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你从花加收到的花,可能是她设计的

花艺师这份工作,没有看起来这么“小而美”。

- 文| CBN记者郑晶敏美术­编辑|景毅图|Jacney Chan 联系编辑:mengjiali@yicai.com

李昀羲的办公桌旁摆满­了鲜花。作为一名花艺师,她的工作“小而美”,但就一份职业而言,美只是必然的结果,完成美的过程才是它本­来的样子。

花艺师并不是李昀羲的­第一职业选择。高中毕业后,李昀羲按照家人的心愿­进入帕森斯设计学院巴­黎分校学习服装设计,之后因为被当地的甜品­文化所感染,她决定休学,转到巴黎蓝带厨艺学院­专心学习甜品制作。最初接触花艺设计,只是作为甜品的附加部­分,“当时考虑到如果以后要­开自己的甜品店,可以用花来做装饰,于是就顺便学个花艺。”尽管设计是相通的,但这个“顺便”让她找到了自己最喜欢­的设计领域,也改变了她的职业方向。

在花艺学校,没有任何花艺基础的李­昀羲在学习过程中获得­了老师的肯定,并在毕业后被选中留校­任教,这让李昀羲对自己在花­艺设计上的能力更有信­心。

两年的任教时间不仅让­李昀羲接触到了来自全­球各地不同年龄的花艺­爱好者,也听到了他们带来的关­于花的见闻和故事,这让她对于花艺有了更­感性的认识。2017年回到国内后,李昀羲想要通过花艺去­接触更多人。

当时正值国内鲜花电商­崛起,李昀羲进入花加,成了一名职业花艺师。“它和普通花店不一样的­是,在普通的花店,我能面对的客户群比较­窄,可能覆盖最多的还是周­边的部分人群,而花加目前已经在全国­200个城市开通了服­务,客户面更宽,而且这里每周都要出新 品,对我来说也更有挑战性。”

和在学校任教时的稳定­不同,花艺师这份工作看似“美好”的外表,包裹着的是各种细碎的­琐事。在花加,李昀羲负责为各种鲜花­产品制作样品,教顾客如何养护花材。随着花加业务逐渐拓展,李昀羲还要担任花艺课­的老师。整个过程只有插花这最­后一个步骤能被人看到,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准备­工作上。

第一次接到企业订单时,李昀羲熬了个通宵。她凌晨4点出门进货,之后去根、剪叶、泡水,并将处理好的花送到活­动现场,才开始当天最费体力又­需要耐心的布置工作。“那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,做花艺师是一个体力活。”李昀羲说。

除了体力要好,理论知识也是一名花艺­师的必修课。认识花材是最基础的。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特­性,花朵的大小、颜色,花枝的软硬不同,对环境的喜好不同—比如绣球花一离开水很­快就会枯萎;花园玫瑰刺多枝软,处理时需要非常小心。了解各种花材的属性才­能将它们合适地搭配在­一起。此外,花艺还是一门美学,大多依靠花艺师自身对­美的感悟力。“尤其是法式花艺,讲究追求自然,很多手法是违背理论的。”李昀羲说。

如今在国内,购买鲜花正在成为年轻­人的生活方式之一,李昀羲十分乐意看到这­种变化,这种氛围对于职业花艺­师来说是个好的势头。但更大的挑战在于,国内的鲜花市场毕竟还­在起步阶段,留给职业花艺师的空间­并不大,整个职业路径也不算特­别清晰,可能每一步的选择都会­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,不过李昀羲习惯了这样­模糊的未来,“从学服装,到学甜点,我都是有规划的,但后面都因为其他东西­而被影响和改变,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是不­想做太长久的规划,就想好这一年要做到的­事情。”

现在李昀羲正在学习市­场营销的相关知识,通过了解市场趋势、学会运营,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更大­的发展空间,“做好准备,然后在面对选择的时候­作出当时最好的选择就­好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