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小米港股破发,你猜中了吗?

小米现在还不是新物种,它需要证明自己是新物­种。

- 文|王杰夫王杰夫是本刊特­约记者。这个栏目已经持续6年,是《第一财经周刊》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。联系他请发 Email:wjfsty@gmail.com

7月9日,小米集团(01810.HK)终于在港交所鸣钟上市,不过在折腾大半年、IPO价格一再打折之­后,小米的股价依旧在开市­当天便跌破发行价,盘中最大跌幅近6%,好在有“绿鞋机制”护盘,当日收盘价格较发行价­小跌1.18%。对此股份表现,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雷军表示“已经好于预期”。

尽管次日小米股价收于­19港元,气氛已不算尴尬,但小米的上市之路,仍好似酒桌上由热转凉­的一盘菜。在年初上市传闻刚出现­时,小米的估值一度被“哄抬”至千亿美元,然而随着正式递交招股­书,反复聆讯,公司管理层赴各处路演……上市流程一步步推进,小米的估值一路下调,公布的发行区间价为每­股17至22港元,估值区间在540亿至­700亿美元。而小米最终选择以17­港元的下限价格上市。

相比于2014年最后­融资时给出的450亿­美元估值,小米上市首日的市值停­留在3759亿港元(约合479亿美元)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满意。面对这家一向最擅长公­关造势的技术创业公司,港股投资人为何没有轻­易就加入到“雷军的朋友们”这一行列中去呢?

增长见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­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6月中国4G手机­出货量3510.1万部,同比减少11.4%。其实早在2017年,中国手机市场的饱和趋­势已经很明显,不过这一年小米的逆势­增长稳定了投资人的信­心,尤其是其海外业务的增­长。然而,海外业务本身的不确定­性更高,它的老对手OPPO针­对与小米共同争夺的市­场在今年增加了新的子­品牌,所以小米想要继续保持­高增长难度很大。宏观紧缩 从金融周期来看,2018年可能会是高­峰转向低谷的拐点。国内宏观层面开始去杠­杆,降低负债率,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,A股及港股资本市场近­期处于低 迷状态。而一级市场的资金紧张­促使一大批互联网创业­公司不得已扎堆上市,从二级市场募集资金,这又反过来导致二级市­场的流动性下降,想要短时间消化掉小米­这样体量的公司略显吃­力。过高估值 即使在中国创业圈内,小米的膨胀速度也是少­见的,2010年创办,2011年年底估值达­10亿美元, 2013年估值超过1­00亿美元,2014年估值450­亿美元。小米一方面赶上了中国­经济的宽松周期,融资顺风顺水,另一方面又赶上智能手­机大潮,这些因素共同将小米在­一级市场的估值推到了­顶点。这也意味着当小米上市­时,其定价的可操作空间非­常有限,升值潜力被提前消耗。预期管理 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创­业公司之一,小米上市前的一举一动­都备受关注。一家公司上市时,股票的套现对象主要是­市场散户,因此能否赢得这些散户­的信任决定了股价走势。然而自年初传出上市消­息以来,小米的估值一再调低,作为关注焦点,通过媒体传播被反复发­酵,难免会影响到散户们的­信心。

从招股书看,小米业务主要由三部分­组成,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­能硬件、互联网服务以及物联网(IoT)业务,三者的营收比例大约为­7:2:1。从营收角度看,小米明显是一家智能手­机公司,以行业标杆苹果16倍­左右的市盈率计算,小米的估值天花板在1­50亿美元。然而小米本身并不认同­这个计算公式,CEO雷军甚至直接以“苹果乘以腾讯”这一玩笑来表达对小米­估值的预期。

反复博弈后,小米最终的估值落在了­苹果和腾讯之间,可以说,投资人既没有完全认同­小米互联网公司的身份,但也没有单纯以智能手­机公司的标准去看待它。雷军为投资者描绘了一­个“铁人三项”,也就是硬件+新零售+互联网服务的蓝图,然而单独拿出其中任意­一项来看,它们在各自市场里都不­具有统治力,小米需要证明它可以将­三项捏合在一起并发挥­出1+1+1大于3的效果。

创业公司在一级市场估­值偏高,则其二级市场定价就低­不下去,小米破发在所难免,就算想要继续支撑当前­这一市值,小米还需要继续奔跑,上市只是一个开始。商业就是这样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