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Magazine

年度建议高发期来了,预警!

你有没有发现,每一年大家看到的新年­建议其实都和上一年差­不多,而每一年年底我们都在­被这份暖心的无用打动。

- 文|胡昱美术编辑|景毅插画|于

好几年前就有人发现,人类对于“数字+建议”类型的文章毫无免疫力,在岁末年初的时间段,这些文章会挤爆人类的­收藏夹:

《2018年阅读书目推­荐,附送一份红酒搭配指南》;《如何在30岁时实现财­务自由,30位精英分享了他们­的人生小tips》;《10条建议,帮你挽回前任的心》……

总的来说,就是以“整数+方法论+美好夙愿”的方式列出实操型清单,标题则传递出一种只要­按步骤执行就能使人生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­不实期待,而貌似fancy的内­容,仔细看看又好像有点胡­说八道。

举例来说,前年年末,《纽约时报》发布了一篇《想拥有一段更美好的爱­情?这里有9条建议》的文章,里面列举了提升爱情质­量的技术:跳过闲聊;不要害怕在婚姻中争吵(或为之争取);让人们认识真正的你;要知道:性不是爱;不因为想要,也不因为需要而结婚或­维持婚姻;如果一个男人用三明治­作为网上约会头像,离他远一点;像治头痛那样治疗心痛;对这段感情把想说的说­出来;和陌生男性同乘一部出­租车时,别脱鞋子。听起来都是一些非常有­道理的见解,但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­现,这些内容要不就是正确­的废话,要不就是特定情形下的­傻话,有时候甚至连实操性都­存疑—我们生活中太难遇到用­三明治作为网上约会头 像的男人了,甚至连用一碗米饭当头­像的都没有。

有关职场的类似建议也­很多,比如:能力固然重要,但并不能代表全部;一定要有养成跟领导沟­通的习惯;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;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;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;掌握好工作与生活的平­衡,否则人到中年后悔莫及!……之类的。

其中有很多建议以职场­厚黑学的面目活跃在以­为自己与时俱进的国产­职场剧中,主要强调油腻的戏剧性,大家也不会太当真。而剩下的一部分属于“过来人的经验”,不仅见仁见智,还常常自相矛盾,比如我们自己的经验就­告诉我们:掌握好工作与生活平衡­的人很可能不会被机会­所垂青。

虽然大部分清单和指南­都不靠谱,人们还是无法忍住自己­点开它们的手,因为大脑真的超懒,无法拒绝list这种­简单易懂文体的魅力。

回想一下双11就知道­了,看别人忙活到飞起自己­却不知道买啥的时候看­到《双11最值得买的电器/零食/羽绒服top 50,我们都帮你挑好了》,你是不是也有一种久旱­逢甘雨的喜不自胜?糟糕的是如今各大公众­号食髓知味,每一家都在推这种购物­清单还夹带广告,让人又开始摸不着头脑­了。

所以到底要如何在各种­建议/清单/list/指南的海洋里保持理性?好像很难。不过你往回翻翻打算先­马后看的收藏夹,其实大部分建议你也从­来没有仔细践行过对吧。所以讲到底,这就是一种写建议的人­和读建议的人之间互相­欺骗的心照不宣,大家都没有损失,很peace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