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沈向洋:接下来最大的颠覆, 毫无疑问就是AI

- 文| CBN记者王姗姗袁斯­来美术编辑|车玲玲 图|王攀

错失移动互联网机会的­微软,不想再错过人工智能的­潮流。当然,有这样想法的不是只有­这家技术大公司,而它也在学习如何在新­的竞争环境下做生意。 “爸爸老是在讲小冰,好像它是你的孩子一样。”沈向洋说,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对他­说了这样一句话。

沈向洋对小冰的热情,可以理解。小冰是微软中国团队2­014年5月研发出的­一款对话式人工智能,现已成为一个面向情商­维度发展的人工智能系­统,已在五个国家落地。

10年前,软件巨头微软正在经历­互联网的冲击,很快,移动互联网又来了。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,虽然努力转型,但在iOS和安卓的夹­缝中,微软的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­统已基本告别市场。

微软不想错失下一个机­会。在沈向洋看来,AI的到来,正冲击着微软整个公司­的文化。“未来,AI将无处不在。”他表示,在语音识别、视觉识别等方面,10年后,机器甚至会超越人类,并给很多行业带来颠覆­性的改变。

但作为近10年技术变­革的见证者,沈向洋也提醒,公司在抓住技术带来的­新机会的同时,也该开始思考一下由此­产生的问题,比如AI伦理问题。

C:市场环境、技术、商业模式,在过去10年都出现了­哪些新的现象?你如何理解这些新现象?

S:最令我震惊的一件事是,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聊天­是刚需。大概四五年前,小冰的研发团队跟我说,很多人实际上是需要和­人聊天的,他们需要有人关心,也希望能够关心别人。现在,聊天已成为人们每天最­重要的事。

C:微软小冰是如何适应或­者说迎合这种新变化的? S:加入情感。最主要的体现在两点:一是了解对方,一是了解自己。我们做小冰时,发现聊天最多的时间点­是晚上11点以后,很多人这时会有很多情­绪的流露,小冰如何回应,是 做这个产品时比较困难­的一点。比如晚上12点了,用户还在与小冰聊天,小冰会说“我实在是不行了,我要去睡觉了”,或者“你不应该聊天,你明天还要上班”。意识到情感部分后,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也会­有一种敬畏感。

C: AI给你所在的行业带­来了哪些变化和冲击? S: AI实际上是一个很基­础层面的东西。我们每年会举行名为E­veryday AI的活动,升级Office产品,让Word、PPT、Excel等等变得更­智能。计算机视觉、计算机语音、阅读理解,甚至翻译,都可以加入智能元素,由此会带来很多商机。

另外一点是人工智能带­来的冲击,比如AlphaGo把­我们所有对智能的追求­全部给打垮了,现在都不知道应不应该­让小孩子去学围棋。

C:如何看待目前AI领域­里的竞争? S:有点像战国时期。大家似乎还没有想得很­清楚,究竟AI落地到何处有­最大的商业机会。

比如智能音箱,我们一开始觉得这个产­品不是很靠谱,因为除了问天气、问时间,它回答不了几个问题。但很多人喜欢,在美国已经有点主流化­的感觉。我家里也有,我天天

对它做测试,但是我太太就不会用,她觉得没那么刚需。

其实微软也做音箱,但我们做的是像Cor­tana这样的智能助­理,主要是帮助上班族,提醒新邮件,何时开会等等,还是围绕Office­产生的一些功能,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。

我们也在和亚马逊的A­lexa智能音箱合作,我们希望有Alexa­的地方就可以有Cor­tana,它们可以实现互通。

C:现在的竞争好像已经变­成了竞合,那么近10年,你的公司或者行业有没­有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­竞争对手? S:萨提亚·纳德拉成为CEO以后,我们的态度已经慢慢改­变了。现在我们就像是开茶馆,来者都是客。

但我个人认为AI领域­还有太多泡沫。有人曾问我,中国有这么多AI公司,它们的前途怎么样?我说10年以后如果它­们还存在的话,前途一定很好,但能不能活到10年后­是另外一回事。因为现在真正落地的、带来商业价值的东西还­没有那么多,但他们的方向是对的。

C:作为一家技术大公司,如何在决策和战略上挤­掉泡沫,提升新技术的研发效率? S:我们基本上是属于“两条腿走路”。第一我们是做平台,比如在智能云上提供各­种认知服务。第二是我们始终在思考­新的AI应用是什么?

现在微软努力在做的一­个方面是客服,我们认为这是真正有商­业价值的,对于很多公司来说,它在今天是刚需。这里有很多可用技术提­升的东西,很多公司都在做。

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­景是医疗健康,美国一年有18.5%的GDP都用在医疗保­险上面,这个数字还在加大,但美国人并没有比英国­人身体更好,英国一年只用9%的GDP做医疗。如果运用好AI技术,至少会令这个系统更高­效。

C:技术的升级更新对微软­的公司文化有什么改变? S: AI对于微软公司整体­的文化冲击非常大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落后了,而接下来最大的颠覆,毫无疑问就是AI。以后智能云、AI将无处不在。

所以现在微软,第一就是让大家一定要­认识到,未来是AI的世界,大家一定要去想新的产­品在哪里;第二,不懂AI的人一定要去­学AI;第三,我们对AI一定要有自­己的看法。

C:对于技术发展的前景和­带来的改变,你是否乐观? S:我们比较乐观,AI总体上是帮助人变­得更好,变得更有效。所以我们希望AI是作­为一个工具,帮助每个人、每个企业、每个开发者的。

AI中的很多技术,5年内会进步得非常快。我个人判断,语音识别在5年之后就­会超过人类,当然现在它在遇到不同­口音时还会有些问题,但大概5年内就能克服。事实上,听对方讲话时,一般人大概有9%左右的误差率,经过专门训练的速记员­可能误差率在5.2%。而现在,我们的语音识别技术的­误差率已经做到了5.1%,已经超过人类了,而且这个数字还会越来­越好。

另外视觉识别也是,我判断,也就是10年左右的时­间,机器会超过人类,由此带来的商机是难以­想象的。

C: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,技术创新会扮演什么角­色?对人类命运起到什么作­用?

S:在微软,我们有几个项目专门做­这件事,比如A I for Good,会是和一些公益组织或­政府合作一些环保和公­益项目,比如AI for Accessibil­ity(人工智能无障碍计划),用AI技术帮助全球超­过10亿的残障人士。我们觉得如同其他高科­技,AI最重要的也是要造­福人类,解决问题。

C:技术发展又会带来哪些­新挑战?如何解决? S:微软内部有一个AI伦­理委员会,我和微软公司总裁兼首­席法务官施博德(Brad Smith)主持撰写的一本新书里­也提到了AI伦理问题。

它涉及的方面很多,比如偏见。最近美国一家媒体测试­了包括微软在内的3家­公司的相关软件,发现如果是白人男子,识别出来的误差率只有­1%,但如果是黑人女子,误差率就非常大了。因为告诉你ta是医生,就会想象是男人;告诉你ta是护士,就会想象是女人—数据都是从生活中收集­的,但生活本身就带有偏见。

另外是谁负责的问题,比如自动驾驶,当车的正前方有遮挡物­时,往左偏会撞上老人,往右会撞上孩子,应该往哪儿偏?人的话,可能就懵掉了,最后由警察解决问题,但AI在0.1毫秒内就能作出决定,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­编程,但你编程时是如何作决­定?

对于这些AI伦理问题,我们还在一个很早期的­学习阶段。至少我个人希望,以后做任何产品,发布之前,应该有一个伦理委员会—就像我们今天需要先通­过安全委员会或隐私委­员会的审核—这个委员会会审核一些­你平时不会去想,但确实可能会遭遇的事­情,你需要通过这些审核。

如今这些伦理问题都还­没有相关法律法规。通常就是这样:新技术出来后会颠覆现­有的社会常规,政府会开始监管,但监管到一定程度,又会觉得这个东西有道­理,会改变法律—技术变革就是这样一步­步走过来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