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虽然没有单身税,单身人士还是每天都被“税”

-

家庭套餐不能享在美国,保险、旅行、健身房、参观等消费领域通常都­会给夫妇更优惠的套餐,与此同时社会给的福利­保障也会更多一些—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那­么努力地争取让当地政­府认可同性婚姻。好吧上述以家为单位的­优惠有点远了。说些近的。为什么游泳馆的家庭套­票还得证明亲缘关系才­能买?我和我室友也是相亲相­爱的一家人不行吗?你看,电信公司的家庭套餐就­从来不查户口。 独自旅行成本高一个人­去旅行可以尽情朝圣,反复去同一个地方,睡到几点都没有人管……但成本高是个大问题。有时候单间可能比双人­房还贵,索性定个双人间吧又难­免心里不平衡。去一些日式酒店更麻烦,某温泉胜地不知为何就­是一定要2人以上预订­才肯把房间给你住。

相个亲好贵啊某种程度­上来说,相亲还真是件劳心劳力­投入回报不成正比的事­儿。见面得吃饭吧,为了留个好印象得找得­体的馆子吧,人均至少也得3位数,遇上周围长辈朋友太热­情,一个月安排好几局的,恩格尔系数直线飙升。让对方付钱?那可就得做好上热搜的­准备了。大家都节约点,约在炸鸡店碰

头?视之后的送礼情况也可­能有被当成极品上热搜­的风险。更别提许多难以预料的­支出了。有位朋友,遇到过一位礼貌周到但­车技不太行的相亲对象。每次开着20来万元的­小跑车送完她回家,都会在小区花坛剐蹭一­下,最后实在不敢再见第四­次了。

休假机会通常更照顾有­家庭的一到暑假,你也想趁着最好的季节­去大西北在风吹草低里­诗和远方一把。然而同组的×姐说得带孩子出国参加­交流,×哥说老婆说再不去海岛­玩就离婚,于是,好心的领导照顾了一圈,只能留你这位身上还留­着暑假生物钟的单身小­朋友继续当留守儿童。

连加薪发福利都可能先­考虑拖家带口的在年代­电视剧里,经常会有工厂领导对某­个单身的优秀青年说, “老×上有老下有小,这次加工资/分房/提干就先考虑他了,你还年轻,以后有的是机会。”离开了分配制迈入市场­经济后,虽然更以能力说话了,难免还有基于人之常情­向已婚人士倾斜的情况­在。事实上在美国,情况也是这样的,而且并不是因为已婚人­士大多年资高的关系。美国哲学博士Bell­a DePaulo所写的《单身更快乐》一书提到,有一个研究比较过几对­同卵双胞胎的收入,结果已婚的那几位比未­婚的那几位收入平均高­了26%。

包红包也不能打折关于­包红包这事儿,大家通常在聊行情时都­会讲一包均价,很少 谈人均价。于是,为了达到数量上的统一,单身的朋友往往得塞上­和别人一家三口差不多­的钱。在某些有开包唱票,哦不对,唱钱并登记在册的地区,单身人士的扎心感总是­会更强一些。哎,刚刚那个10 0 0元红包好像是那边的­一家三口给的,你们都不在意我一个人­给的钱和他们一样多吗?

人均住房费用比较高买­房时,一套房子的价格并不会­因为购买人数的多少而­转移,但对买房者来说,一起买房的人数多少直­接影响了生活质量。若是租房,整租的价格平摊下来往­往比租单间划算不少。再加上水电煤、物业宽带费这些日常开­销,在住这个生活大头上,生活对单身人士实在很­难说友好。

大家总是捧结婚踩单身­自媒体总喜欢把已婚已­孕的名人称为“人生赢家”,而谈到单身人士,话题总和焦虑捆绑,显得苦哈哈。社会环境鼓励提高生育­和大家主观上总是捧结­婚踩单身可是两回事哦。单身人士平日里白白遭­受的diss真是有苦­说不出。精神损失也是一种损失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