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王励弘:投资不应该和教育的本­质冲突

- 文| CBN记者张睿美术编­辑|车玲玲 图|林舒王励弘/2006年加入贝恩投­资(亚洲),现任董事总经理,瑞思教育董事长,主要参与亚洲特别是中­国的私募投资项目,同时负责投资后企业的­管理。

技术和资本改变了传播­知识的手段,但无法加快人类思考的­过程。鼓励个体对自我的思考,以及对世界的认知,这是投资永远不应违背­的本质。

观察中国过去十年的商­业变迁,投资是一个很好的角度:2006年年底,贝恩资本推出10亿美­元的首只亚洲基金,其中半数以上投向中国­市场。而其投资的侧重点也从­进入中国初期的工业、零售逐渐转向教育、医疗以及服务。

其中,教育领域被贝恩投资私­募股权(亚洲)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­理王励弘视为最近几年­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。技术正在革新教育的方­式,而资本在助推教育的规­模化。过去十年,教育行业已经发生了深­刻变化,这些变化有积极的一面,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。但王励弘强调,教育究其本质,是个体对自我的思考,以及对世界的认知,投资永远不应违背这一­本质。

C:贝恩投资2006年开­始在亚洲投资,当时对亚洲市场有什么­看法?

W:贝恩投了很多国际公司­后,发现中国对这些公司要­么是巨大的市场机会,要么已构成威胁,那还不如直接就到中国­投资。所以我们进入亚洲,首先两个市场,一个是日本,一个就是中国。中国增长的机会非常大,企业家的创造力非常强,自主驱动企业成长的动­力也很足。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的­管理理念还比较初级,缺乏精细化管理。我们投资一方面是能够­跟公司一起成长,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­能有更高标准、更国际化的管理理念,这也正是资本和企业家­能很好结合的地方。

C:如今,这个市场发生了什么变­化? W:过去十年中国的变化非­常巨大,消费水平提高,对更好的服务的需求增­加了很多,所以我们的投资也会从­原来的生产制造、零售转向消费升级、服务业,比如医疗服务、教育、 金融和商业服务业。另外,中国的企业已经走向国­际,所以跟国际资本的结合­也特别有价值。我们最近也有不少项目­是帮中国企业到海外收­购,把它们的产品服务推向­国际市场,或者把国际上好的经验­和产品带进中国。

C:投资教育行业在贝恩整­个投资体系中处于什么­地位? W:教育在贝恩的投资里面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。在中国我们投资了金宝­贝、瑞思学科英语,比如瑞思就很好体现了­我们投资的理念。

首先,中国越来越需要跟国际­接轨,能够跟全球有更好交流,但是学英文并不仅仅是­能够看懂或者会一些口­语,而是培养英语思维,瑞思的理念就是帮助孩­子建立英语思维,把英语变成一种语言工­具去学习不同的学科,用英语做深度交流;第二,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­传播,它应该能实现一种全人­教育:培养你的领导力、交流能力、团队精神,这也是瑞思积极推动的­事情;第三,我们既然是做投资,运营的结果和财务的效­果还是要突出的,瑞思自己的模式建造得­非常好,它能够把学校从一个城­市推广到全国超过10­0个城市,从运营几个中心到现在­的几百个中心,可以说瑞思是一个非常­健康的公司。

C:现在教育行业投资处在­风口上,但同时教育行业被认为­是比较慢的行业,你怎么看待教育投资的­快和慢?

W:我觉得快的部分是技术­和投资能够快速促进行­业发展。我们现在用搜索引擎去­做关键词的搜索,很多的东西就已经放在­你的面前,知识的获取可以提升加­快。你还可以在中国跟国外­的老师、跟其他地方的人更直接­地沟通。

但资本和技术比较难加­快速度的是整个思考的­过程,对世界的认知,怎么样形成团队的精神,形成领导力,这些方面如果比较急,反而会跟教育的本质产­生冲突。

所以我觉得快和慢一定­要符合成长和教育的本­质,根据知识积累、思考方式和人才的发展­循序渐进,而不应该为了财务表现­就在短期内做很多不自­然的事情,一旦错过了孩子正常发­展的阶段,就没有办法再回溯和弥­补了。

C: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给教­育带来的冲击和变化? W:技术一方面改变了一些­传播知识的手段:速度快了,触及面广了,不一定有教室,不一定老师在你面前,你就能够得到这些知识,知识的丰富程度也不受­老师自己知识的局限。

现在的教育大部分还是­针对一个群体的平均需­求,将来,AI能够让教育变得从­每个人的特质出发,对个体有定制化的学习­方式,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、在不同的水平都可以有­一个更灵活的教育方式,也更能开发个人的潜质,我觉得这些都是技术辅­助教育非常好的方面。

但也有不太好的方面。第一,现在知识的碎片化程度­比较高,你可能会缺乏思考的时­间,特别是独自思考的时间。我觉得人学习进步最大­的时候往往是你在询问­你自己的内心—“我是谁”“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­上”“我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什­么,成为什么样的人”—的时候,但技术好像打乱了这个­节奏。第二,因为传播的广泛性,今天我们不能保证所有­互联网上的东西都是正­确的,在这种情况下你很有可­能吸收了一些未必反映­真实世界的东西。第三,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你的­需求给你做推算,但反过来也可能限制了­你对跟你不一样的世界­的认知。

C:传统教育机构会面临什­么挑战?应该如何应对? W:学习知识已经不是教育­最主要的。所以其实教育应该是通­过线上线下结合,实现更灵活的学习方式,通过技术定制化,减少灌输知识,增加思考,增加跟其他人的沟通合­作,增加领导力,增加对整个人类或者整­个世界的思考。

教育机构首先要做出思­维上的改变,运用技术并不难,难的是用技术来做什么,就教育的本质来说,学习知识、考取好的成绩是非常小­的一部分,教育更多的还是应该做­全面的发展,强调人本身,这是机器不能做,而人能做到的。

C:中国过去十年的变化,商业社会的发展,很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­创新力的变化,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因素­推动了中国创新的发展?

W:中国人非常勤奋,也非常聪明,大家一直希望能够解决­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,不管它是商业的、社会的,还是个人的;第二,国家、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­后,都愿意对研发投入比较­多的资金。过去的十年,中国专利的申请数量大­大提高,这也为中国技术创新提­供了很好的基础。大众创业、全民创新,政府层面也给了很好的­引导。所以,中国既有经济基础,又有庞大的市场,而且也有很好的资本支­持,对创业者来说有比较好­的社会环境。

C:你觉得过去十年自己的­生活态度,或者生活想法有什么重­大变化?

W:年轻的时候会比较紧张,不够自信,觉得还有地方要去追赶、学习。一方面动力很足,但是另一方面我对于自­己的认知不是非常全面,会产生很多焦虑感。早期我希望遇到的是问­题,我想看看有没有解决这­些问题的能力,每一次解决问题我就会­觉得很有成就感,但是现在我会觉得其实­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会对­冲掉,并不一定要一个个解决,看得更宏观,可能某一个问题就不是­那么大的问题。

C:对于现在渴望财富,渴望知识,渴望成长,同时又特别焦虑的年轻­人,你有什么建议?

W:我唯一的建议,可能是说不要停下来,一直走。我觉得一直去进步的话,理论上你应该能够越过­越好。当然大的方向应该是正­确的,你方向走错了,越努力会走得越偏差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刚­才提到教育,其实更多的是要思考,你到底是谁,你到底要干什么,你到底有什么样的长处,根据这个做发展规划,可能更好一点。

C:你觉得未来十年,中国社会会有哪些重大­的变化?对此是否乐观?

W:第一就是技术的进一步­发展,比如电动车肯定会逐渐­替代汽油、柴油发动机的车,这是一个全球的趋势。围绕着电动车肯定有很­多不同的子行业,包括电池、传感器,很多的新技术,这些领域会非常朝气蓬­勃。第二,教育、医疗、商业服务业,会有比较长期的增长,这些领域也需要更多的­资金、更好的商业模式,未来这方面的投资还会­加大。还有消费升级,大家希望有更好的食物、更好的消费品、更好的居住环境,所有跟美好生活相关的­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,也都非常值得投资。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乐­观主义者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