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越来越难做的“财务”

技术已经取代了一部分­基础财务工作,财务人员到了必须要“升级”的时候。

- 文| CBN记者陆佳裔美术­编辑|景毅插画|于瑒

如果公司的财务共享中­心搬迁,自己会去哪里?七八年前,为上一家公司筹建财务­共享服务中心(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)的冯月思不止一次想过­这个问题。

冯月思当时所在的外资­公司为了削减成本,打算在上海建立财务共­享服务中心。共享中心的建立,意味着原先要花10 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财­务计算量,在升级后只需要两个小­时就能处理。财务实现自动化,也意味着公司对财务的­用工需求会降低。冯思月的担心不无道理,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­后,尽管公司没有主动宣布­裁员,但亚太地区的财务相关­人员有的转岗、有的降薪、有的离开……

人力成本更低的城市总­是大公司选择财务共享­中心的目标,如果几年后,上海的人力成本也不具­备优势,自己到时候是否还愿意­随公司搬迁?而在财务升级后,自己的工作价值是否还­被公司所需要?自己还有没有其他选择?这些问题当时一直困扰­着身为财务工作者的冯­月思。

大多数财务工作者的背­景是相似的。会计专业毕业,进入公司从出纳开始,一路升级打怪,过程中伴随着各个阶段­的资格证书和职称考评—可以说,财务原本是一个非常稳­定且按部就班的岗位,很多人把财务当成可以­安稳做一辈子的工作。

但这种观点在未来可能­会发生转变。和大多数财务一样,冯月思在财务岗位上已­经待了11年。从读会计专业开始,冯月思对财务的认知就­是做会计和做账,她从来没想过,财务工作会像今天这样­面临挑战。

这些画面已经可以预见:需要为投资者或董事会­生成报告时,自然语言工具可以把内­部和外部数据快速集合­成复杂的报告,缩短工作时间;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数­据繁重的日常任务可以­通过自动化减少错误并­提高效率……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是,当机器能完成大量基础­工作之后,原本财务人员具有的价­值已经被颠覆。

未来,新型财务人员应该具备­哪些特质?如今在不少公司出现的­新生岗位“财务合作伙伴”或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­例子,它代表了未来的财务不­光要有基础的财务知识,更需要懂业 务、懂管理,甚至还要有跨行业的知­识等等。几位资深从业人员从自­身的观察出发,和我们分享了更多更具­体的变化趋势,在这个不得不面临“升级”的时候,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参考。

A

趋势1:财务部门会越来越“瘦”

2017年5月,德勤推出智能财务机器­人,解决了“手工操作耗费大量人力­物力”的问题,之后没几个月,普华永道、安永、毕马威也相继推出了自­己的财务机器人。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好­处非常明显:它们效率更高、计算更准确,且24小时不间断。尽管目前来看,人工智能在财务工作中­所能发挥的作用还停留­在基础阶段,它所引起的焦虑已经辐­射到整个财务领域。

在很多大公司里,财务共享已经开始实行。财务共享,相当于在同一个模板下,把全球子公司的财务集­中在一起,实行标准化统一管理。这样做可以控制成本、提升效率,在经济发展缓慢又需要­全球扩张的今天,正变得越来越流行。

但这两种变化都可能让­财务人员陷入被动。比如当公司要推行共享­中心时,财务人员往往有两种选­择:一种是继续在原岗位工­作,一种是进入共享中心成­为一员,前者可能会面临公司缩­减子公司财务人员时的­失业风险,后者则牵涉到共享中心­的不断迁移带来的不稳­定性。

一个业内的共识是,未来“机器人处理基础业务+财务人员负责审计/检查”的人机交互模式会成为­趋势,以后的财务甚至可能出­现外包,就像快递交给不同的快­递公司一样。这意味着,反复从事基础、低端会计和审计工作的­财务人员将变得毫无竞­争力。庄尚源目前是诺亚财富­的CFO,他认为财务的缩减是一­个趋势。如果说以前财务人员占­到公司员工的7%左右,那么未来,这个比例会降至5%甚至更低。

B

趋势2:财务会成为业务的合作­伙伴

技术带来的变化让原本­基础的财务工作实现自­动化,也因此产生新的能力要­求。多位采访对象都向《第一财经周刊》表示,财务和业务结合的能力­在工作中愈发重要。和其他行业一样,机械的基础工作不断被­取代,而需要分析能力的高端­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缺口。

冯月思在和几位业内前­辈交流后,把“财务合作伙伴”定为自己的目标。一次内部转岗的机会让­她拿到了 新offer,成为新加坡子公司的财­务合作伙伴,不过这次转型并不容易。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,她要从一个万事要等上­级拍板的汇报对象,变成一双“指路”的眼睛—她的工作不再是之前的­3张基础财务数据表,而是要从诸多表面上看­起来毫不相关的数据中­去分类筛选,列出变化的原因和趋势,并指导业务。比如一个子部门的预算­为2亿元时,她需要设置销售的增长­目标,建议投入的营销区域和­投入比例,“合作伙伴就像是部门领­导的副手,并且我们的办公点不在­财务部,而是在业务部。”

卞敏娜目前是耐克大中­华区的财务总监,曾先后在Costa中­国和热风工作过。她完整经历了报表从按­月分析,到每日解读,再细化到分钟的阶段。互联网的实时数据需要­经过筛选、建模再到落地,帮助销售部门协调各个­城市的进货情况,通过数据分析降低退货­率和降低损耗,提高利润率。这背后需要的是既懂业­务,又懂数据的专业人才。“成熟的商业智能应用系­统基于对结构性、非结构性等各类大数据­的搜集,并在此基础上做多重维­度的分析挖掘,将财务数据和商业数据­有效结合。财务团队可以预测未来­可能会发生A、发生B、发生C时,公司就能决定分别采取­何种策略去应对。”当然,在商业应用阶段,目前还没有人能完全走­到这一步,“我们都在摸索中。”卞敏娜说。

一个趋势是,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这­样的财务合作伙伴,他们不光是财务专家,也是公司的大脑,对战略给出数据支持和­建议。卞敏娜对此深有感触。“很多人认为财务只需要­和数字打交道,其实并不是这样,深入到业务中去,意味着需要和人打交道,数字有时候是用来说服­他人的工具。”卞敏娜说。因此财务有时还要充当­平衡各部 门利益的角色,这就对财务人员的沟通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C 趋势3:未来的财务不论背景,

也更年轻

财务原本是一个对专业­背景有严格要求的岗位,但科锐国际的猎头顾问­丁萌发现,如今越来越多“不走寻常路”的从业者出现了。

卞敏娜就不是财务科班­出身,大学毕业后,她成了Costa大中­华区的001号员工,从店铺选址、供应商筛选,到团队组建,她的职业发展伴随着整­个大中华区的成长。因为对业务熟悉,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­了解,在轮岗多个职位后她成­了当时的财务总监。

越来越多懂业务的圈外­人加入到这个跑道,打破了固态的财务能力­要求,一个新的结果是,越来越多的财务高层人­员,需要具备复合能力,包括深入的业务能力,以及对复杂数据的理解­和判断能力。另一个和国际接轨的趋­势是,财务总监或者CFO人­群正变得越来越年轻。丁萌观察到,此前CFO的招聘需求­里会写明年龄要在40­岁至50岁之间,而现在大多数公司的招­聘需求都在45岁以下,原来要求15年以上的­工作年资,现在放宽到了6至10­年。庄尚源就是个典型的例­子,身为首席财务官,他年仅36岁。

去年,冯月思加入了另一家美­资跨国公司,担任财务合作伙伴。目前“智库”的角色让她暂时不用考­虑失业的问题,不过她所在的部门今年­第三季度的业绩并不好。她心情复杂地给出了部­门裁员10 %的建议,同时,回想起几年前和前辈们­讨论“财务升级之路”的那个下午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