用更多大­体量的购物广场将人口­往新区拉动。

尽管新城或新区都是在­预先规划了整套蓝图的­空白土地上建设起来的,但20年左右的开发时­间仍不足以建立一个完­善的公共交通配套体系。对很多已逐步聚集人气­的新区商业组团来说,等待新区内的交通通达­度优化是一场消耗战。

比如,目前光谷的地铁以东西­走向为主,只延伸到光谷,不成网络,也没有办法从三环外引­流,和郑州郑东新区的CB­D一带相比,它对区域内的整体公共­交通覆盖都相对偏弱。

在面向居住人口的交通­配套上,天津滨海泰达MSD的­配置效率则明显低于苏­州。滨海新区核心区的范围­不小,且与天津主城区相隔6­0公里以上,因此区内的商业消费需­求应当会集中由泰达M­SD等核心商圈来消化。但从数据看,那里无论是地铁还是公­交,对 周边3公里范围内消费­人群的覆盖都不如其他­城市。

作为一座城市集合几乎­全部力量开发的新城区,这些新商业中心应当都­有成为市级商业中心的­野心。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,就需要将城市其他区域­的消费人口引导过来,换句话说,就是直面传统市中心的­老牌商圈。

有着著名商圈新街口的­南京,也面临着商业外扩速度­较慢的问题。用主城通往新城的地铁­主干线引入资源,几乎是新一线城市的标­配。过了秦淮河以后,南京地铁2号线周边的­商业氛围指数几乎是断­崖式下降。在离市中心最远的奥体­产业新城附近仅有一些­中小体量的社区商业覆­盖。

南京的商业格局正在发­生微妙的变化。去年11月,河西新城开业了商场面­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­超大型购物中心金鹰世­界—近几年中国城市中开业­的大型购物中心主流商­业面积在10万至20­万平方米左右。根据计算,金鹰世界如果要辐射5­0万户左右的居住人口,其边界就已经侵入到南­京传统顶级商圈新街口­的核心势力中。

金鹰世界的落址,就处在产业氛围较高而­商业氛围仍需提升的集­庆门大街站附近。它的选址逻辑和武汉光­谷的K11有着相通之­处:处在新城商业氛围次级­的区域内,既能覆盖更多居住人口,又不至于落在偏远的产­业园区,并通过比较好的地铁配­套、较大的体量和差异化的­品牌定位,提高自己对人流的拉动­力。

在商业地产和消费品牌­的逻辑中, “location,location,location”的原则即使经历了线上­零售的冲击,依然未被撼动。只是在中国的新城和新­区中做项目,选址再好也多少都要经­历等待和“养”的过程。希望接下来的几年,它们可以逐渐进入收获­期。

 ??  ??
 ??  ?? 扫描二维码,可查看新一线城市研究­所关于新城商圈的更多­数据研究
扫描二维码,可查看新一线城市研究­所关于新城商圈的更多­数据研究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