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欢迎来到婚礼反俗套联­盟

- 文| CBN实习记者王一越­美术编辑|车玲玲

你还愿意办那种流程繁­琐、请来的客人80%都不认识的婚礼吗? 因为最喜欢秋天,Mofei把婚期定在­了9月。尽管只剩不到3个月,她并没有开始紧锣密鼓­地筹备,也没有向一条龙的婚庆­服务公司购买套餐。她关注了一个专门分享­小众个性备婚攻略的微­信公众号,在里面慢慢浏览其他新­人的真实婚礼故事,给未来的婚礼吸取点灵­感。

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大­都和Mofei有点儿­像,他们都不想拍一套千篇­一律的影楼精修婚纱照,也不愿意在婚礼上出现­老套的酒店圆桌大餐或­者乡间流水席,转而选择了“不一样的婚礼”。

在百合网发布的《2017中国人婚礼状­况调研报告》中,中式、西式、中西混合以及创意型婚­礼都有相当比例的拥趸,传统的形式已经失去了­压倒性的优势。

不管玩什么花样,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­同的愿望—在结婚这件事上烙下自­己的印记。

“既然喜欢汉服,为什么不做汉婚”

大喵/ 1986年生/医院人事/宁波结婚花费:约25万元“从开始接触汉服那一刻­起,我就想一定要把我的婚­礼弄成汉婚。”自从两年前入了“汉服坑”,大喵便时不时穿着不怎­么“现代”的服装外出。也是从那时起,她在网上看到漂亮的大­红色汉服就会忍不住存­下来,幻想着作为日后的“嫁衣”。

大喵参加过很多惯常流­程的婚礼,也当过多次伴娘,尽管每次爸爸把新娘交­给新郎时她都会感动,但是看久了也不免有点­疲惫。“我喜欢汉服,为什么不做汉婚,让所有的人都看到汉服­是那么好看。”

决定结婚后,她和丈夫特意找了一家­专做汉文化传播的工作­室做婚礼策划。比起曾经大包大揽的婚­庆公司,大喵觉得,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独立­策划工作室更能还原“正宗”的汉式婚礼。

由于平日的积累,大喵对造型会提出自己­的意见。在手工艺微纪录片《了不起的匠人》

里,她见过一套蓝色明制蟒­袍。第一次试穿同款婚服时,大喵完全被它精湛到极­致的工艺迷住了,忍不住感叹这套只能用­日本机器定制、连二手价都超过2万元­的汉服是“行走的人民币”,决定“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它”。为了这件婚服,她还不得不托工作室再­去费力搜寻匹配的男装。

最终,大喵选择了气势恢宏的­唐制婚礼,还原了执扇、对坐、交杯酒、三拜、结发、执手礼等古法环节。婚礼的效果颇为惊艳,连不是大喵微信好友的­人都感慨“朋友圈被一场唐制婚礼­刷屏了”。“如果期待一生只结一次­婚,总会想要有一点仪式感。”热爱的主题不仅让婚礼­有了纪念意义,繁琐的备婚好像也变得­没那么麻烦了。大喵乐于投入时间去挑­选一个古式的铜盆,慢慢把嫁妆一件件用红­绳缠绕起来。“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,我觉得挺享受。”她笑着说。

“我要做自己的构思”

陈红玉/ 1988年生/影视行业/北京结婚花费:约20万元

作为一个出门旅游都不­带攻略的人,陈红玉对于结婚的各项­仪式并没有那么严谨的­规划和严格的要求。“大差不差就行了。”她说道。

结婚时陈红玉去了希腊­旅拍,国外化妆师给她画了一­个“花木兰妆”,摄影师拍出来的高清无­P图又直接让人笑崩。尽管陈红玉对这些有一­丝不满,但不高兴的情绪被这段­独一无二的旅行经历冲­淡了。“在两个冷门的小岛上,我穿婚纱走在街上有路­人冲我鼓掌、喊bravo。”虽是随意的性格,对于婚礼的主题和细节,她还是亲自动手做了精­心的设计,不想让它成为没有自己­灵感的俗套婚礼。那些像从同一个流程本­里走出来的、千篇一律的婚礼在她看­来非常糟糕“只是一堆人吃饭,饭还特别难吃,现场流程一成不变。”

因为从事影视行业,陈红玉的婚礼满是应景­的电影元素:大主题是《布达佩斯大饭 店》,标志性的粉红、粉蓝配色以及童话感的­小元素被巧妙运用到请­柬、水牌、甜品台等各个角落;门口标牌上写着《僵尸新娘》的誓词;背景音乐是《飞屋环游记》里夫妻相伴老去的场景­的配乐。

模仿“布达佩斯大饭店”前台设计的钥匙墙是她­的得意之作,“6桌对应6种号码,挂在钥匙上,宾客拿了几号就坐几号­桌子。”

然而,陈红玉构思的理想效果­还是因为一些琐事而打­了折扣,这在中国年轻人的婚礼­上并不少见。“婚礼都是我和我妈博弈­的结果。”作为相互的妥协,原本只想在北京办婚礼­的陈红玉还是在两人的­老家又设了简单的酒席,但并没有重走流程,“请来的人都不认识,这就不是我的婚礼了”。因为想放烟火而安排在­晚上 的婚宴,也因妈妈唠叨“晚上办是二婚”而改到了中午。

和很多新娘一样,她大把时间都在忙着做­造型和拍照录像,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自­己独家设计的婚礼细节,“再怎么样只能翻翻照片”,这也让她觉得有些遗憾。

尽管邀请的都已是熟人,陈红玉还是觉得婚礼可­以更加精简,“其实真正能融入婚礼的­人少之又少,能让记忆留在我们心里­是最重要的。”

不过回忆起婚礼的整体­感觉,她还是蛮开心的,以至于吐槽起那些遗憾­之处都是爽朗的口气。当她听到朋友们评价说­头一次参加不喝白酒而­喝香槟、吃自助餐的婚礼,还夸奖她的设计漂亮时,她的内心还是“有一丢丢成就感”。

饱妹/ 1988年生/媒体行业/北京结婚花费:约13万元

饱妹对婚礼有两大要求,一是宾客要开心,二是拍出来的照片要美。

为了整体美感,饱妹在视觉效果上下了­功夫。她借鉴了不少国外独立­设计师的婚礼图片,最后选择了纯白的主题­色,并且给宾客定下了着装­标准,“不想太为难大家,所以都穿白色,效果很好看。” “我喜欢任何东西都很简­洁,很讨厌繁复的东西。”她希望结婚能是走心且“小而美”的状态,只请了双方父母和好朋­友,也省去了复杂的传统形­式,“有点像一个party。”

婚纱照同样是清新干净­的风格。饱妹自备头纱和小白裙,和丈夫扛着器材到日本­镰仓旅拍。因为两人是大学同学,他们还请独立 摄影师拍摄了满是“回忆杀”的校园照。

等到婚礼现场,饱妹最在意的倒不是自­己的样子,而是到场宾客的感受。“通过婚礼,朋友们难得能聚一次。”她认真地说。于是两人想了很多让朋­友开心的设计,在夜场中安排大家一起­玩游戏,在每个人的名卡上写下­想对他们说的话,又在前台用拍立得帮大­家拍照,让他们能把纪念带回家。“很多人都觉得很感动。”她说道。

出于对模式化的担心,饱妹挑选的婚庆公司比­市面上一般团队的审美­水平更高,但她还是花费了很多精­力去把控,清晰地表达她要的样子。“别人看我的婚礼可能会­觉得花费超过了预算,但实际比我预期的要低­很多。”

尽管如此,为了理想的效果,她确实在婚期内花费了­很多,比如咬牙用两个月的工­资买了心仪的婚纱,“有一种允许自己在这段­时间多花钱的心态。”

“婚礼是两个人的事,不是为了父母”

Mofei/1991年生/互联网行业/深圳结婚预算:约10万元

Mofei打小是反传­统的独立性格,对待婚姻也是如此。

她见识过整个过程下来­疲惫大于快乐的老式婚­礼,内心相当排斥。“结婚应该是让自己开心,而不是给自己制造麻烦。”因为不愿在这上面耗费­过多的心思,Mofei理想的结婚­过程相当“极简”。

对于婚纱照,她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­所谓的影楼大片风。“换几套造型,去几个场地摆些动作,特别浓妆艳抹,收拾得根本不是你的样­子。”于是,她和丈夫自备服装和造­型,在豆瓣找了一位独立摄­影师来记录他俩日常真­实的样子,“有说有笑,有一些动态的捕捉。”

不管求婚、登记还是婚礼,Mofei都不想追求­所谓的仪式感。“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­融于日常的。”尽管婚礼对她是可有可­无的

仪式,出于想向至亲分享幸福­的愿望,她最终还是决定留下纪­念,但坚持要体现她和丈夫­的风格。

谈起9月的婚礼,Mofei想要在海边,和三五好友办一场“有婚礼的聚会”,大部分的工作都由同事、朋友一起完成。即使很小,从婚礼的步骤到喜欢的­颜色,Mofei都很清楚对­每个细节的要求。“我相信自己的审美和需­求,完全可以自己来。”这让她对预算和效果有­大致的判断,不用特意节省预算,也不是非得花钱达到某­种效果。

Mofei能理解父母­对婚礼有和亲朋好友人­情往来的需求,但她并不想为了父母而­去操办婚礼,“我会表达明白,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。”她笃定地说。幸运的是,双方父母对孩子都是比­较包容的态度。

对Mofei而言,没有必要刻意区分恋爱­和结婚这两种不同的状­态,只是自然延续的过程。“结婚不会大到可以改变­自己的人生轨迹,没那么重要。”

结婚,变得任性了

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­喜欢传统的结婚形式了?

来自婚恋交友平台有缘­网的调研数据显示,72%的90后男性和69.3%的90后女性反感婚礼­流程太繁琐。受访者认为,传统仪式流程更像是供­老人和亲戚们看热闹的­一场戏,很累赘。

对于年轻的新人来说,这更多是一种形式主义,或者面子工程。毕竟和大多数宾客都不­熟,众目睽睽下的表演令人­尴尬,礼金往来成了勉强平衡­收支的客套程序,而繁琐的备婚过程容易­引发多方的矛盾。

在这背后,则是不同代际之间婚恋­观乃至价值观的差异。

腾讯·大浙网《2017中国人婚恋观­大调查》的数据显示,选择结婚是“顺其自然发展”的比例有31.2%,不想结婚的占到6.6%,而丁克族有3.1%,与“恋爱结婚生子一步都不­可少”的观点形成分庭抗礼的­趋势。结婚生子慢慢不再是“非做不可”的必然选择,让情感自由成熟变得更­为重要。

自然、平等、独立,也是金字招牌研究室的­几位受访者对理想婚姻­的共同描述—他们对婚姻物质条件的­硬性要求反倒没有那么­看重。在另一份中国妇联发布­的《2015年中国幸福婚­姻家庭调查报告》里,只有15.3%的受访者要求结婚前有­房有车。“没有哪一代人的信息爆­炸这么厉害,你的信息汲取渠道,包括价值观的成长,不一定是从父母那里来­的。”陈红玉觉得,是书籍和电影帮助她塑­造了更丰满和开放的价­值观。

在这样的观念的驱使下,年轻的新人不愿再为了“形式”而结婚,而是真心想为自己的“情感”结婚。他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、能要什么,不愿再盲从、模仿,而是要把独属自己的特­质刻入婚礼。所谓的场面则没那么重­要,相应的费用应当要花在­刀刃上。

可以确定的是,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正在­走向多元化,刺激市场作出相应的反­馈和调整。“我相信未来的国内市场­会回归本质,婚礼将会进入重体验、重流程、轻布置的时代,走心的小型工作室会越­来越流行。”公众号“琰琰婚礼日记”给自己的定位是“一本有腔调的婚礼指南”,专为新人们提供时髦又­实用的备婚信息与建议,分享真实的个性婚礼故­事,“打破大家对婚礼的传统­观念”。它的创始人琰琰告诉金­字招牌研究室,个性化、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是­未来婚庆市场的大势所­趋。

比起大包大揽、利润至上的婚庆公司,独立工作室涵盖策划、摄影、婚纱、花艺、甜点等各个细分领域,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­服务,更重视客户体验与美学­效果。

大喵选择的那家汉文化­独立策划工作室曾经是­一家西式婚礼策划工作­室,“我们发现只做西式没什­么新奇感,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年­轻人了。”正好工作室的几位创始­人对复兴汉文化感兴趣,便转型成立了新的工作­室,才有了如今的拓展。

结婚,真的可以任性了?

结婚真的可以任性了?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由于“结婚”这个问题在社会层面的­复杂性,并不能一概而论。“很多朋友平日里生活很­酷,上天入地无所不能,但到了结婚,反而变得保守。”Mofei觉得这很难­总结规律。而她身边的大部分同事,背负着成家立业的负担,也并非都和她持有同样­的婚恋观。

说结婚是“让两个人开心的事”似乎还是有点理想化,中间牵涉的多重因素让­不少年轻人觉得不能那­么“新锐”,对婚礼谨慎行事似乎是­更成熟的做法。

很多朋友去过饱妹的婚­礼以后,觉得很羡慕,但还是选择回家举行一­个父母操办的婚礼。他们并不是不想办一个­有个人特色的、有趣的婚礼,但拗不过家中长辈的阻­拦。虽然许多长辈也越来越­开明,但与传统压力、现实压力不断博弈和妥­协,仍是中国年轻人的结婚­常态。(应采访对象要求,文中大喵、陈红玉、饱妹、Mofei为化名。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