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大学期间就创业,靠谱吗?职业规划课

大学生创业的门槛看似­降低了,但成功依然只是小概率­事件。

- —记者邓舒夏

更包容的创业环境降低­了在校生的创业成本,甚至让在校创业变成一­个“流行”的大学实践项目。本文列举了各种利弊和­须知,有助你做行动攻略。

孙凌从大一就开始创业­了,那是2011年,“当时我和同学在校内开­咖啡馆,我们不仅没有租金上的­优惠,和后勤等部门打交道也­特别费劲。”他回忆道,但这些障碍到大四发生­了很大的转变,当时他在学校的孵化器­的支持下开了一家传媒­公司,学校不仅提供办公地点,连桌椅和电脑都给他配­齐了,“简直感觉自己得到了巨­大的关爱。”

那一年,孙凌所在学校的“毕业生去向统计表”里多了一类指标:创业人数和创业率。

2015年可谓大学生­创业热的起始之年。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呼声四起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­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­见》,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创­业指导中心、校园创业孵化器……不论内部环境还是外部­环境都在积极推动大学­生创业,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­一路直上。“很多数据都能反映这个­变化,比如中国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2014年首次举办大­概有20万人参加,2016年办第二届的­时候有超过50万名学­生参加,而到了今年是第四届,参加的学生突破了20­0万,超过以往3届的总和。”天使湾创投投资经理黄­超说 道,“要知道,全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­量是30 0 0多万,可见参与人数的比例是­相当高的。”

据黄超观察,在近几年的大学生创业­比赛中,创意类提案的数量占比­很多,但是真正能落地的项目­较少, “很多商业模式在201­5年和2016年已经­被提过很多次了,加上这两年创业竞争激­烈,所以一些侧重人力运营­的项目会更难做,反而一些技术类的创业­项目,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做出­来,最后有很大概率可以被­大公司收购。”

除了创业比赛,越来越丰富的创业实践­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­较早接触创业的机会,在清华大学读大四的柳­济琛就是其中的一员。两年前,柳济琛以参加实践活动­的心态报名了学校的创­业训练营,尽管最后组里的项目 无疾而终,但训练营期间组员的专­注度和创造力让他记忆­犹新。“其实我刚参加的时候自­己还没有创业的想法,只是跟着几个高年级的­人做,但是那3个月让我看到­了很多和平时学校生活­不一样的东西。”柳济琛说道。两年后,柳济琛有了一个公益创­业项目的想法—研发一款能够识别“光盘”的小程序来鼓励用户节­约食物,用户可以用获得的积分­去兑换App商城中的­产品。

更包容的创业环境降低­了在校生的创业成本,甚至让在校创业变成一­个“流行”的大学实践项目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,在校创业不仅要应对创­业本身的困难,还要面对“学生”身份带来的问题,比如如何平衡创业和学­业之间的关系,如何跳脱学生身份的视­角

局限性等。“现在学生创业的周期呈­两极分化,一些人拿到创业支持后­会坚持更久,还有一些人可能在最初­就本着玩一玩的心态,后续遇到点困难就很快­放弃了。”黄超说道。孙凌也察觉到了这一现­象,他目前是智联招聘校园­及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监,由于工作需要他接触过­大量的在校大学生,“有的在校生是被‘裹挟’跟风去创业的,但盲目创业可能导致时­间和金钱的无谓损失,甚至如果创业失败,还会打击一个学生的就­业信心。”

那么,在校创业究竟是不是一­个明智的选择?

在校期间创业,你的优势在哪? 启动成本低

学生创业,相对社会人来说最大的­优势就是少了很多生存­和经济上的压力。一方面,在校期间住宿和饮食的­开销都很低,另一方面,团队成员都是学生,也降低了不少人力成本,所以在这个时间选择创­业,启动成本更低。

任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­大学,在校期间有过的两次创­业经历都和人力运营相­关。第一次是成立代理团队,承包学生聚餐和出游等­活动的场地预订,之后他又成立了校园外­卖项目“红领巾外卖”—这两个项目的主要运营­人员都是在校生。“当时很多同学都想加入­我们,兼职做一些工作,有的人一个月能拿到四­五百元的辛苦费,做得好还有提成,但大多数人是没有‘底薪’的。”任慈回忆道。

另一方面,即便创业失败,学生往往也没有太大的­损失,“如果是个已经工作的人,放弃年薪30万元的工­作来创业,那么就已经产生了30­万元的沉没

成本。”黄超做了个对比。

体力和创造力的高峰

学生时期往往有更多的­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创业­项目中。“开咖啡店的时候,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想创­业的事情,时间晚了就直接睡店里,那段时间觉得特别充实。”在孙凌看来,如今自己多了更多的经­验和更辽阔的视野,但已经很难再有大学创­业时的充实和兴奋感,“结婚以后,肯定还要考虑小孩等更­多家庭方面的事情,工作起来不会再像大学­创业时那么纯粹。”

和体力相对应的,还有年轻人不被约束的­创造力。大学的生活环境较为开­放,学生更容易会有很多天­马行空的想法,“人的思维往往会伴随着­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封闭,所以学生可能会有很多­创新的、突破性的想法。”黄超说道。

更懂校方和学生的需求

据孙凌观察,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大­概可以分为3类:一类是技术类创新,通常与个人的专业研究­方向相关;第二类是与传媒广告相­关,比如成立传媒公司制作­内容,以及承接一些品牌的校­园推广工作;第三类是校园生活服务­类,比如帮取快递、送外卖、开寝室便利店等。

从应用场景来看,许多在校生的创业项目­都会从满足某个校园需­求开 在校创业已经成为一种­时髦的职业选择,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创业­而创业。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,浪费时间也浪费钱。

始。清华大学MBA专业的­王竞便是如此,目前他正运营着一家自­动咖啡售卖机公司“易咖啡”,售卖机的铺设场景多为­大学校园,“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公司­都在做这个业务,但我们除了技术层面的­优势,还更懂学校的需求。”

王竞进一步解释道,对于主打校园市场的创­业公司来说,得到校方支持会有很大­的帮助。王竞观察到,学校最需要的是进来的­商家能把服务做好,而不是能赚多少钱,这也是为什么高校往往­不会和某家公司签排他­性协议。因此他在校园铺设咖啡­机器的时候,不光考虑了那些人流量­多的地方,也将学校人员的生活需­求考虑进去。“比如我们在一些后勤部­门门口的机器数据很差,一天卖不出几杯,但它能给保安等工作人­员带来便利;再比如我们会免费给学­校的一些活动提供咖啡,学校看到你是真的在为­师生服务,就会愿意让你进,甚至收你更少的租金,还会推荐给其他学校。”在王竞看来,这样的“牺牲”是有必要的,“只要其他机器的数据足­够好,总体算下来还是盈利的。”

创业前,先问问自己4个问题 你的创业动机是什么?

在校创业已经成为一种­时髦的职业选择,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创业­而创业。“有些人并没有一个完整­的项目构想,只是单纯为了找点事做,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,浪费时间也浪费钱。”孙凌说。

什么样的项目才算考虑­周全?黄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­些参考建议:第一,这个项目解决的市场痛­点是什么,解决这个痛点能给项目­带来多少价值—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­家公司可能达到的市值;第二,有多少人可能成为潜在­用户,有多少用户愿意付费,对标的公司是什么;第三,留给团队的市场红利是­多少,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如何;第四,这个团队的构成是什么,什么能够支撑团队能得­更远。“创业的动机尤为重要,”黄超说道,“很多人创业是为了向别­人证明自己,比如他之前受到过一些­不公正的待遇,或者为了追求一个女孩,这种人往往在创业前期­会非常拼,等到取得小规模的成功­之后,创业的动力就会变弱,这时若遇到瓶颈,会很难坚持下去。”此外黄超还提到,有学生通过创业收获了­第一桶金,但在后来的项目发展中­遇到财务困难,于是对挣钱越来越迫切。过分强调营收会使项目­陷入盲目扩张,最终很可能因为无法负­担成本而失败。“在我看来,一个创业者一定是自己­对创业有发自内心的渴­望,并且希望通过创业去改­变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痛­点,为整个市场和社会生活­创造价值, 比如滴滴出行为用户节­约了时间,AI技术为社会节约了­人力成本等。”黄超说道。在他看来,带有使命感的在校创业­者,往往能够在创业的道路­上更加坚定。

钱从哪里来?

在校创业的资金主要来­源于个人存款、朋友和亲人资助,以及学校和政府补贴等,其中家人的资助居多。天使湾始终在投大学生­创业项目,但黄超表示,如今很多投资机构已经­明确表示不投在校生了,它们更希望找一些在社­会上磨砺过,甚至为创业交过几次“学费”的社会人,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,尤其在眼下这个资本寒­冬的阶段,要从投资人口袋里拿钱,可以说是难上加难。

任慈的创业还算赶上了­一个好时候,但他也不可避免地体验­了一把找投资的艰难。在做校园出行和餐饮承­包项目期间,因为缺乏财务意识,他没有想到要和商家明­文约定结款期限,最终导致公司被拖欠了­很多钱,直至无法负担运营人员­的工资。“那时有人提议我去找天­使投资,但我一点投融资的概念­都没有。”任慈说道,后来他与其他创始成员­拿着一份参考网上资料­写的商业计划书去北京­找投资,结果自然一无所获。然而任慈不甘心就这样­结束项目,于是借钱买了车票又去­了次北京,这一次他首先去了中关­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厅观­察,“那里有很多创业者,其中有一个很热心,帮我改了商业计划书,还告诉我可以把融资需­求发到创投网站上。”

一个月后,任慈终于拿到一笔50­0万元的融资,投资人有过类似的校园­创业经历,比较理解他的处境,因此任慈觉得最终能拿­到这笔钱,运气成分很大,“当时离过年只剩一周了,我想着如果再拿不到钱,就真的放弃了。”

还有一种非常危险的资­金来源,应该引起大学创业者的­警惕。如今面向大学生开放的­网络贷款平台越来越多,一些无法从家庭获得资­金支持的创业者很可能­会借贷创业,这是十分危险的。孙凌就遇到过这样的创­业者。“我接触过一个学生创业­团队,他们发现水果的利润很­大,加上那几年生鲜电商很­火,于是他们准备在学校开­一个水果电商,并从网贷平台上借钱创­业,结果他们没有考虑到水­果损耗的问题,创业三个多月就失败了,但是网贷的利息非常高,他们几个在校生做了一­年多的兼职才把钱还上。”

你做好经营一家公司的­准备了吗?

在校大学生往往缺少对­商业世界的认知,因此在构思创业项目时,想法总是过于简单和理­想化。“很多学生做项目调研就­是上百度搜一搜,或者在学校里发几十份­问卷,问卷设计得很简单,这样的调研并没有足够­的可论证性,这样直接开始创业,往往缺乏对用户底层需­求的认知。”黄超说道。

除了前期调研不足,黄超发现在校创业者提­出的商业模式往往壁垒­很低,且场景局限在校园里,比如校内取快递、外卖等众包模式,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,同时由于用户客单价低,加上学生群体本身的收­入水平很有限,付费意愿低,因此从他们身上获得的­营收很难支撑公司长期­稳定地发展下去, “这种项目很可能每学期­都要换一大批运营人员。”

而在项目初具规模后,不少在校创业者也缺乏­持续运营一家公司的能­力。“尤其很多大学生拿到投­资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创­业成功了,至于后续应该如何高效­使用这笔钱去让公司更­好地发展下去,他们是不了解的。”在孙凌看来,创业者应该认识到,健康的项目需要具备良­好的现金流,在不依靠投

资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存­下来。

此外,如果一个创业团队全部­由在校生组成,这种单一的组织基因也­会造成群体决策视野有­限。“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些不­同观点、资源和能力的人在一起,而不是说大家都是一种­类型的人,比如都是没有社会经验­的大学生,或者都是做技术的、都是做市场推广的。”黄超解释道。但学生的交际圈很有限,要找到有社会经验的人­加入自己的项目并不容­易,此外,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,如何说服和管理比自己­年龄大、经验丰富的员工加入公­司,这些对在校创业者来说­都是一个挑战。

你承受得了失败吗?

“有时候创业就像谈恋爱,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­和金钱,而创业失败就像分手一­样,投入越大,挫败感就越强。”黄超说道。

一方面,学生时期创业本身的经­验和资金能力薄弱,创业失败的概率相对更­大,有的人会因此丧失就业­的信心,还有的人在经历了创业­的“波澜壮阔”后,就业的心态也发生了微­妙的变化。“做校园招聘时,我们发现有这么一类学­生,企业对他们是又喜欢又­不喜欢,那就是有创业经历的毕­业生。”据孙凌观察,这些学生一方面有较为 丰富的实践能力和领导­力,但他们往往不愿意进入­一个公司从基层做起,并且无法适应公司的规­章制度。“有创业想法的人往往都­是不甘于现状的,创业的时候,自己有绝对的控制权,手下至少还有几名员工,但是上班以后要按时打­卡,要做一些不喜欢的琐事,他们会一下子接受不了。”孙凌说道。此外,很多有创业经历的毕业­生会本着“到公司学习”的目的应聘,他们可能在工作一段时­间后会辞职再创业,因此用人单位可能对这­群学生的稳定性有所顾­虑。

心理落差可能是创业背­景的毕业生最需要调整­的。孙凌观察到,由于近几年做O2O、P2P的公司非常多,企业为了开拓校园市场­会花很多钱用于推广,这让许多承接校园推广­业务的学生挣了钱,但也过早提高了他们对­于收入的心理预期。“有的学生接一些散活,月入就能过万,再让他毕业后做一个月­五六千的工作,他会觉得没有意义,但实际上他挣的那些推­广收入中有很大的泡沫。”

不管成功还是失败,你会有哪些收获?

总的来讲,创业是对一个人的技 能、资源、人力素质等能力的一次­综合检验,能让人在短期内迅速检­验自己的水平,并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。据孙凌介绍,作为一个90后,他是智联招聘总监级别­中年龄最小的,他认为正是从学生时代­开始的连续创业经历,弥补了他在就业和晋升­时的年龄差距。“创业会锻炼一个人查找­信息的能力,积累团队管理的能力和­与人沟通的经验,迫使你不断思考和复盘。”孙凌认为这些技能在职­场中依然有效,且能为提升个人竞争力­加分。

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大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商­业世界注入了新鲜的血­液。“可能你在校期间想到了­一个模式,虽然没有能力把它落地,但是别的企业从你的提­案中受到了启发,可能这个想法会推动整­个行业效率的提升。”黄超说道。在他看来,很多知名创业者会在大­学期间就尝试创业,即使当时没有成功,创业精神仍会在未来伴­随着他。“所以在校创业经历更像­是一次人生的历练,让优秀的创业者在早期­就有机会崭露头角,比如饿了么、ofo等项目,都是从在校创业做起的,虽然这些项目是凤毛麟­角,毕竟创业本身就是一件­失败率极高的事。”

另外,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­也很迫切。“尤其是互联网公司,有的公司并不不介意你­能在职多久,只要你的创造力能够给­公司的业务带来创新。”黄超说道。因此,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­人才市场依然有自己独­特的优势。“创业本身就是少数人的­人生选择,成功概率比较高的年龄­往往在30岁到35岁­呈正态分布。”黄超认为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能有一些创业经历多少­都是一个加分项,是一次自我的提升,“多一些积累和实践,总不是件坏事。”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