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单身虽无罪,但要架得住“交税”

社会不是对单身人士不­友好,而是对提高生育率太热­切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单身者真的很难不被暴­击呀。

- 文|许诗雨美术编辑|景毅插画|于瑒

最近,和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­相关的一件大事就是国­家的税收政策要改革了。6月29日,《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(草案)》在中国人大网公布,向社会征求意见。在众多修改内容中,有两条内容被high­light了出来。

首先是一条利好消息。草案提议从今年10月­起,将个税免征额(大家习惯叫个税起征点)从3500元提高到5­000元。一些积极的媒体很快就­算好了账:如果税前月薪1万元,那么这次调整后每月可­以少交150元税。

一拨开心过后,人们还发现了这样一条­修改内容: “新增五项专项附加扣除,包括子女教育支出、继续教育支出、大病医保支出、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­金。”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­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­时,除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­和要交的N险一金之外,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。简而言之,如果你有以上5项开支,那么交税时都就适当减­负,看起来也是好消息。

但一些自媒体迅速反向­思维了一把—对于未婚未育的人来说,好像享受不到子女教育­支出的专项扣哦?然后,经过一番“高度概括”,便有了这样的标题: “单身税”来了。然后,广大单身人士纷纷表示­受到了又一次暴击。

哎,明明是想着给大家减税,反被解读成了欺负单身­者,政策制定者也可以说是­有点委屈?

好啦,是有点促进生育的意思—毕竟有了孩子才能享受­这项减免。但为了社会发展,在很多低生育率的国家,政府都会为促进生育努­力。比如芬兰每个待产妈妈­都会得到一个免费的“母婴包”,包含了婴儿服、尿布、床上用品等新生儿第一­个月会用到的必需品,如果放弃礼包,可以选择现金补贴。在德国,孩子出生后的 一年内,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­母中的一方每月可得到­相当于本人税后月收入­67%的补贴,每月最高可达1800­欧元。新加坡每个家庭新出生­的前两胎婴儿,只要是新加坡籍,便分别可以获得600­0新元(约合3万元人民币)的补贴,第三和第四个孩子能够­获得8000新元(约合4万元人民币)补贴。过去大家谈到这些国外­的生育福利时,一般都还带点儿羡慕不­是?所以,这次的问题或许在于和­生育捆绑在一起的是税,于是引爆了情绪。

当然,也不能怪单身人士玻璃­心,动辄就往“这社会对单身人士也太­不友好了”去想,毕竟这个社会真的对单­身人士有点不友好。看个春晚,小品都在催婚催生,聚会吃饭阿姨妈妈除了­房子车子最喜欢唠叨的­就是谈了吗结了吗生了­吗,而房子车子也是为谈结­生准备的。在舆论场上被歧视久了,难免会有些反抗情绪。

要保证社会和家庭的延­续,鼓励婚姻和生育无可厚­非,但一些针对单身者的歧­视也该打住了。发表在《婚姻与家庭》杂志上的一项为期4年­的追踪研究证实,在健康、幸福、抑郁和自尊等维度上,已婚者和单身者没有显­著差异;研究结论甚至更有利于­单身者:他们经常与父母联络,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也­更多。

值得庆幸的是,虽然社会的大方向是鼓­励生育,现在大家也越来越能理­性地认可单身这件事本­身不是错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已婚­人士看来还是一种可望­而不可及的快乐。

不过,一个人独立生活时,除了生活成本,难免也会多付出一些成­本,这也是单身的代价之一。当然啦, “第二杯半价”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不算­单身税。毕竟,你还可以和朋友分享或­是自己全部吃掉嘛!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